潘尚领;刘承武;黄龄瑾;张锡流;陈晶;罗晓秋;李辉;甘瑞静;陈文成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为早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提供了客观指标[1].我们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IMT进行了彩超测定,并将IMT与年龄、病程、血压、BMI、血糖、血脂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作者:韦秀英;谭柳春;胡世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人类成纤维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分别于常态氧(氧浓度为21%)及高氧(氧浓度为40%)环境下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并给予不同浓度(0,7.5,15,30,60 μg/ml)的EGb,以400 μmol/L的α-苯基-N-4-丁基硝酮(PBN)为阳性对照,观察不同条件下细胞的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MRC-5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 常规培养条件下,MRC-5在不同浓度EGb下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不同时期测定的ROS含量与阴性或阳性对照比较,总体上无显著差异;而在高氧环境中,使用EGb的MRC-5细胞生长绝对数明显比空白对照多,且呈现EGb浓度越高,细胞绝对数越多、不同时期ROS含量越低、衰老细胞越少的趋势.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氧化应激下的MRC-5有保护及抗衰老作用.
作者:潘尚领;刘承武;黄龄瑾;张锡流;陈晶;罗晓秋;李辉;甘瑞静;陈文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中神经元保护及再生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利用MCAO模型.A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1 h+VEGF;C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12 h+VEGF;D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24h+VEGF.模型成功后侧脑室注射rrVEGF164,VEGF注射后连续3 d分别腹膜下注射BrdU 6mg/100g.术后第7天,取脑切脑片.分别TTC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VEGF,Tun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数,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再灌注12 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VEGF在急性脑梗死后有抗细胞凋亡及神经元保护作用,并有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再生作用.
作者:张海鸥;易黎;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生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 h,再加入200 μg/ml 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及ET-1的含量,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ET-1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 HUVEC用AGE-BSA刺激后明显增强细胞内ROS产生,并能减少内皮细胞NO的分泌及eNOS mRNA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ET-1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P<0.01).而GSP预孵育则对AGE-BSA诱导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NO及ET-1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对于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风雷;高海青;沈琳;马亚兵;由倍安;李保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从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角度,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IR)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epG2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软脂酸(PA)组、高胰岛素组.软脂酸组、高胰岛素组分别用250 μmol/L PA、5×10-7mol/L胰岛素处理24 h.然后对照组、软脂酸组再根据胰岛素刺激前加(+)与不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盐酸盐(chelerythrine chloride,CC)5 μmol/L预处理1h,随机分为两亚组:对照组(-)、对照组(+)、PA组(-)、PA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12 h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3 h点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15 min点细胞内P-Ser473 PKB、P-Set21/9 GSK-3α/β水平.结果 PA组(-)与高胰岛素组葡萄糖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P=0.523).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糖原含量、P-Ser473 PKB、P-Ser21 GSK-3α、P-Ser9 GSK-3β水平均显示,PA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值依次为0.000,0.000,0.004,0.004,0.028),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A组(+)与PA组(-)比较显著升高(P值依次为0.000,0.014,0.043,0.041,0.035).结论 PA(250 μmol/L)体外成功诱导了HepG2细胞产生IR,PKC信号通路在FFA引起肝脏IR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勉云;王西明;胡晓雨;管莎;陈培楠;段秋红;卢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蝇蛆壳聚糖降血脂的作用.方法 预防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药4 w,于第28天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治疗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 w,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结果 预防性给药时,中、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治疗性给药时,低、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结论 蝇蛆壳聚糖能调节血脂平衡,预防高脂血症的产生,对已形成的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覃容贵;付萍;吴建伟;国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胰管的自然变化的超声声像图像规律.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648例老年人胰管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利用超声随访10年以上,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长寿组,总结各组的超声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前期组胰管的超声显示率为47.5%,老年组胰管的超声显示率为60.9%,长寿组胰管的超声显示率为67.2%(P<0.01).本组老年人胰管的内径多在2~4 mm之间,平均增长比率为0.09±0.03mm/年(P<0.01).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胰管的超声显示率增高,且胰管有缓慢增宽的趋势.
作者:彭禹;苏里亚;张征;徐光;郭发金;褚德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徐州市老年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分析,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医疗费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老年住院病人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标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99~2004年徐州市老年患者住院人数、人均费用中位数和日均费用中位数逐年增加,而住院天数中位数逐年减少.不同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人均费用中位数在前3位的分别为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日均费用中位数在前3位的分别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预后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人均费用中位数、日均费用中位数有明显差异.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尤其是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政府、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吴秀娟;卓朗;王健;牛国平;马云;张训保;孙桂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红松树皮提取物(TEPKB)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检测TEPKB抑瘤作用;ELISA法检测荷U14宫颈癌小鼠血清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TEPKB灌服剂量为158和250 mg/kg能不同程度抑制小鼠U14宫颈癌的生长,肿瘤抑制率分别是43.71%和53.64%;增加TNF-α和降低IL-8的含量;抑制PCNA和Bcl-2蛋白表达.结论 TEPKB对小鼠U14宫颈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力,使PCNA和Bcl-2低表达有关.
作者:栗坤;李青旺;郑福禄;金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阿托品对老年人胃镜检查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接受胃镜检查的2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瑞芬组经静脉缓慢注入阿托品、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达到镇静3~4级后行胃镜检查,设老年常规胃镜检查为对照I组,单纯异丙酚为对照Ⅱ组,异丙酚+芬太尼为对照Ⅲ组.记录各组基础值及检查中、检查后的HR,SpO2,NBP;观察检查中患者反应及检查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操作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效果满意.瑞芬组虽有一过性氧饱和度降低(P<0.05),但可自动恢复.与基础值相比,检查中、检查后的SBP,DBP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阿托品用于老年人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无痛、无不良记忆、利于检查操作等优点,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杨希革;殷曰昊;王春喜;姚广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乳癌根治术中经胸廓内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5-FU)使手术与化疗融为一体,为乳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用杂种犬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乳癌根治术中经胸廓内动脉灌注5-FU后,在胸壁、胸骨旁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及血浆等靶器官中5-FU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结果 胸廓内动脉灌注组在上述标本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P<0.001),血浆含量甚微.结论 术中胸廓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周围静脉化疗,使手术与化疗融为一体,解决了手术与化疗间隔长的问题.
作者:李春文;杨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对化疗耐受性下降.寻找适合老年患者,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的联合化疗方案十分迫切.
作者:钱俐;茅国新;李梅;沈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临床评价肾功能不全的常用指标,然而Scr是内生物,由肌肉分解产生,主要由肾小球滤过,Scr水平高低除与GFR有关外,还与肌肉的多少有关[1],只有GFR下降至一定程度才会表现Scr异常,因此如果把Scr作为筛选肾功能不全的指标,往往会遗漏部分患者.
作者:吴岚;吕晓辉;林杰;李庭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胸胃无力症是食管下段癌及胃底贲门癌病人在术后开始进食时出现以胃收缩无力及胃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功能性排空障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情绪及生活.
作者:曹春远;刘刚;马栋;杨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95.5~2006.12我院收治的69例年龄在65~85岁以上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12~96(平均40.3)个月;全髋置换组12~88(平均42.9)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7.4%)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9.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7.1%)(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
作者:徐峰;王明礼;张满江;刘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 w后,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MDA、SOD含量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使用葛根素治疗后,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及MDA含量降低(P<0.05~0.001),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升高(P<0.05~0.01).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卫;郑学芝;念红;徐秋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ax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p53、bcl-2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凋亡细胞百分率为5%~47.4%,P53蛋白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率为15%~28%,bax蛋白的表达率为5%~16%,p53 mRNA的表达率为0.48~0.78,bax mRNA的表达率为0.34~0.67.结论 老年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桂荣;苏冠方;周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结果 P-gp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无关;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相关(P<0.05);TS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侵犯深度无关.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UICC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S<0.05).结论 大肠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检测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UICC分期、组织类型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张凡;张九鸿;常永霞;张剑虹;刘军超;林媛媛;成日青;赵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大鼠蓝斑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衰老变化.方法 选用不同年龄大鼠蓝斑经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后,对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树突构筑进行形态学计量分析.结果 老龄大鼠蓝斑内AChE反应性神经元数量、灰度值随增龄而递减;胞体平均截面积随年龄呈增大趋势;神经元突起初级、次级分支明显增多,与幼龄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鼠蓝斑胆碱能神经元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衰老性变化,突起近侧分支呈代偿性增加.
作者:王琦;刘瑜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而且也是高血压、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3].
作者:杨平;李忠民;王春华;陈晓梅;陈秋丽;戚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