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光三;毛慧丽;李彦影;马侠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d receptor,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由于发现PPARγ与脂肪细胞的分化、肥胖及胰岛素抵抗、骨代谢关系密切,PPARγ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仅就PPARγ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邢丽;解汝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观察AngⅡ和(或)TGZ处理后,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TGZ可引起内皮细胞发生凋亡性形态改变;不同浓度1×10-6~1×10-5 mol/L的TGZ均可以引起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TGZ和AngⅡ合用,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二者有一定协同作用.TGZ、TGZ和AngⅡ合用均能引起Bax表达水平提高.结论 TGZ在1×10-6~1 ×10-5 mol/L浓度时可以引起内皮细胞凋亡并有Bax表达升高,TGZ可以加强由AngⅡ引起的凋亡.
作者:马锋;王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功能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TNF-α(分别为0,10,20,50和100 mg/L)分别培养0,6,12,24和48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eNOS)含量.结果 TNF-α降低外周血EPC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iNOS和eNOS含量,并且EPC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iNOS和eNOS含量随TNF-α浓度与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 TNF-α降低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还减少EPC中iNOS和eNOS含量.
作者:陈图刚;谢旭东;陈红娟;余敏;陈君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由于脑神经细胞凋亡、丢失而造成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发生是典型的渐进过程,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记忆力、决策能力、方向感、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丧失.
作者:张炙萍;王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0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203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肿瘤、黏连、嵌顿疝分列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分别占60.1%、23.2%、11.8%.本组203例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47例,发生率23.2%.死亡14例,病死率为6.9%.结论 肿瘤和粘连是引起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主要的原因.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手术干预,可使大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或缓解.
作者:李泽宇;李春青;李凤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休克法医学客观诊断标准.方法 对过敏性休克死者,肺、肾、肠、喉组织进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mRNA原位杂交.结果 过敏性休克死者肺、肾、肠、喉组织Eotaxin mRNA原位杂交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过敏性休克时Eotaxin mRNA可作为法医检案客观诊断标准.
作者:林屹;宣兆艳;王心蕊;王利君;卢英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HPSE、MMP-9、E-ca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HPSE、MMP-9、E-cad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三者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另外,通过细胞黏附能力实验测定硫酸多糖对NSCLC A549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HPSE、MMP-9 mRNA和微血管密度(MVD)值在不同肺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HPSE、MMP-9、E-cad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与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生存期与HPSE、MMP-9及E-cad的表达强度显著相关(均P<0.05).生存率曲线显示HPSE和MMP-9蛋白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E-cad蛋白则与之相反(P=0.027,0.018,0.030,n=65).HPSE和MMP-9的表达与MVD值均呈正相关(r=0.48;r=0.54).细胞黏附能力实验显示实验组NSCLC A549细胞黏附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 HPSE、MMP-9、E-cad表达可作为预测中老年NSCLC侵袭、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三者共同促进了NSCLC微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转移;HPSE抑制剂硫酸多糖能够有效抑制NSCLC A549细胞的黏附能力.
作者:郭旭峰;陈勇兵;钱永跃;杨文涛;尹秋伟;胡国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周龄WKY大鼠12只,同龄SHR24只,随机分为SHR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RT-PCR法检测AT1 mRNA、AT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STAT1、STAT3表达及TUNEL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与SHR组比较,贝那普利组A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AT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SHR组比较,贝那普利能降低STAT1表达(P<0.01),升高STAT3表达(P<0.01).贝那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低于SHR组(P<0.01).结论 贝那普利能调节心肌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刘雪平;董泗芹;郑敏;张子强;邵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和探讨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sCD40L的浓度及相关性,观察应用奥美沙坦后血清sCD40L的浓度变化,评价奥美沙坦有效降压同时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抽取空腹12 h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的水平.高血压组病人给予奥美沙坦20 mg/d,4w后若舒张压>90 mmHg,剂量加倍40 mg/d,共服药8 w后抽血测定sCD40L水平.结果 (1)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用药前、后血脂、体重、血糖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压有明显下降(P<0.01).(2)高血压组病人血sCD40L水平用药前明显高于对照组(5 106.56.72±1 242.48 pg/ml vs 2 358.65±951.37,P<0.01),用药后sCD40L明显下降(3 227.60±1 186.24 pg/ml vs 5106.56±1 242.48 pg/ml,P<0.01).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sCD40L水平明显升高,提示sCD40L参与高血压的形成.高血压组应用奥美沙坦后sCD40L水平明显下降,并表明奥美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黄婼;陈艳;时振东;尹延河;王劲松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国内资料表明,糖尿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1.7%,糖尿病患者发生足坏疽是非糖尿病人的17倍.对于本病传统的治疗方法采取高位截肢手术,占截肢病人的66%[1].我院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对3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取了全身和局部的治疗,并结合心理、行为干预,避免了截肢的威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王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老年单纯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害状况.方法 对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76例健康老年人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测试,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峰间潜伏期和Ⅰ-Ⅴ峰间潜伏期两耳差值改变,记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图上不同测试频率时的幅值.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主要是Ⅰ~Ⅲ峰间潜伏期延长和Ⅰ-Ⅴ峰间潜伏期两耳差值增大,DPOAE的幅值部分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检测可作为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听力改变的客观指标.
作者:郭慧;杜波;金宏林;杜宝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细菌性肝脓肿是糖尿病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发病率渐增高.为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制定完善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而作此文.
作者:吕亚丽;刘国辉;佟伟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大鼠衰老模型中肝脏糖基化、氧化应激水平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P21的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衰老动物模型,荧光法检测肝脏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MDA含量,邻苯二甲醛(OPT)法检测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RAGE和P2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的AGE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降低;RAGE和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中,氧化应激和糖基化水平的升高与RAGE和P21的高表达有关,认为RAGE介导的细胞反应促进了衰老过程.
作者:高志清;海春旭;张晓迪;席庆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吸烟者痰中自细胞介素-8(IL-8)和IL-10的变化及其与吸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非吸烟者15例及吸烟者62例,按吸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吸烟组(1~299年支)、中度吸烟(300~599年支)、重度吸烟组(>600年支).3%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痰细胞IL-8mRNA和IL-10mRNA表达及痰上清液中IL-8、IL-10含量.结果 吸烟组痰细胞IL-8mRNA的表达和上清液中IL-8蛋白质浓度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1),IL-10mRNA的表达和上清液中IL-10蛋白质浓度均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指数与IL-8mRNA和IL-8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62,0.634,P<0.01),与IL-10mRNA和IL-10分别呈负相关(r=-0.322,-0.367,P<0.05).结论 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痰中致炎因子增加和抑炎因子降低,对气道的损伤越大.
作者:黄翠萍;杨和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受到重视[1].约20%~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2,3].
作者:楚云杰;王成元;张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一种临床常见急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对AMI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尽早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大限度的保护心室功能.
作者:郝国贞;郝清卿;李亚;姜云发;谷新顺;傅向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对Ca2+和N型Ca2+通道在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成年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两组,15只中膀胱出口不全梗阻8 w尿流动力学证实为不稳定膀胱者为实验组,15只为对照组(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仅仅手术游离兔膀胱颈而不做结扎梗阻为对照组).采用急性酶法分离及传代培养的方法获得单个膀胱逼尿肌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模型膀胱逼尿肌细胞静态Ca2+浓度;运用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型Ca2+通道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结果 静息状态下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组逼尿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增高(Ca2+超负荷);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膜之N钙离子通道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膀胱逼尿肌细胞Ca2+及其N型Ca2+通道病理性改变是出现不稳定膀胱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文;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椎间打压植骨对腰椎节段不稳定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腰椎不稳定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结果 按JOA评分标椎术后18个月动态X线检查显示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5.3%.结论 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景元海;杨小玉;赵丛然;郭明峰;李恒;汪群;王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Erk1/2在癫痫所致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位杏仁核海仁藻酸探讨注射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术中进行海马深度脑电图检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老年大鼠心肌不同时程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KA致痫后Erk1/2蛋白表达开始升高,2 h达高峰,12 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Erk1/2在癫痫所致的心肌损伤中短时程升高,参与了心肌细胞短期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蒋长凤;吴绥生;张国成;王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CSF)IL-6、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35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后1~3 d、7~9 d、11~13 d脑脊液IL-6、sICAM-1(用ELISA法进行检测)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6、sICAM-1在发病后1~3 d、7~9 d各均值变化明显(P<0.05~0.01).Hunt分级、Fisher分级越高,其变化越明显(P<0.05~0.01).结论 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6、sICAM-1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有关.
作者:王志刚;冀勇;曲春城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