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前期MR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

杨裕华;史浩;朱翠玲

关键词:灌注, 核磁共振, 脑梗死, 脑缺血, 动态增强, 相关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前期MR脑灌注成像的表现和分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脑MR灌注成像对1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170层脑灌注图像和对照组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的197层脑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计算每层图像的患/健侧比值,并与对照组的正常比值及其范围比较.以非参数统计方法、多元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脑灌注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分期.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4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TP(time to peak)和MTT(meantransittime)与发病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422和0.371,rCBV(regional cerebral bloodvolume)和rCBF(regional cerebral bloodflow)较低,且为负值.脑梗死前期分期特征为:I1期TTP稍有延长,I2期MTT显著延长,Ⅱ1期rCBF明显下降,Ⅱ2期rCBV下降.结论脑灌注成像可提供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信息,并可以对其参数变化进行分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清VCAM-1水平及电复律的影响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及电复律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30人及1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VCAM-1水平,房颤组内电复律成功的20人在1个月后复查血清VCAM-1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27.8±71.7)vs(169.7±82.0)ng/ml,P<0.01],电复律后1个月仍为窦性心律者其血清VCAM-1降至正常水平(698.1±72.7 vs 195.6±65.1 ng/ml,P<0.01).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紊乱,恢复窦性心律1个月内内皮功能恢复;VCAM-1对房颤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佳;富路;高倩萍;葛海龙;陈光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临终关怀在老年科病房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评估

    目的探索老年科实施临终关怀的方法及其评价效果.方法76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后调查病人对死亡的接受情况、疼痛控制情况、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及病人死亡时的一般情况和费用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在对死亡的接受情况、疼痛控制情况、病人及家属对临终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病人临终时的状态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日住院费用略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住院老年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升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孟喜;李艳群;付桂香;李卉;李文英;张昌喜;赵利华;范勇;汪志红;彭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七皂甙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心脏病和癌,居三大死因之首位,开发保护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脑缺血后脑细胞内Ca2+超载,通过各种途径加重脑损伤,缺血后Ca2+内流是缺血性脑损伤的共同经路[1].

    作者:王蘋;毕建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RNAi沉默STAT3基因表达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家族3(STAT3)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Psilencer2.1-U6-siRNA-STAT3重组质粒转入小鼠Lewis肺癌细胞,同时分别设立转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和转染试剂阴性对照.于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及总RNA,分别用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STAT3基因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用MM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状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Lewis肺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明显抑制STAT3蛋白的表达、降低STAT3 mRNA水平并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结论Psilencer2.1-U6-siRNA-stat3 Lewis转染肺癌细胞后,可有效抑制STAT3蛋白表达和STAT3mRNA的表达,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和肿瘤细胞生长抑制.

    作者:王春光;孙梅;王荣有;赵雪俭;张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多参数血流动态监测,包括肺循环动态监测和肺气体交换功能连续性监测,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心肺功能监测.方法对4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包括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右室搏出率.结果通过监测,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液动力学监测对及时了解泵的功能状态、指导治疗和评价手术疗效是很有价值的.

    作者:张录民;赵维;刘国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并发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尿失禁作为脑梗死急性期重要的并发症,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据国外文献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高达37%~45%[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尿失禁与年龄、脑梗死病变部位、既往病史的关系,以便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唐伟;王威;王卓尔;白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Egr-内皮抑素基因联合放射治疗裸鼠膀胱癌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Egr-内皮抑素(Egr-Endostatin,Egr-Endo)基因联合放射治疗抑制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生长的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裸鼠皮下注射人膀胱癌T24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径生长到约4 mm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gr-Endo组、5Gy辐照组、Egr-Endo+5Gy辐照组),每组6只.定期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瘤细胞移植45 d后(辐照后15d)处死各组荷瘤鼠,测量瘤重、检测NK细胞毒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瘤细胞移植45 d后(辐照后15d)Egr-Endo+5 Gy辐照组移植瘤体积、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Egr-Endo组、5 Gy辐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辐照后15 d Egr-Endo+5Gy辐照组NK细胞毒活性、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活性及肿瘤组织MV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gr-Endo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膀胱癌生长及血管生成有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李辉南;高凤彤;肖平;贾少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血清cTnI浓度分为cTnI正常组(cTnIn;n=80)和cTnI升高组(cTnIe;n=40).以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直径(LV)、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作为心脏结构改变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E峰和A峰比值(E/A值)作为心脏功能指标,对组间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cTnIn组相比,cTnIe组LA、LV显著增高(P<0.05);且IVS、LVPW、EF、E/A值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TnI含量与LA、LV呈正相关(P<0.05),与IVS、LVPW、EF、E/A呈负相关(P<0.05),经性别、症状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与药物治疗校正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TnI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此相关性可不依赖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和药物治疗而独立存在.监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浓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血清cTnI水平,对临床治疗和预防心力衰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尊齐;崔连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福建省中老年人群重度牙周炎相关因素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老年人群重度牙周炎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牙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中老年人吸烟、刷牙行为及深牙周袋的分布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福建省中年人刷牙次数每天1次或1次以上者检出深牙周袋明显小于每天刷牙不足1次者,老年人刷牙次数与是否检出深牙周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老年人是否检出深牙周袋与刷牙时间、刷牙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人是否检出深牙周袋与吸烟行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有吸烟行为者检出深牙周袋者大于无吸烟者.结论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尤其是农村中老年人,使其改变不良习惯,掌握并养成正确的刷牙行为.

    作者:林挺;卢友光;陈超;冯岩;苏柏华;丁林灿;李威;赵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蒜素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从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有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1-3].本研究证实大蒜素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功能.

    作者:刘浩;崔美芝;董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EO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及抗RA33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26例EORA病人、25例非EORA、30例正常老年人中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的分布.比较三者之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对RA的敏感度分别为46.15%、34.62%、61.54%,特异度分别为98.18%、%.36%、83.63%.抗CCP抗体敏感度特异度与抗RA33抗体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O.0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特异度与RF特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EO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胡清;王芳;孙明锦;李雪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鱼尾纹除皱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眼外眦区的解剖学形态和数据,为临床整形外科学、老年鱼尾纹除皱术等眼部美容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例新鲜尸颅、36例成人尸颅,共48例、左右96侧的眼外眦区数据进行测量;同时对眼外眦区的神经支配及手术阻滞麻醉点进行解剖研究.结果测量48例尸颅眼外眦区多组数据并确定此区神经支配、手术阻滞麻醉点和麻醉范围.结论通过对眼外眦区数据的测量,为临床眼部整形外科、老年鱼尾纹除皱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作者:潘安娜;郑刚;于纪;徐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脂脉康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通过建立新西兰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脂脉康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通过喂饲高脂饲料,造成高脂血症动物模型.②通过生化、放免检测,从血管活性物质方面探讨血脂康对内皮功能的影响.③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的超微结构变化.④通过颈动脉彩超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⑤应用BT-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观察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结果脂脉康可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纠正ET与NO、TXA2与6-K-PGF1a平衡失调,改善AS病理变化.结论脂脉康通过降低血脂,减少脂代谢异常对血管壁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防止炎性细胞黏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使AS发生和发展受到抑制并缓解.

    作者:庞剑;车洪柱;周静;张勇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

    老年急性白血病有其临床特点,兹对照青年白血病病例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我院1991~2000年老年急性白血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60~82岁,60~69岁21例,70~79岁7例,大于80岁1例.

    作者:代时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构建体育老年学专业体系及相关人才培养

    社会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的一种现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当今多数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自1866年法国首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今天,全球已经有近70个国家进入到老年型国家行列,而且这一发展还在加速,预计到2010年,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7.3%,即全球进入老年型社会.

    作者:杨建辉;吕林;张志伟;张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紧张环境对CCU病房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紧张环境对CCU病房病人的影响.方法对CCU病房20例住院病人在抢救其他死亡病人时的心率及心律失常以及各种突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前述紧张环境下90%病人心率升高,30%病人出现心律失常,15%病人出现心绞痛,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抢救现场因突然发生室颤死亡.结论紧张环境可造成病人心律失常甚至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CCU病房现状应予改进.

    作者:杨晓村;刘宏;华芳;邹忠革;陈立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MnSOD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分析MnSOD(SOD2)基因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揭示氧化应激损伤在PC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法分别扩增12例PCa组织及20例BPH组织中的SOD2基因片段,半定量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与BPH组织相比,PCa组织中SOD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下(P<0.05).结论SOD2基因表达低下导致氧化应激加剧在PCa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明臣;郭茂锋;赵国强;赵勤;赵卫星;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糖、高饱和脂肪酸及高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老年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脂肪酸及高糖饮食对老年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用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高饱和脂肪酸(HSFA),高糖(HS)饲料饲养大鼠24 w,观察体重(BW)、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并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葡萄糖输注率(GIR)对大鼠IR进行评价.结果12 w和24w GIR在不同实验组间出现显著差异(均P<0.01),HSFA组GIR低,24w时HUFA组、HSFA组、HS组及对照组(NC组)GIR与0 w相比分别下降51.6%、52.1%、34.2%、26.4%.各实验组BW、TG、TC、FFA、FBG、FINS与NC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升高,经多元回归分析,GIR与FFA、TG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HUFA、HSFA和HS饮食长期摄入均可诱导大鼠IR;TG及FFA的升高与IR的形成有明显相关;随月龄增长大鼠的GIR有显著下降趋势,但饮食结构的影响更重要.

    作者:周宇;宋光耀;高宇;冯志山;边艳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病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长期以来对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后是否放置T管一直存在着争议[1-5],还没有老年病人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胆总管缝合的报道.自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我们为386例老年病人实施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电视纤维胆道镜探查术,对其中169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效果满意.

    作者:刘海;马勇;任祖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同时Lp(a)也被认为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我们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急性感染、肝硬化、肾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等患者血清Lp(a)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作者:刘怀平;许宏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