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渴灵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高自芳;董克礼

关键词:老年人, 2型糖尿病, 消渴灵, 胰岛素抵抗
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基本环节.老年T2DM患者的人数占DM总数的50%以上,老年组患者存在明显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1].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消渴灵方有良好的降糖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作用[2~4],但目前作用机制不明.我们研究消渴灵方对老年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的影响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城市居民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南宁市城市居民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南宁市样本区随机抽取5个街道社区(居委会)810户,每户抽取年龄在35~74岁的居民1人,共810人.分别检测体重、体重指数(BMI)、餐后12 h空腹血糖 (FPG);按DM糖耐量低减(IGT)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各组的患病率并对照比较.结果 DM患病率以65~74岁组高,达14.56%;IGT患病率以55~64岁组高,达16.28%;BMI肥胖组DM、IGT患病率均比正常体重组高,分别高出8.49%及14.48%;不同性别DM、IGT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南宁市城市居民DM与IGT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呈正比关系,提示超重和肥胖是DM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DM及IGT在南宁市城市居民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作者:覃羽乔;徐永芳;陈绍运;梁桂民;陈娜莹;安爱萍;郭琳芳;陆建建;张获华;栾青;刘凤翔;汤洪洋;陈燕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强化Gln的肠外营养支持[Gln1.5 ml/(kg·d)];常规组给予标准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等氮供给,共8 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IgA、IgG、IgM、CD4、CD8、血糖、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情况.结果 (1)试验组ⅠgG、CD4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试验组营养支持5、8 d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3) 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负氮平衡逐渐改善,转铁蛋白升高(P<0.05,P<0.01).结论 Gln强化的低热量肠外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加免疫功能.

    作者:王晓希;刘光强;阎敏;刘载道;卢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赤芍总苷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赤芍总苷(TSP)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体外血栓法,观察赤芍总苷对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2)建立血瘀模型,观察赤芍总苷对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1)赤芍总苷20.0和40.0 mg·kg-1可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P<0.01),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P<0.01);(2)赤芍总苷20.0和40.0 mg·kg-1可明显降低红细胞比容、血液黏度(P<0.05,P<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P<0.05,P<0.01).结论 赤芍总苷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作者:孙大军;祁功才;吕文伟;洪星禹;赵岳;尹德馨;赵浩民;韩涛;李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脂康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和消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血脂康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P)的稳定和消退临床作用.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仪,检查60岁以上高血压伴不同程度CP形成的患者88例,其中观察组60例,口服血脂康0.6 g每日两次.对照组30例.测定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CPA)和内膜中层厚度(IMT),肝功能,血脂.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6个月后,其CPA和IMT,血脂与用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TIA和UA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血脂康有消退和稳定CP和缩小CPA和IMT,调脂以及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作者:赵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

    为探讨老年性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与防治,对128例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脑血管病的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等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并对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陆冰梅;李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双苯氟嗪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双苯氟嗪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21月龄大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5.0 mg/kg 90 d后,跳台仪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生化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中SOD和MDA.结果 双苯氟嗪可缩短老龄大鼠的反应时间及受电击时间,减少错误次数,延长潜伏期,可显著增强老龄大鼠血清中SOD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可以保护老龄大鼠脑损伤性改变,维持海马锥体细胞完整,并可提高老龄大鼠脑组织中ChAT表达.结论 双苯氟嗪可改善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脑内胆碱能神经功能有关.

    作者:苗庆峰;张永健;许彦芳;郭鸣放;张伟;苏彦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腹部超声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的临床研究

    肝硬化(LC)晚期常伴发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已广泛应用颅脑疾病的检测,但对患者的EEG 、BEAM改变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老年人门脉系统改变与EEG 、BEAM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俊玲;吴扬;杨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闸北区北站街道133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其中84人进行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老年人对抑郁症的认知情况.结果 133名老年人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7.07%,标准分为48.65 ±13.42,显著高于常模41.88 ±10.57(P<0.01).经Logistic回归发现:老年期抑郁的发生与其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有无兴趣爱好、心情抑郁时是否向人倾诉、是否去看心理医生及对抑郁症的认知有关.并发现:通过健康教育,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知识、抑郁症影响因素、抑郁症的早期表现及抑郁症早期就诊益处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老年人抑郁症的检出率较高.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老人对抑郁症的认知;加强社会支持,及时宣泄不良情绪;早期就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吡咯喹啉醌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

    目的 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培养鼠皮层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观察PQQ对皮质神经元突起、胞体的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MTT代谢率,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PQQ处理后,皮层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TT代谢率增加,c-fos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QQ能促进培养的鼠皮层神经元的生长,增加其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熊顺华;龚坚;王君;曾凡龙;刘忠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端粒保护蛋白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基因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先前构建的hPOT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POT1,经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HeLa细胞介导hPOT1基因过表达;秋水仙碱阻滞细胞周期于分裂中期,DAPI荧光染色分析染色体端-端融合;Telomerase PCR-ELISA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pcDNA3-hPOT1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5 d后,染色体端-端融合几率增加,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提示hPOT1蛋白可导致染色体端-端融合.

    作者:侯敢;黄迪南;姜英华;杨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住院老年病人肥胖症的综合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肥胖症的分布、病因、并发症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史、体重指数(BMI)、生理值、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疾病诊断等项,统一调查检测方法、标准、由医生结合日常临床工作进行调查检测.结果 回收问卷522份,38.5%超重,7.9%肥胖;主要病因为营养过剩;血清总抗氧活性(TA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随体重指数(BMI)增加而降低,丙二醛(MDA)则以肥胖者含量高;血压、血脂、血糖均值及心血管病、高脂血脂、糖尿病等患病百分比均随BMI增加而上升,以肥胖型高.结论 老年肥胖症主要由营养过剩引起,且存在自由基损伤,并发症多,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

    作者:刘竟芳;朱志明;尹柯;陈伟;付满娇;李锦;易树君;向阳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患者永久起搏器心室螺旋电极的应用

    接受永久起搏器安置的高龄患者由于手术配合程度差,常规应用翼状电极时一旦出现电极脱位而再次接受手术的困难度大.应用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行永久起搏器治疗,增加了起搏部位的选择,降低了电极脱位高危情况下的脱位风险[1],且术后制动时间短,起搏效果好.本文对35例高龄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孙姗;吴尚勤;许静;陈冬梅;杨培根;丁军;王惠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DHS治疗高龄粗隆骨折预防并发症的处理技巧

    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技术的提高和器材以及影像学设备的进步,手术治疗老人髋部骨折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总结其原因并探讨处理技巧.

    作者:李宽新;史晨辉;董金波;刘维钢;王维山;李茂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87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4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60.9%,缓解29.9%,无变化9.2%.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9.1%,缓解55.2%,无变化5.7%.术后随访表明疗效稳定,症状无反复.结论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恢复肢体感觉,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作者:姚勇;孟繁凯;王任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氟西汀伍用红景天治疗高原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氟西汀伍用红景天治疗高原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米)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阿米替林、氟西汀、氟西汀+红景天,治疗6~8 w,用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结果 阿米替林、氟西汀、氟西汀+红景天三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氟西汀+红景天组显效快,4 w内的HAMD减分值高于阿米替林组.氟西汀+红景天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氟西汀组少(P<0.01).结论 红景天能提高高原老年抑郁症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的耐受性,氟西汀+红景天是一组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高原老年抑郁症的药物.

    作者:韩国玲;杜欣柏;宋志强;刘桂兰;刘兰香;简冶拉;阿怀红;李平善;许存和;王纯莹;赵秀丽;许慧宁;汪如源;李军;张洪武;冶学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TRAIL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TRAIL受体(DR4,DcR1)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 例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15例CINⅡ、Ⅲ级,36例宫颈癌,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21 例,低分化 15 例标本中的受体(DR4,DcR1)的表达.结果 DR4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的表达无明显趋向性,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cR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DcR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DR4、DcR1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DR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DcR1的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R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DCR1在正常组织表达量高,在癌症组织表达量低,从而说明TRAIL与诱捕受体结合保护正常细胞.

    作者:宋改环;张菊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脂微球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功能、纤溶活性及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糖尿病肾病(DN)内皮细胞功能、纤溶活性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6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组(应用lipo-PGE1)41例,治疗8w,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和尿蛋白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ET-1水平及尿蛋白有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PAI-1活性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量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lipo-PGE1对DN内皮细胞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以提高纤溶活性,抑制肾脏蛋白排除作用.

    作者:孙立娟;刘锐;卢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老年人牙髓中的免疫组化表达

    大量的研究证明,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密切相关,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可以发现MCP-1的异常表达.实验证明,在牙髓炎细菌刺激下,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产生MCP-1,参与牙髓炎症的发生及发展[1],但尚缺乏临床资料的证明.

    作者:李秀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研制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64例发病6 h内的老年胸痛患者的血浆标本,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快速检测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90.48%)显著高于cTnⅠ(57.29%)和CK-MB(57.29%)(P=0.016),与MYO(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特异性(95.35%)高于MYO(60.47%)(P=0.014),与cTnⅠ(97.44%)、CK-MB(83.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检测H-FABP对于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老年早期AMI的筛选.

    作者:陈莉莉;杨霏;郭小梅;李仁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食管金属内支架应用的体会

    老年食管癌患者体质较弱,且常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一旦发现往往已至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食管金属内支架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自1999年~2003年8月共对35例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祁海平;李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