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青;王佳铭;马牧松
临床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可分为多见的、散发性AD(sporadic AD,SAD)及少数有家族遗传史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FAD按年龄又可分为早发性FAD(≤65岁)和晚发性FAD(>65岁).
作者:宋元英;宋歌;李玉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215例老年出血性卒中及204例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临床对比分析,得知老年与中青年出血卒中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老年出血性卒中发病特点的认识.
作者:高玉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基因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先前构建的hPOT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POT1,经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HeLa细胞介导hPOT1基因过表达;秋水仙碱阻滞细胞周期于分裂中期,DAPI荧光染色分析染色体端-端融合;Telomerase PCR-ELISA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pcDNA3-hPOT1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5 d后,染色体端-端融合几率增加,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提示hPOT1蛋白可导致染色体端-端融合.
作者:侯敢;黄迪南;姜英华;杨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脑梗死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症状体征恢复慢[1].近年来,我科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入院时行颅脑CT或MRI检查.
作者:关素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肌肉内基因电转染对前列腺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裸鼠皮下移植成瘤,TIMP-3质粒扩增后,通过电子穿孔仪(脉冲时值20 ms,电场强度200 V/cm)将质粒(15 μg)转入裸鼠胫前肌.结果 肌肉内TIMP-3电转染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较单纯TIMP-3肌肉内注射和空质粒(PCDNA-3质粒)肌肉内电转染有显著差异.结论 肌肉内基因电转染,对前列腺癌有全身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金国;傅耀文;孙辉;单纯玉;周洪澜;常喜华;何尔斯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颅清除血肿,但多需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增加患者负担.目前多主张在CT检查和血肿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微创穿刺吸除血肿,此法适用于各部位出血[1],可迅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景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们对急性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选择其中14例采取亚低温疗法取得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2005年8月间,收治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60~86岁,平均72岁.
作者:马宝申;聂晓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肝硬化(LC)晚期常伴发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已广泛应用颅脑疾病的检测,但对患者的EEG 、BEAM改变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老年人门脉系统改变与EEG 、BEAM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俊玲;吴扬;杨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65岁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LC≥65岁患者3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65岁以上患者27例,围手术期分别检测血常规、体温、血气分析、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LC组治愈30例,术前术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PaCO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7.3 d.OC组治愈26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平均住院时间13.4 d.结论 LC组的创伤应激反应较OC组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玉斌;卢榜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接受永久起搏器安置的高龄患者由于手术配合程度差,常规应用翼状电极时一旦出现电极脱位而再次接受手术的困难度大.应用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行永久起搏器治疗,增加了起搏部位的选择,降低了电极脱位高危情况下的脱位风险[1],且术后制动时间短,起搏效果好.本文对35例高龄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孙姗;吴尚勤;许静;陈冬梅;杨培根;丁军;王惠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热休克条件下,人胚肺二倍体细胞MRC-5株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细胞水平的表达机制,诱导型HSP70 对MRC-5细胞衰老有无影响及影响MRC-5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热休克处理诱导MRC-5细胞HSP70的表达,同时采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转染MRC-5细胞作对照,分别置42℃恒温水浴30 min、1、2、4 h,及每日水浴1 h 共3和5 d,各组细胞均在37℃复温.分别测定细胞HSP70的表达,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力,并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判断衰老细胞.结果 在42℃热休克处理下,MRC-5细胞HSP70的表达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且均高于同时点对照组水平(P<0.05);MRC-5细胞SOD总活力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高,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SP70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细胞,在反复热处理第3天及第5天,SA-β-Gal染色阳性表达率高于实验组.结论 热处理方法可成功诱导MRC-5细胞表达HSP70,随热处理时间延长,MRC-5细胞HSP70表达增加,HSP70可能通过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自由基能力,影响MRC-5细胞的衰老进程.
作者:海珊;董碧蓉;林苹;张洁;赵志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87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4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60.9%,缓解29.9%,无变化9.2%.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9.1%,缓解55.2%,无变化5.7%.术后随访表明疗效稳定,症状无反复.结论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恢复肢体感觉,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作者:姚勇;孟繁凯;王任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血脂康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P)的稳定和消退临床作用.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仪,检查60岁以上高血压伴不同程度CP形成的患者88例,其中观察组60例,口服血脂康0.6 g每日两次.对照组30例.测定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CPA)和内膜中层厚度(IMT),肝功能,血脂.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6个月后,其CPA和IMT,血脂与用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TIA和UA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血脂康有消退和稳定CP和缩小CPA和IMT,调脂以及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作者:赵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3].有关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和晚期康复对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已有报道[4],脑出血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时间的不同对脑出血病人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较少[5].我们选择6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的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
作者:彭化生;袁春兰;刘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均是T淋巴细胞重要的表面抗原标志(属T细胞辅助受体),他们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在直接杀伤靶细胞进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1].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高静;高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sp、Glu、Gly、GAB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老年机体神经元的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分设4组: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老年左归丸组、老年右归丸组.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Asp、Glu、Gly、GABA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5-HT、NE含量变化.结果 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杏仁核 Asp、Glu、Gly、GAB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与老年对照组相比,两用药组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NE含量减少,左归丸组能提高老年大鼠海马NE含量.而各组大鼠5-HT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归丸、右归丸通过不同程度地纠正老年大鼠海马和杏仁核脑区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状态,使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趋向平衡,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边缘系统,延缓机体衰老.
作者:戴薇薇;金国琴;张学礼;姚领爱;徐品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松花粉的抗下丘脑-垂体-睾丸衰老作用.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雄性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睾酮(T)含量以及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的变化.结果 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组LH、FSH、GnRH均明显上升,IGF-1、睾酮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经松花粉给药后LH、FSH、GnRH三者均有显著下降,IGF-1、睾酮含量明显提高.结论 松花粉具有改善衰老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作者:牛嗣云;庞晓静;高福禄;颜勇;陈龙;许倩;韩树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TRAIL受体(DR4,DcR1)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 例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15例CINⅡ、Ⅲ级,36例宫颈癌,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21 例,低分化 15 例标本中的受体(DR4,DcR1)的表达.结果 DR4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的表达无明显趋向性,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cR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DcR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DR4、DcR1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DR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DcR1的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R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DCR1在正常组织表达量高,在癌症组织表达量低,从而说明TRAIL与诱捕受体结合保护正常细胞.
作者:宋改环;张菊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纤溶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法应用40%CCl4色拉油溶液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以三种不同剂量的肝纤溶颗粒治疗,对各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RIA法检测.结果 肝纤溶颗粒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TNF-α、IL-6水平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随着药物的剂量的增加其疗效更为明显.结论 肝纤溶颗粒可以降低肝纤维化时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是一种在阻断并逆转肝纤维化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的中药制剂.
作者:孙龙;孙琳琳;杨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重复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并尾部放血(放血量小于体重的6%)再灌注的方式,建立了小鼠卒中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病理学技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额叶、海马区脑组织形态变化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重复缺血再灌注1 d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胞核浓染、固缩,再灌注3 d,额叶皮层少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可见颗粒细胞呈空泡样变性.缺血再灌注7 d,皮层多量的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堆;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变性,且部分坏死.缺血再灌注28 d,皮层神经细胞明显减少;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大量缺失、变性、坏死,齿状回颗粒细胞变性呈空泡样.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中存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作者:王红艳;李威;孙博谦;李海平;姜立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