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春
目的探讨低温对麻醉兔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结扎/松开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动物随机分成5组:Ⅰ:空白组(n=6);Ⅱ:对照组(n=7);Ⅲ:物理低温组(n=6);Ⅳ:氯丙嗪组(n=6);Ⅴ:氯丙嗪+物理低温组(n=7).其中Ⅱ~Ⅴ均结扎30 min,再灌注2 h.动态监测体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Evens蓝和TTC双重染色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RISK),再灌注末留缺血梗死区心肌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降温后的各时间点,Ⅲ和Ⅴ的体温、HR、LVSP及±dp/dtmax均低于其他组(P<0.05),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Ⅴ的MI/RISK分别比Ⅱ减少35.0%﹑17.4%和45.9%(P<0.05),且Ⅴ低于Ⅲ和Ⅳ(P<0.05).Ⅲ和Ⅴ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于Ⅱ组.结论①低温对麻醉兔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②氯丙嗪+物理低温组的保护效果优于物理低温组可能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
作者:吴有华;任江华;曹茂银;邵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对比caspase-3在大鼠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和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局灶脑缺血模型,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 caspase-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缺血预处理组(IPC+MCAO)明显低于单纯局灶缺血组(SS+MCAO),阳性细胞呈棕褐色,清晰可辨, IPC +MCAO组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在缺血6 h表达开始增多,24 h达高峰,72 h下降;SS+MCAO组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时相一致,但增高明显.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caspase-3表达,对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康治臣;徐忠信;邬英全;王晶余;钱佳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老年歧视(ageism)是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一种无理的负面的塑型(stereotypes)和差别对待(discrimination),这种纯粹以年龄作为划界而对老年人群歧视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现今的社会里,是现代社会制度的产物.老年歧视使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它导致老年人被边缘化及受到社会排挤,也得不到公平的社会对待和发展机会.年老并不一定代表着有问题,也不一定就带来社会问题,年老之所以被认为是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今的社会结构不利于年老的一群.老年歧视在我国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制度层面上,表现为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法律的不健全和强迫性退休制度等;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人们对老年群体的不合理的负面塑型和偏见;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对老年人的忽视、排挤等负面态度与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等.
作者:易勇;风少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国内已普及,同时其适应证也逐渐扩大[1,2],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在LC 术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电图(ECG)改变.本文对老年人在LC术中的ECG异常情况与手术前进行比较,了解老年人在LC术中的心电图变化特点.
作者:徐家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佳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统计分析作者15年来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相关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同程度偏瘫.本组主要经颈动脉造影或头颅CT扫描确诊.7例拒绝手术,97例钻孔冲洗引流,13例开骨瓣(其中4例为钻孔引流复发和失败).治愈110例,死亡3例.结论本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通过颈动脉造影(CAG)、头颅CT扫描和MRI,应首选头部CT扫描.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其中钻孔引流方法安全、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义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 d血浆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 d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局部亚低温组血浆FT3、FT4、TSH第7、15天逐渐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90 d后局部亚低温组临床ESS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组治疗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甲状腺轴功能紊乱,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陈睿;刘雪平;王敏忠;马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研究发现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NF-κB)作为能调节多种基因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且NF-κB在胶质细胞中的激活及其产生的级联反应,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核因子κB在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对AD发病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作者:冯梅;王奇;陈云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的老年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sE-sel)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E-sel水平,并测定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BUN、UAER(尿白蛋白排出率)水平.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sE-se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均为P<0.05); sE-sel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血清sE-sel参与了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DR)、糖尿病肾病(DN)的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玲;刘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心动超声检查,测定病人的EF及E/A.结果 30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有12例EF正常,这部分病人的E/A均下降.结论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部分病人存在收缩功能不全,部分病人存在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李文广;杨俊芬;屠洪;赵统兵;吴晔良;李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表明VDR多态性的分布很不一致[1~5].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北京地区老年男性VDR基因型,以了解该地区老年男性的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苗懿德;刘杰;何培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U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观察某一时间段41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中U波形态与其年龄的关系.异常U波的发生率与年龄应用散点图初步观察,再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异常U波发生率和年龄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异常U波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异常U波的发生以老年人为主,异常U波提示心脏形成U波的一部分心肌组织功能的减退.
作者:袁琳;黄赛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caspase-3 mRNA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变化与bcl-2、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bcl-2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2~24 h达高峰,再灌注2~4 d呈下降趋势,至16 d略高于假手术组;caspase-3 mRNA于缺血再灌注12~24 h达高峰,2~4 d呈降低趋势,至16 d略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介导神经细胞损伤、坏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演变过程.bcl-2蛋白、caspase-3 mRNA表达在抑制细胞凋亡和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广义;解建波;宋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CT及MRI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率大为提高.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40例,现将X线和CT表现及诊断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川;王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绞股蓝多糖(GP)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体外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GP.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观察GP在体外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采用正常大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模型,以血糖、糖耐量为指标研究GP的降血糖作用.结果 GP体外对α-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结论 GP可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其降糖机制可能与其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或促胰岛炎恢复 ,抑制α-淀粉酶,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有关.
作者:魏守蓉;薛存宽;何学斌;沈凯;袁彬;蒋鹏;朱军;李颖;曾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两种荧光法(碱终止法和酸终止法)的差异,应用其中较好的一种动态观察糖尿病(DM)大鼠红细胞AR活性.方法 SD大鼠随机等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和DM20、40、60d组,用辅酶(NADPH或NADP)、DL-甘油醛、磷酸缓冲液等组成各自的反应体系,比较碱终止法和酸终止法测定AR活性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择其优者测定各组大鼠红细胞AR活性.结果 NADP和NADPH浓度相同时酸终止法所测荧光值较高;辅酶浓度在0~400 μmol/L时标准曲线呈线性;酸终止法标准曲线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3%和2.28%,碱终止法为17.88%和16.69%,两法所测标本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25%、7.12%和1.13%、13.07%;高氯酸可消除血红蛋白对荧光的影响;DM组AR活性较正常对照增高(P<0.05),且随病程延长活性增加,但DM组间AR活性无统计学差异;血糖与AR活性正相关(r=0.873).结论酸终止法较碱终止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DM大鼠红细胞AR活性增高,并随病程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提示AR活性的动态观察有可能作为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进程的监测指标.
作者:张志华;叶玲;刘建伟;刘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菟丝子具有强壮生殖、心血管、保肝、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衰老作用[1,2],有研究表明,菟丝子可明显提高烧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3],可以增加老龄小鼠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及MAO-B活性[2]、减少老年大鼠心线粒体DNA缺失[4]而延缓机体衰老.现代研究发现,菟丝子炮制后炮制品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多糖含量较生品含量均有增加,其中以盐制品增加多[5,6];在临床上,菟丝子生制兼用,现代生用菟丝子更多.本实验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研究生菟丝子和炮制品盐制菟丝子的抗衰老免疫学机制并加以比较,为其临床使用和开发中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朴金花;欧芹;王昭;李晶;江旭东;张鹏霞;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而前列腺癌骨转移产生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SrCl2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主流药物[1~4].
作者:李路平;马庆杰;崔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创伤微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痛苦轻微,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机体的应激反应轻,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小[1~3].尽管腹腔镜外科在我国广泛开展已十多年,但有关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免疫球蛋白影响的比较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免疫对蛋白进行观察,旨在了解其对老年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作者:方复;陈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大多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较差,常常造成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虽然动静脉内瘘能够建立,但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因动-静脉分流加重心功能负荷,终促进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近年来带有涤纶套的双腔留置导管逐步应用于临床,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王瑞;邱昌建;刘红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壁的保护作用.方法 SHR大鼠24只,分成SHR组及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组饮水中加入罗格列酮,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评价两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形态学特点.结果 SHR大鼠主动脉壁内膜层、平滑肌层均存在一些形态学方面的异常,经罗格列酮治疗后这些形态学异常得到抑制或改善.结论从形态学角度证实罗格列酮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孔俭;姜宏宇;荣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