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

张慕淳;孔祥波;张刚;王凯臣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微造瘘, 输尿管短镜, 上尿路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技术提高老年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应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MPCN)输尿管短镜替代肾镜,结合先进的第三代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14例1次取石成功,2例2次取石成功,无肾脏持续大出血或输尿管穿孔、尿漏等并发症.结论 MPCN输尿管短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取石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前列环素合酶(PGI2S)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支气管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前列环素合酶基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大鼠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广泛表达.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了大鼠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的表达.

    作者:曾海环;王良兴;胡颖;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SP70-骨肉瘤肽复合物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研究

    目的使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骨肉瘤肽修饰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研究其作用规律,探讨通过DC提呈途径降低肿瘤抗原肽用量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可行性.方法于体外使HSP70和骨肉瘤抗原肽结合,修饰DC,检测DC的代谢活性及分泌的细胞因子;检测注射DC和HSP70-骨肉瘤肽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HSP70结合骨肉瘤肽可使DC成熟;以HSP70结合骨肉瘤肽修饰后成熟的DC注射免疫,注射量达到8×104 DC时,即可产生明显的抑瘤效应,其抑瘤作用呈数量依赖关系.结论 DC提呈抗原肽激活淋巴细胞的途径能够有效杀伤肿瘤.

    作者:李立森;王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老年帕金森病

    目的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作探讨.方法对6例老年PD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3 w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佳疗效. 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和运动迟缓明显改善,同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2例曾接受单侧丘脑毁损后的患者亦得到了明显改善,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 STN DBS法治疗老年中晚期PD,对症状改善明显,且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佳治疗效果, 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明显减少多巴胺类药物用量.

    作者:何俊德;程国雄;谭红愉;陈葆;吴卓华;邵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模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7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每一只动物随机组合为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RA-RVA-LVPL)、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尖(RA-RVA-LVA)和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左室尖(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分别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 max)、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结果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的±dp/dt分别较RA-RVA-LVPL、 RA-RVA-LVA起搏模式显著提高,τ值明显下降(P均<0.05),而RA-RVA-LVPL起搏模式和RA-RVA-LVA起搏模式之间±dp/dt max 、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在保持房室激动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的同时,还能改善心室内的电机械同步性,较其他双室起搏模式具有更好的心肌力学效应.

    作者:刘晓堃;傅向华;马宁;谷新顺;郝国贞;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生长及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注射双功能抗体,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及凋亡的肿瘤细胞指数.结果肿瘤大小:实验组为(19.50±4.51),对照组为(57.62±8.3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实验组为(2 351±207),对照组为(4 356±5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凋亡指数:实验组为19.25,对照组为9.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转移:实验组无一只发生,而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人膀胱癌的生长转移,为该抗体用于临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忠良;刘禄成;张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剖取胸腺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胸腺细胞凋亡数和DNA 断裂的百分率明显多于治疗组和正常组.结论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杰;薛玉凤;赵聚宾;程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与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肽Y Y5(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伴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治疗组经导管向脑室注入50 μg(5 U/μl)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每天3次给药,连续应用3 d;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PY Y5受体基因反义脱氧核苷酸侧脑室注射干预后,其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侧脑室给药可降低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改善外周瘦素抵抗与IR,促进脑梗死恢复.

    作者:彭焱;解建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的表达及与肾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链脲佐菌素(STZ)介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揭示TGF-β1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制作T2DM模型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12、24 w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 糖尿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TGF-β1表达增强,并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定量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TGF-β1在T2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并与肾功能呈正相关.

    作者:王瑞英;姚敏;王绵;苏胜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对蛋白非酶糖化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及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方法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溶液孵育,利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反应测定糖化蛋白值.结果牛血清糖化蛋白量在3 d内逐渐增加,3 d后基本保持不变.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此反应.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加.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能够发生非酶糖化反应.阿司匹林可抑制此反应.

    作者:高国丽;车光升;董瑶;姜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辨证论治60例

    近年来,笔者从门诊病人选出老年性皮肤瘙痒60例进行了系统观察,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0岁,病程1个月~5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0~69岁,病程1个月~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作者:韩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糖耐量减低患者HLA-DQA1-DQB1连锁基因单倍体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耐量减低(IGT)、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IR)、β细胞分泌功能患者的HLA-DQA1-DQB1连锁基因单倍体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糖耐量正常者45例(NGT组),93例IGT患者先后按IAI、FBCI数值分为四组;IR较轻,β细胞分泌功能较好的IGT患者24例(1组)、IR较轻,β细胞分泌功能较差的IGT患者23例(2组)、IR较严重,β细胞分泌功能较好的IGT患者23例(3组):IR较严重,β细胞分泌功能较差的IGT患者23例(4组),采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患者的HLA-DQA1-DQB1连锁基因单倍体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LA-DQA1·0301-DQB1·0303和HLA-DQA1·0301-DQB1·0602在NGT组、1~4组的频率分别为6.67%、8.33%、13.04%、30.43%、43.48%;8.89%、0、4.35%、0、26.09%.4组HLA-DQA1·0301-DQB1·0303频率较NGT组、1~2组均升高(RR=11.20,P<0.005;P<0.025;P<0.05),3组HLA-DQA1·0301-DQB1·0303频率较NGT组升高(RR=6.13,P<0.025),4组HLA-DQA1·0301-DQB1·0602频率较1~3组均升高(P<0.025;P<0.05;P<0.05).3组和4组的HLA-DQA1·0501-DQB1·0201频率均高于NGT组、1组和2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DQA1·0301-DQB1·0201、DQA1·0301-DQB1·0301、DQA1·0301-DQB1·0302连锁基因单倍体在1~4组的频率,与NGT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 HLA-DQA1-DQB1连锁基因单倍体虽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易感性基因,但与严重老年人的IR、β细胞功能较差的IGT有关联,HLA-DQA1-DQB1连锁基因单倍体可能是IGT衍变为糖尿病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季洪赞;段苏友;胡兰萍;顾萍;龚维忠;张志良;李琳;殷宇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DF)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中是治疗困难和病残率高的疾病,非创伤性截肢中50%是DF[1].根据患肢的病变程度、范围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重建下肢血供,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的关键.

    作者:吴培义;李承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9例老年急性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老年颅脑外伤较严重且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老年颅脑外伤病人主要死因之一.但对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后高死亡率究竟是ARF本身,还是严重脑损伤引发,尚有不同看法[1,2].

    作者:梁建峰;曾白云;岑宇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增龄性甲状腺功能改变纵向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速率及其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1995年及2000年对群体763例同一对象进行两次甲状腺功能测定,对每一对象两次测定结果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合并统计显示:(1)T3(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T3值1995及2000年测定结果分别为1.96±0.40及1.77±0.32,及差值为0.20±0.41(t=12.86,P<0.001).(2)FT3(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测定结果分别为6.35±1.17及4.42±0.59,及差值为1.93±1.20(t=39.39,P<0.001).(3)T4(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07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06.13±24.25及113.67±22.90,及差值为-7.53±25.28(t=-7.92,P<0.001).(4)FT4(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6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5.33±2.94及16.78±2.95,及差值为-1.45±3.34(t=-11.64,P<0.001).(5)FSH(mIU/L):≥60岁组合并统计(691例),测定结果分别为2.05±1.45及2.56±1.61,及差值为-0.51±1.53(t=-8.81,P<0.001).(6)46例45~59岁组2000年FT3值亦显著低于1995年[(如55~59岁组31例,1995及2000年分别为6.76±0.75及4.55±0.81,差值2.21±0.99(t=12.473,P<0.001);50~54岁组(11例)测定值分别为6.67±0.83及4.23±1.19,差值为2.45±1.65(t=4.91,P<0.001)].结论本组作为一个群体试验,间隔5年后配对试验结果显示T3及FT3呈显著增龄性降低;T4及FT4呈显著增龄性增加;TSH呈显著增龄性增加.

    作者:陆佩芳;马永兴;韩瑞萍;于晓峰;陈淑英;张岚;孔争琦;杨俭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本文对30例急性期COPD患者,缓解期25例,健康人25例的血清中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IL-6、IL-8、TNF-α)进行检测,探讨它们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尹正;崔连东;尹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38参与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否参与单磷酰脂A(MLA)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分别应用MLA、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心脏, 24 h后对心脏进行缺血再灌注,观察各组心功能、心肌梗死范围、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同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LA预处理后即刻、10、15、30 min 、SB203580加单磷酰脂A预处理15 min时p38磷酸化水平.结果 MLA预处理组较I/R组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梗范围明显缩小, 血浆LDH活性升高程度减轻(P<0.01).p38磷酸化在MLA预处理后即刻稍微增高,10 min轻度升高、15 min达到高峰、30 min开始下降, 而用SB203580可明显抑制p38活性, 且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被消除, 分别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似 (P>0.05).结论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p38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p38适度激活可能是药物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程芳洲;马业新;黄俊;唐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以往认为室性心动过速可以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然而我们发现,老年冠心病人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疾病,并未引起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产生严重临床症状.我们对189例明确诊断的老年冠心病人进行了6个月~3年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情况随访,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人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预后及应采取的对策.

    作者:汪云春;郑平;赵智宇;夏阳;刘玉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广州地区健康体检老年人血脂情况与相关疾病谱调查

    据报道,广州城市居民中、老年人甘油三酯(TG)总异常率为28.2%,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12.6%[1];另外,广州开发区2000年度体检的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56.9%[2].可见广州地区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本研究对2 386例广州地区体检老年人的血脂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特点.

    作者:刘泽;王鲁妮;戴波;黄纪昌;冯德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NP-470对胃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TNP-470(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裸鼠皮下种植人胃癌细胞株,成瘤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皮下注射TNP-470 30mg/kg,隔日1次,连续8次后,处死动物,测定瘤重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P-470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徐越超;所剑;金洪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铁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除高血脂及某些血液成分的改变外,有人认为铁超负荷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慢性失血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但有关铁与AS关系的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AS模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李友元;邓洪波;杨宇;胡信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