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峰;陈逢俭;陈文荣
目的观察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随机双盲法、与安慰剂平行对照,比较48例T2DM病人用吡格列酮30 mg和安慰剂(1:1)干预治疗12 w后的血糖、血脂、IR、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 w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2h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空腹胰岛素( FINS)及HOMA模型IR指数(HOMA-IR)较治疗前也减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12 w治疗后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上述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病人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IR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防治T2DM血管并发症.
作者:霍丽梅;刘铁迎;付会稳;张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采用MOS SF-36量表对社区14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广州市老年人在生存质量的PF、RP、BP、GH维度获得较高的评分.但与美国同类研究和常模比较,在SF、RE、MH维度的评分则较低.结论文化程度和心理、精神状态,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产生广泛影响,加强社区的健康教育,积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精神健康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俭强;陈琪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于发病7 d内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心肌酶(AST,LDH,LDH1,CK,CK-MB)浓度,并与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较腔隙性脑梗死显著升高(P<0.01);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血清CRP及心肌酶谱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及心肌酶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检测CRP及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作者:张尤桥;陈薇;陈斯雄;王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114例首次AMI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其中46例接受易化PCI治疗, 6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术后1个月时行99mTc-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心血池显像检查,分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比较易化PCI和直接PCI治疗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PCI术后1个月时易化PCI组平均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心功能明显好于直接PCI组.结论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
作者:刘晓堃;姜玉如;李莉;纪征;卢峰;田美容;赵碧琼;许丹;姜玉凤;孙淑贤;尚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研究发现抑癌基因在抑制肿瘤发生的同时,还调控着细胞老化[1].细胞老化初是在40年前防止培养的正常人纤维原细胞分化生长过程中发现的[2].细胞老化和凋亡被认为在防止类似发生于肿瘤中的不良细胞增殖有相同作用,但细胞凋亡是杀死并消除癌变倾向的细胞,而细胞老化仅仅是不可逆地使其生长停滞.在癌基因刺激应答过程中,细胞老化经常发生,终导致细胞生长停滞,而不是死亡[3].细胞老化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一系列基因活动变化的结果.近几年的研究指出,细胞老化与凋亡都受到抑癌基因p53的调控.
作者:王枫;孙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β-转化酶(ICE)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过程中额叶皮层及海马区转录水平变化.方法利用血管性痴呆模型,RT-PCR技术检测全脑重复缺血再灌(IR)后ICE mRNA的表达.结果额叶皮层重复缺血再罐注3 h时ICE mRNA表达增多,6 h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14 d时再次形成高峰.海马区神经细胞转录水平略迟于皮层,3 h已有较高表达,7 d达高峰,28 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ICE伴随着全过程,ICE mRNA表达的增多使细胞凋亡增加.
作者:李巍;李华军;徐忠信;饶明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细胞因子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1].本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01年10月~2002年8月住院的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8岁.诊断符合199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规范>.将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 ,年龄45~60岁.
作者:陈桂芝;卢颖;路宇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老年病人96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8例.R组1%罗哌卡因1 ml,B组0.75%布比卡因1 ml.观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给药前、后相同时间点MAP、HR和SpO2,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药物用量.药物干预及指标观察为双盲.结果 R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显著慢于B组(P<0.05),高平面中位数显著低于B组(P<0.05),而高平面出现时间、消退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慢于B组(P<0.05),但平面固定后MB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显著快于B组(P<0.05).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MAP均低于给药前,但相同时间点两组比较R组显著高于B组(P<0.05).R组术中辅助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中呼吸平稳,SpO2均≥98%.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具有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平稳等优点,是老年病人下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安全可行、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丽;何建伟;彭旭导;何妹仪;周幼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对雌性大鼠海马NA、5-HT与下丘脑GnR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声-光-电复合刺激引起心理应激获得大鼠卵巢内分泌功能降低模型,用化学荧光法检测模型大鼠海马NA、5-HT;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GnRH含量.结果模型大鼠海马NA水平下降、5-HT水平升高,下丘脑GnRH含量降低,但下丘脑GnRH含量与海马NE、5-H水平间并无直接相关性.结论心理应激雌性致大鼠海马神经递质NA、5-HT紊乱,并且下丘脑GnRH含量下降,但无直接相关性,提示下丘脑GnRH神经元活动受多种因素的调控.
作者:王建红;欧阳栋;柯江维;伍庆华;王晓敏;王敏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应激性血糖增高与病灶大小、位置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68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查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轻、中、重度血糖增高组,分析各组临床病损程度、急性期预后、病灶的大小、位置与血糖的关系.结果①血糖升高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重,梗死灶及出血量大,其好转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0.05).随血糖的增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趋向加重,梗死灶趋向增大,好转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②后循环、脑叶梗死出现血糖增高的比例多,病灶靠近中线的发生血糖增高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增高与脑卒中的病变部位无相关性,但与脑梗死体积和脑出血量呈正相关.血糖升高是预后较差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亚新;周茵;关东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旨在评价海捷亚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凡偶测右上臂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舒张压(DBP)<90 mmHg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内科疾病及其他疾病者均可入选.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6例服洛活喜,24例服用海捷亚.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中国老年学专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北京市老年学人才培养现况为个案,对中国老年学人才培养和老年学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中国老年学人才培养的对策.
作者:林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 mRNA(HSP70 mRNA)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取胃癌4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20例,单纯不典型增生16例,浅表性胃炎20例.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 mRNA表达状况.结果在胃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单纯不典型增生中HSP70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1.36(27/44)、55.00%(11/20)和31.25%(5/16);在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00%(1/20).HSP70 mRNA表达与癌细胞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P70 mRNA在胃癌形成早期有较高表达,检测HSP70 mRNA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薄爱华;戴洁;王金科;张志生;左东升;张江兰;白丽娜;陈秀玲;杨燕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上游634C/G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106例正常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血脂、C反应蛋白、IL-6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634C等位基因频率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分别为77.9%和85.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1%和14.6%.冠心病患者-634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呈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冠心病的易感性标志.
作者:杨超;李艳;张平安;蒋学俊;黄从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2~3 w易于并发肺栓塞(PE),危及患者的生命,且DVT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对DVT和PE的认识,现将我院确诊的DVT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乃静;何平;李胜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风安口服液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对麻醉犬脑血流与心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中风安口服液大、中、小3个剂量对模型大鼠惊厥发生率、惊厥发生时间、脑水肿及死亡率等指标的影响;观察大、小剂量中风安口服液对麻醉犬椎动脉阻力、股动脉阻力、血压及心率的影响.结果大、中剂量中风安口服液显著降低大鼠惊厥发生率及延迟惊厥发生时间(P<0.01),大剂量中风安口服液减轻脑水肿(P<0.01).大剂量中风安口服液显著降低麻醉犬的椎动脉阻力(P<0.05);30 min时血压降低(P<0.05),股动脉阻力无显著变化,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中风安口服液对不完全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选择性地降低脑血流阻力而较少影响血压和心率.
作者:黎燕峰;张永健;胡圣爱;郭鸣放;王永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基底细胞癌(BCC)以老年患者多发,主要由基底细胞样瘤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仅有局部侵袭性,极少发生转移.由于其死亡率较低,并未得到重视,但它对公共健康具有惊人的危害[1].因其形态的多样性,临床诊断率较低,故对临床怀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尽早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回顾分析72例我院皮肤科1987~2004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BCC病例.就其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病因及防治进行综合性分析,来提高其诊断防治水平,减低患病率.
作者:王晓丽;刘喜福;于艳;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92例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对照.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P<0.001及<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增厚发生率、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及峰值流速(PV)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并提供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王硕;罗建方;黄新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脑室应用β-淀粉样蛋白(βAP)能否诱发脑细胞凋亡以探讨弥散性βAP是否具有神经毒性.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双侧脑室各注射Aβ1-42 5 μl(各30 nmol),另一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饲养1 w后,取脑组织以荧光细胞核染色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及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观察凋亡细胞.结果βAP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弥散性βAP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脑细胞凋亡为其表现之一.
作者:曹云鹏;李智;丛华;赫梅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CD137分子对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该分子对衰老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分离青龄组、自然衰老组、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T细胞,分别用ConA或ConA+CD137单抗活化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IL-2浓度.结果自然衰老组及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T细胞静息培养及活化培养后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青龄组及对照组;ConA+CD137单抗活化组的衰老T细胞的凋亡率低于ConA活化组,其培养上清IL-2浓度高于ConA活化组.结论 CD137作为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能促进衰老T细胞活化后的存活及IL-2的分泌,这有助于提高衰老T细胞的功能.
作者:杨琳;郭明秋;陈立茵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