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再思考

林殷

关键词:老年学, 教育, 人才培养
摘要:目前,中国老年学专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北京市老年学人才培养现况为个案,对中国老年学人才培养和老年学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中国老年学人才培养的对策.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玉米须对老年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玉米须水煎剂及玉米须粗多糖对老年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称重法测定小鼠脾脏指数,中性红比色法测量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MTT法测量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玉米须水煎剂及其粗多糖灌胃老年小鼠30 d,观测其对老年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老年组小鼠脾脏指数下降,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老年组比较,药物治疗组脾脏指数升高,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升高,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且玉米须水煎剂与粗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差别.结论玉米须水煎剂有提高老年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功效成份为粗多糖.

    作者:祝丽玲;鲁彦;陈光;魏凤香;张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D137分子对衰老小鼠T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CD137分子对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该分子对衰老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分离青龄组、自然衰老组、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T细胞,分别用ConA或ConA+CD137单抗活化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IL-2浓度.结果自然衰老组及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T细胞静息培养及活化培养后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青龄组及对照组;ConA+CD137单抗活化组的衰老T细胞的凋亡率低于ConA活化组,其培养上清IL-2浓度高于ConA活化组.结论 CD137作为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能促进衰老T细胞活化后的存活及IL-2的分泌,这有助于提高衰老T细胞的功能.

    作者:杨琳;郭明秋;陈立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对老龄大鼠肝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对老龄大鼠肝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月龄SD大鼠设为青年对照组、20月龄SD老龄大鼠分为老龄对照组和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低剂量、高剂量组(分别为0.2、0.6 g/kg).每组11只动物,连续灌胃35 d后取肝脏,测定肝细胞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龄大鼠肝细胞ROS水平升高,线粒体MMP水平下降;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可降低老龄大鼠肝细胞ROS水平,增高线粒体MMP水平.结论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可通过减少机体ROS生成,增加线粒体膜稳定性,缓解老龄大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李文立;杨杏芬;张波;黄俊明;谭剑彬;黄健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老年病人96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8例.R组1%罗哌卡因1 ml,B组0.75%布比卡因1 ml.观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给药前、后相同时间点MAP、HR和SpO2,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药物用量.药物干预及指标观察为双盲.结果 R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显著慢于B组(P<0.05),高平面中位数显著低于B组(P<0.05),而高平面出现时间、消退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慢于B组(P<0.05),但平面固定后MB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显著快于B组(P<0.05).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MAP均低于给药前,但相同时间点两组比较R组显著高于B组(P<0.05).R组术中辅助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中呼吸平稳,SpO2均≥98%.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具有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平稳等优点,是老年病人下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安全可行、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丽;何建伟;彭旭导;何妹仪;周幼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何首乌煎剂对去卵巢大鼠骨质丢失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何首乌煎剂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改变及预防作用.方法大鼠双侧卵巢去除术(OVX)后预防用药90 d.骨标本行不脱钙骨制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胫骨近心端松质骨静态和动态参数.结果去卵巢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减少(P<0.05),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己烯雌酚可完全对抗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增加、骨转换率增高和骨量丢失;何首乌煎剂使去卵巢大鼠的%Tb.Ar增加(P<0.05)、骨吸收减少、骨转换率呈下降趋势,不抑制藕联的骨形成.结论何首乌煎剂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对子宫无明显刺激.

    作者:黄连芳;吴铁;谢华;廖进民;陈艳;李青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海捷亚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例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旨在评价海捷亚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凡偶测右上臂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舒张压(DBP)<90 mmHg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内科疾病及其他疾病者均可入选.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6例服洛活喜,24例服用海捷亚.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不明原因心律失常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2例(老年组)和中年患者48例(对照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心律失常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为59.4%,对照组为18.8%(P<0.01).老年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部分不明原因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作者:陈宏勃;张基昌;刘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激性血糖增高对急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应激性血糖增高与病灶大小、位置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68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查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轻、中、重度血糖增高组,分析各组临床病损程度、急性期预后、病灶的大小、位置与血糖的关系.结果①血糖升高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重,梗死灶及出血量大,其好转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0.05).随血糖的增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趋向加重,梗死灶趋向增大,好转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②后循环、脑叶梗死出现血糖增高的比例多,病灶靠近中线的发生血糖增高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增高与脑卒中的病变部位无相关性,但与脑梗死体积和脑出血量呈正相关.血糖升高是预后较差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亚新;周茵;关东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沙培林治疗老年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培林治疗高龄老年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2例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分为沙培林组42例和白细胞介素-2(IL-2)组30例,患者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腔内分别注射沙培林,每次1~10 KE,和IL-2,每次200万U,4 w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将沙培林组分为两组(>75岁组和≤75岁组),并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沙培林组有效率85.7%(36/42),明显高于IL-2组有效率 63.3%(19/30)(P<0.05).不同年龄组应用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老年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宝君;邹琳;俞森洋;张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碟脉灵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学变化、影像学变化.方法对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碟脉灵注射液40 ml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对照组用维脑路通0.6静脉滴注,均为每日一次,14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检测CT、ECT,血液学指标,主要结局观察指标评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二聚体、t-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I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ECT示脑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主要结局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碟脉灵能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症状,且有抗血栓形成,增加血栓溶解和纤溶酶活性作用.

    作者:林海峰;陈逢俭;陈文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造影剂肾病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ontrast nephropathy,CN)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住院患者使用造影剂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①105例老年人接受造影剂检查,均使用低渗或等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99.8±37.7 ml(39~200 ml),43.81%(46/105例)接受水化(静脉或口服水化).②6.67%老年人发生CN,肾功能正常者的发生率1.35%,而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的发生率高达19.35%(两者比较P<0.05).③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发生CN的危险因素,而与增龄、是否有创的造影检查、造影方法、造影剂的剂型、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无关.④7例发生CN的患者,5例血清肌酐恢复正常,1例遗留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选用肾毒性小的造影剂、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和水化能够使老年人安全使用造影剂.发生CN的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给予对症治疗大多数CN患者肾功能恢复.

    作者:李美花;范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基底细胞癌72例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BCC)以老年患者多发,主要由基底细胞样瘤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仅有局部侵袭性,极少发生转移.由于其死亡率较低,并未得到重视,但它对公共健康具有惊人的危害[1].因其形态的多样性,临床诊断率较低,故对临床怀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尽早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回顾分析72例我院皮肤科1987~2004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BCC病例.就其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病因及防治进行综合性分析,来提高其诊断防治水平,减低患病率.

    作者:王晓丽;刘喜福;于艳;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国产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随机双盲法、与安慰剂平行对照,比较48例T2DM病人用吡格列酮30 mg和安慰剂(1:1)干预治疗12 w后的血糖、血脂、IR、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 w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2h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空腹胰岛素( FINS)及HOMA模型IR指数(HOMA-IR)较治疗前也减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12 w治疗后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上述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病人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IR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防治T2DM血管并发症.

    作者:霍丽梅;刘铁迎;付会稳;张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采用MOS SF-36量表对社区14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广州市老年人在生存质量的PF、RP、BP、GH维度获得较高的评分.但与美国同类研究和常模比较,在SF、RE、MH维度的评分则较低.结论文化程度和心理、精神状态,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产生广泛影响,加强社区的健康教育,积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精神健康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俭强;陈琪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理应激雌性大鼠海马NA、5-HT与下丘脑GnRH含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对雌性大鼠海马NA、5-HT与下丘脑GnR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声-光-电复合刺激引起心理应激获得大鼠卵巢内分泌功能降低模型,用化学荧光法检测模型大鼠海马NA、5-HT;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GnRH含量.结果模型大鼠海马NA水平下降、5-HT水平升高,下丘脑GnRH含量降低,但下丘脑GnRH含量与海马NE、5-H水平间并无直接相关性.结论心理应激雌性致大鼠海马神经递质NA、5-HT紊乱,并且下丘脑GnRH含量下降,但无直接相关性,提示下丘脑GnRH神经元活动受多种因素的调控.

    作者:王建红;欧阳栋;柯江维;伍庆华;王晓敏;王敏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老年有机磷中毒中枢性呼吸衰竭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中枢性呼衰的疗效.方法 126 例分两组,均给常规治疗,对照组61例给洛贝林、可拉明,治疗组65例给纳洛酮. 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0.8%,对照组成功率7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纳洛酮用于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中枢性呼衰效果显著,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吴孝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70 mRNA在老年人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 mRNA(HSP70 mRNA)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取胃癌4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20例,单纯不典型增生16例,浅表性胃炎20例.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 mRNA表达状况.结果在胃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单纯不典型增生中HSP70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1.36(27/44)、55.00%(11/20)和31.25%(5/16);在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00%(1/20).HSP70 mRNA表达与癌细胞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P70 mRNA在胃癌形成早期有较高表达,检测HSP70 mRNA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薄爱华;戴洁;王金科;张志生;左东升;张江兰;白丽娜;陈秀玲;杨燕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过程中白介素β转化酶mRNA转录水平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β-转化酶(ICE)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过程中额叶皮层及海马区转录水平变化.方法利用血管性痴呆模型,RT-PCR技术检测全脑重复缺血再灌(IR)后ICE mRNA的表达.结果额叶皮层重复缺血再罐注3 h时ICE mRNA表达增多,6 h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14 d时再次形成高峰.海马区神经细胞转录水平略迟于皮层,3 h已有较高表达,7 d达高峰,28 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ICE伴随着全过程,ICE mRNA表达的增多使细胞凋亡增加.

    作者:李巍;李华军;徐忠信;饶明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白细胞介素-6-634C/G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上游634C/G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106例正常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血脂、C反应蛋白、IL-6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634C等位基因频率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分别为77.9%和85.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1%和14.6%.冠心病患者-634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呈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冠心病的易感性标志.

    作者:杨超;李艳;张平安;蒋学俊;黄从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27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老年结脑)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老年结脑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结核之一,早期诊断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2].但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误诊时有发生.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27例老年结脑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

    作者:傅敏;陈红芳;陈裕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