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和深部真菌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张帮献;王莉宁;梁小英;葛益谋

关键词:产ESBLs细菌, 深部真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异同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02~2004年分离培养出的产ESBLs细菌与深部真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相同性和差异性.结果病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0 d)、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5 d)、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三连药使用时间(>7 d)、有基础疾病、使用激素、尿路插管、呼吸道插管与产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关系,是危险因素;产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是引起医院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深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跟病室内环境、室温、湿度有一定的关系,产ESBLs细菌引发医院感染可以引起医院爆发流行,这是其不同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细菌和深部真菌是致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一定要考虑对其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减少住院病人经济负担和死亡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TGF-β1抗体和PDGF抗体对肝星状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抗体防治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于TGF-β1抗体和PDGF抗体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24h后,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观察细胞L型钙通道.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浓度TGF-β1抗体、PDGF抗体及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和二者作用的时间间隔对肝星状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TGF-β1抗体、PDGF抗体及其作用的前后顺序对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两因素作用的时间间隔对结果影响无显著性(P>0.05).结论 TGF-β1抗体和PDGF抗体均具有防治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肝星状细胞L型钙通道有关.

    作者:高庆华;刘殿武;刘雅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治疗研究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由于病因未明,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内科药物疗法(包括卡马西平、尼美地平等)只能暂时减轻疼痛,但副作用大,可复性小,严重的患者有的甚至要开颅手术.目前,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经皮射频温控热凝半月神经节的治疗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肯定,与传统药物治疗等方法相比疗效肯定.射频热凝治疗或称射频热凝术,是指使用射频治疗仪采用能控温的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时,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离子发生振动,与周围质点发生磨擦,在组织内产生热,使局部形成一定范围的蛋白质凝固的破坏灶,利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纤维,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作者:王志华;梁万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为寻求预防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新策略,我们对老年DN的发病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永忠;余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肺纤维化临床分析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胸部X线片双中下肺野网状阴影为特点的独立疾病,病情持续进展,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其平均发病年龄66岁,70~80岁达高峰,可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1].

    作者:翟秀军;宋道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活血分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等)、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而血液成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病因之一[1].

    作者:刘晶莹;庆疆;王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肺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1~3],术中肺静脉的结扎、开胸术后刀口疼痛、术后肺功能进行性降低等因素均可使PAF不易自行转复.PAF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电重构,使药物转复的成功率降低;如PAF持续时间超过48 h,则易形成血栓;伴快速心室率的PAF可出现或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因此,早期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PAF的目标[4].本文总结92例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PAF的治疗结果.

    作者:丁士芳;周炜;陈晓梅;王可富;翟茜;李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大豆异黄酮对AD大鼠模型海马caspase-3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Alzheimer病(A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Aβ25~35双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大豆异黄酮治疗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豆异黄酮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其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毕建忠;王萍;于君;王世军;周庆博;朱正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肾虚大鼠脑内雄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肾虚对脑内雄激素受体(A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组、虚劳组、补肾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总睾酮(TT)含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Y型迷宫试验法测试大鼠认知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AR含量,RT-PCR测定脑AR mRNA 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脑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去势组和虚劳组与对照组相比,TT、Hb含量、认知能力显著下降(P<0.01),AR含量和AR mRNA水平均有下降趋势,5-HT含量有升高趋势.补肾组较虚劳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肾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补肾中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钱汝红;庄剑青;杨秋美;梁玲利;郭瑞新;蔡承妹;杨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脑卒中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卒中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或止血、防治脑水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加用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按Fugl-Meyer评测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按ADL 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标准评价.两组病人于康复治疗前及出院前分别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康复组患者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脑卒中早期的运动康复治疗配合常规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夫;曾维民;郭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常见和重要的肺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国外文献报道VAP发病率为9%~70%,死亡率高达50%~69%[1].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3.1%,死亡率为51.6%[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ICU病室内发生VAP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尽量降低VAP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潘文英;郭伟;刘秋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冠脉支架术对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冠脉支架术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延误治疗时机(9例),溶栓治疗未成功者(1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8例)的老年(≥60岁)AMI患者,在发病2~4 w内行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治疗.于术前1 d、术后4 w及12 w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行PTCA术及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且术后4 w及12 w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P<0.01,P<0.01,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冠脉支架术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安全可行,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尚士芹;刘斌;孙继红;宋春莉;刁鸿英;张基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的血清抵抗素水平.CI并发T2DM组(n=48),单纯CI组(n=50),对照组(n=36).结果 T2DM+CI及CI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二者相比,T2DM+CI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CI组明显升高(P <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抵抗素浓度与FINS、SBP、DBP 、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与Homa-β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 T2DM+CI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CI组,高抵抗素血症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T2DM及其脑血管并发症CI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道清;张珑;倪一虹;陈诗鸿;宋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含量变化以及它们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7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并与35例脑出血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为(138.2±25.3)U/L,明显低于脑出血组[(168.2±28.2)U/L]及健康对照组[(171.1±28.5)U/L](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为[(615.3±253.2)μg/L],明显高于脑出血组[(460.9±193.0)μg/L]及健康对照组[(437.7±187.4)μg/L](P<0.01).(2)大梗死灶组血浆PON-1活性明显低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而大梗死灶组血浆ox-LDL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P<0.01).(3)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时血浆PON-1活性与ox-LDL水平呈负相关(r=-0.556,P<0.01),而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降低和ox-LDL水平升高,提示血浆PON-1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能力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蒋兴亮;周京国;唐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艾司罗尔改善围术期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艾司罗尔)对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老年冠心病病人(40例)随机分为艾司罗尔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术后8h 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艾司罗尔组麻醉后5、15、30、60 min时MAP、HR低于基础值和对照组(P<0.05),手术后8 h、AST、CK、CM-MB、LD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罗尔通过降低心率、血压较好地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降低老年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心脏事件.

    作者:金善爱;崔极哲;杜柏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生命质量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来比较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SF-36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SF-36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在不同治疗方案之间无差别,但在不同测量时间有差别.总体健康(GH)、心理健康(MH)、精力(VT)3个维度得分与总分逐渐提高,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逐渐降低.结论采用一定的治疗方法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逐渐提高.由于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得出何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贾翠平;田怀谷;卢祖洵;梁渊;孙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hTK1质量放大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研究

    目的研制高灵敏度的质量放大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癌症标志物胸苷激酶1(hTK1) 的检测.方法将半胱氨自组装膜用戊二醛活化,共价固定hTK1抗原,通过和待测抗原竞争与一定浓度的酶标抗体反应,应用4-氯-1萘酚和H2O2质量放大体系,测得样品中待测抗原的浓度.结果 hTK1 的浓度在 0.1~10 ng/ml 范围内,与传感器频率的变化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此方法对患有不同癌症病人血清进行测定,发现正常血清与癌症血清的频移值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基于质量放大原理的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可定量测定血清中的 ng 水平的 hTK1 抗原,有望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检测.

    作者:丁克祥;吴朝阳;郑永晨;王攀;周颖;曹国彬;胡燕祝;吕沅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常见.妨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生活质量[1~3].本文对老年PSD进行了临床观察,并探讨PSD发生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惠勉;朱永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分析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和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远大于受客观因素及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影响;认知效能主要受年龄和教育因素的影响;身体健康和文体活动有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健康老龄化的4种基本要素相对独立,分别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李贵芸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溶血磷脂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脂质代谢中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是结构简单的水溶性甘油磷脂.血浆中LPA主要来源于活化血小板释放,通过磷脂酶A2/磷脂酶D途径降解磷脂[1];组织中LPA通过激活的磷脂酶D降解磷脂而产生[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A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生[3].

    作者:周国庆;李荣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肺炎衣原体抗体与冠心病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于各种损伤因子反复不断刺激引发的一种以局部细胞增殖、纤维增生为基本病变的保护性炎症反应[1],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肺炎衣原体(Cpn)可能作为一损伤因素触发炎症反应,并通过与机体免疫系统及局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2].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对冠心病病人血清Cpn IgG抗体进行测定,结合同期血脂水平,旨在探讨Cpn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阐明Cpn感染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作者:程荣超;崔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