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刘晓燕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比cTnI正常者更易发生心脏事件[1,2].
作者:雷华芝;李玉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提高人类期望寿命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QOL)是医学家的两大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为重要.建立老年人QOL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老年人QOL进行科学评价是老龄化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赵英;曲成毅;李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1],但不同镇痛药用于PCI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各不相同.
作者:吕艳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注射液(octreotide injection)对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大鼠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的影响.方法一次性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出大鼠多器功能衰竭(MOF)模型,动态观察两个时间组(2、6 h)在实验后分别测定大鼠肝、肾组织中SOD、MDA的含量,及奥曲肽对其的影响.结果 MOF大鼠肝、肾组织SO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而注射奥曲肽后,肝、肾组织6h组与MOF组比较SOD活性有所升高(P<0.01),MDA含量有所下降(P<0.05,P<0.01).结论内毒素引起MOF时,体内SOD、MDA变化是导致大鼠肝、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而奥曲肽对肝、肾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梅;王健春;李小林;陆艳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60例腹部外科老年病人,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先静注芬太尼 4 μg/kg,维库溴铵 0.1 mg/kg,A组咪唑安定0.2 mg/kg,B组异丙酚1.5 mg/kg,C组咪唑安定 0.1 mg/kg和异丙酚1.0 mg/kg 麻醉诱导,注药在1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显效时间,循环的变化;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的PRA、AngⅡ值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显效时间C组较A组短(P<0.05),与B组相似(P>0.05);与T0相比,三组PRA、AngⅡ于T1、T2、T3各时点值呈下降趋势,T1时下降明显(P<0.05),T2时 A组PRA、AngⅡ值升高显著(P<0.05),显著高于B、C组同期值(P<0.05).与T0比较,A组在T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 HR 明显上升(P<0.05),B组在T1MAP和HR明显下降(P<0.05),C组循环变化轻微(P>0.05).血氧饱和度SPO2保持在97%~100%.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伍用是老年人麻醉诱导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明;李龙云;陈鹏;孔祥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知功能障碍得到了人们极大关注,而易忽略其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本文对AD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作初步研究.
作者:王锐;张惠实;冯少慧;刘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物质生活问卷,对郑州城区96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96例非心身疾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总分、性格、人际和认知分低于非心身疾病患者和健康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情绪、适应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相关.结论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作者:邢华燕;沈键;崔冬梅;王建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检查(EUS)判断老年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34例经胃镜诊断的老年进展期食管癌实施胃镜超声检查,记录癌组织深度、临近器官浸润、淋巴结肿大等数据,通过超声胃镜引导细针穿刺(EUS-FNA)对可疑淋巴结针吸活检进行临床病理检查.以T4为标准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与手术结果进行同一样本对照.结果 EUS判断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9例患者中,8例未能经手术切除(88.89%);25例判断可以切除的患者中,手术成功切除24例(96.0%).结论 EUS在判断老年食管癌术前TNM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避免不必要手术的发生.
作者:刘佰纯;孙寒;吴杰;朱洪权;宋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伤、简易、快捷的检查,一次扫描可获得多层图像的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通过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加上多种图像的处理方法,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搭桥,PTCA治疗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田美蓉;李莉;赵碧琼;姜玉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年龄≥60岁)4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加用UT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转为MODS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病死率明显降低.炎性介质CRP、IL-6、TNF-α、IL-10水平变化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MODS的发生率.
作者:刘忠民;王育珊;赵淑杰;杨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锥体外系征(EPS)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无明显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150例,记录轻度EPS、脑白质损害(WML)、全身疾病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伴发轻度EPS对ADL的影响.结果 61例老年人伴有轻度EPS,合并轻度EPS者的年龄(75.3±3.9)岁、日常生活能力受损(40/61)和并发全身疾病(39/61)的比例较无轻度EPS者[分别为(73.9±2.9)岁、30/89、37/89)明显增高(P<0.01].两组WML发生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控制年龄、全身疾病及WML的影响后,轻度EPS仍是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伴发的轻度EP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周国庆;任苏虹;段立晖;汤兵;李敏;李华;赵文新;刘新峰;祝华龙;史兆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常环境控制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将自编的老年人日常环境控制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217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施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老年人生活环境控制感包括三个维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子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0.8,维度间相关为0.3~0.4,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在0.8左右.老年女性的日常生活环境控制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年龄效应不显著.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物理环境控制感与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自编的老年生活环境控制感有较好的信效度;老年女性的日常环境控制感高于老年男性;老年人物理环境控制感可以明显预测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
作者:王大华;申继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繁多,应用不同的诊断标准所统计出来的患病率差异很大,不利于对MS的防治工作.本研究应用常用的3个标准对MS的患病率进行比较,以求找出适合中国人的诊断标准.
作者:王浩;王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毒素致大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肝、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肝、肾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一次性舌下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出大鼠MOF模型,在实验后2 h、6 h分别测定大鼠肝、肾组织SOD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大鼠MOF时,肝、肾组织中SO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P<0.05).而注射乌司他丁后,大鼠肝、肾组织6 h组与MOF组比较SOD活性有所升高(P<0.01),MDA含量下降(P<0.01,P<0.05).结论内毒素致MOF时体内SOD和MDA变化是导致大鼠肝、肾组织功能损伤的原因之一,而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肾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陆艳娟;王健春;李晓林;李晓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食管癌晚期常常合并恶性梗阻致进食困难、重度营养不良,甚至死亡.本文对2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射频联合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彭铁立;王小虎;吴清明;屠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发育和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其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生长、衰老有着密切关系[1].
作者:程勇;王培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合成胶原的影响,并观察硝普钠(SNP)对HVSMC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将ET-1 10-8 mol/L和不同浓度SNP加入体外培养HVSMC.培养24 h后测培养液中NO含量,测细胞内cGMP含量及3H-脯氨酸掺入量即总胶原含量.结果加入梯度浓度SNP,NO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均P<0.01);ET-1使胶原合成量增加80%(P<0.01),加入梯度浓度SNP较ET-1 组胶原合成量分别减少了38%、42%、57%(均P<0.01),呈剂量依赖性; ET-1+SNP低、中、高浓度组较ET-1组细胞内cGMP含量明显增加(均P<0.01),且cGMP含量随SNP增加而增加;细胞内cGMP含量与胶原合成量呈良好负相关关系(r=-0.93).结论 ET-1可引起HVSMC合成胶原增多; SNP可剂量依赖地抑制HVSMC合成胶原;SNP对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cGMP途径起作用.
作者:李飞飞;党瑜华;刘瑞云;王明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来国外研究结果显示:不管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状况如何,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进展性的危险因素,和血压及胆固醇一样可以作为明确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1,2].为了解老年T2DM患者HbA1c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对临床确诊的老年T2DM患者的果糖胺(FR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了检测.
作者:张阳东;董书魁;于敏;马盈盈;李雪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反映血压波动程度的新指标动态血压曲线平滑指数(SI)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89例EH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动态血压曲线SI、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微量白蛋白尿(MAU),根据MAU量分为EH早期肾功能异常组41例(MAU≥8.68 mg/L)和正常组48例(MAU<8.68 mg/L).结果肾功能异常组24 h收缩压ABPV(24 h SABPV)、夜间收缩压ABPV(nSABPV)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24 h收缩压SI(24 h SIS)、24 h舒张压SI(24 h SID)、夜间收缩压SI(nSIS)、夜间舒张压SI(nSID)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U与24 h SABPV呈正相关;与24 h SIS、nSIS、nSID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SI可以作为一种反映血压波动的新监测指标,其与ABPV联合观察可以更好地反映血压的波动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林文果;刘丽;何江;管一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内皮细胞1型纤溶酶原灭活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在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用RT-PCR法检测PAI-1 mRNA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PAI-1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PAI-1抗原含量. 结果 0.01~10.0 μg/ml LPS与ECV304共培养6 h,能刺激PAI-1 mRNA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经PKC抑制剂Ro32-0432预处理后,PAI-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单纯LPS处理组显著降低,5 μmol/L Ro32-0432预处理组PAI-1 mRNA 水平甚至低于空白对照组.ECV304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内PAI-1蛋白的变化与mRNA水平呈平行关系. 结论在ECV304中,一定浓度的LPS可诱导PAI-1高表达,而PKC抑制剂能显著抑制LPS对PAI-1的诱导表达,甚至抑制PAI-1的基础表达水平.
作者:黄春;陈晓春;张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