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东;董书魁;于敏;马盈盈;李雪丽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96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经DWI检测结果分为DWI异常组及对照组,全部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二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和类型以及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DWI异常组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53%、29.31%(P<0.01);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78% vs 5.88%,26.09% vs 5.88%,P<0.05);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在DWI异常组高于对照组(71.05%vs 31.03%,P<0.01),且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1.05% vs 6.90%,15.79% vs 3.45%,P<0.05).结论老年TIA患者DWI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斑块或动脉狭窄有关.
作者:张荣伟;禹红梅;王慕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提高人类期望寿命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QOL)是医学家的两大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为重要.建立老年人QOL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老年人QOL进行科学评价是老龄化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赵英;曲成毅;李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将老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三组又分为脑缺血3 h和I/R 6、12、24 h、3、6 d组.采用电镜、免疫组化和酶谱分析等法,观察各组脑微血管结构、纤溶酶原激活系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微血管病理损伤明显,t-PA(I 3 h~I/R 6 d)、u-PA(I/R 12 h~6 d)、PAI-1(I/R 6 h~3 d)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微血管病理损伤明显改善,t-PA(I/R 6 h~3 d)、u-PA(I/R 12 h~3 d)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和PAI-1(I/R 12 h~3 d)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各组PAI-1的酶谱分析比较,其量的变化与免疫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I/R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对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有关.
作者:李建生;刘轲;刘敬霞;王明航;赵跃武;刘正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菌谱变异、抗生素广泛应用、新医疗技术的开展,作为易感人群的老年住院群体的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有随龄增高的趋势[1].我们对干部病房高龄(≥80岁)病人的NI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特征、发展规律及危害因素,以利防范和控制.
作者:陈鸿;刘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年龄≥60岁)4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加用UT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转为MODS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病死率明显降低.炎性介质CRP、IL-6、TNF-α、IL-10水平变化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MODS的发生率.
作者:刘忠民;王育珊;赵淑杰;杨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常以椎基底动脉及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我们采用高压氧加颈部牵引、理疗及静脉注射药物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杰;邬小薇;马乐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凝剂水蛭素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治疗老年患者异常凝血状态中的意义.方法 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组和阿司匹林与水蛭素联合治疗组,连续用药4 w;治疗前、后分别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大血小板聚集率(MAR).结果 4 w后,与治疗前相比,单药治疗组PT、APTT明显延长,MAR明显降低,Fib无显著变化;联合治疗组PT、APTT亦显著延长,MAR、Fib明显降低;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PT、APTT更长,MAR、Fib更低.结论水蛭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的异常凝血状态.
作者:朱再胜;杜晓红;李颖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关节炎(OA)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为主,其主要作用为抗炎、止痛,对关节软骨没有保护作用,甚至某些药物还可引起软骨的分解.透明质酸(玻璃酸)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减少软骨的破坏,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我科采用玻璃酸钠(SH)和复方倍他米松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OA.
作者:陶杰梅;张风肖;宁晓然;孙丽君;闫永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国外研究显示[1],老年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癫痫发病率为青年人的6~10倍.与成年人及儿童癫痫不同[2,3],老年人癫痫病因以症状性癫痫多见,发作形式多为部分性发作伴/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2].托吡酯(Topiramate,TPM,商品名妥泰),属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临床证明作为加用治疗对老年人、成人及儿童癫痫发作均有效[4].本文比较了老年癫痫患者TPM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寻找更有效的TPM给药途径.
作者:王蓉;李友元;欧阳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繁多,应用不同的诊断标准所统计出来的患病率差异很大,不利于对MS的防治工作.本研究应用常用的3个标准对MS的患病率进行比较,以求找出适合中国人的诊断标准.
作者:王浩;王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60例腹部外科老年病人,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先静注芬太尼 4 μg/kg,维库溴铵 0.1 mg/kg,A组咪唑安定0.2 mg/kg,B组异丙酚1.5 mg/kg,C组咪唑安定 0.1 mg/kg和异丙酚1.0 mg/kg 麻醉诱导,注药在1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显效时间,循环的变化;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的PRA、AngⅡ值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显效时间C组较A组短(P<0.05),与B组相似(P>0.05);与T0相比,三组PRA、AngⅡ于T1、T2、T3各时点值呈下降趋势,T1时下降明显(P<0.05),T2时 A组PRA、AngⅡ值升高显著(P<0.05),显著高于B、C组同期值(P<0.05).与T0比较,A组在T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 HR 明显上升(P<0.05),B组在T1MAP和HR明显下降(P<0.05),C组循环变化轻微(P>0.05).血氧饱和度SPO2保持在97%~100%.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伍用是老年人麻醉诱导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明;李龙云;陈鹏;孔祥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胆固醇(TC)对脑TC及脑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影响.方法给高TC血症的Wistar大鼠饲喂考来烯胺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促进胆汁酸的合成,降低其血TC后,测定其脑TC及Aβ的含量;以测定脑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和脑TC 24S-羟化酶(CYP46)的mRNA表达水平,反映脑TC的合成水平和转出水平.结果高TC血症大鼠脑Aβ含量明显增高(P<0.05),脑TC以及脑HMG-COAR和CYP46的mRNA表达水平未变;考来烯胺饮食组大鼠血TC水平明显降低(P<0.01),脑中Aβ含量和对照组一样保持在低水平,脑TC的含量有增高趋势,HMG-COAR mRNA表达增加(P<0.05),CYP46 mRNA表达无变化;DEHP饮食组血TC及脑中的Aβ无显著变化,脑TC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脑HMG-COAR mRNA表达增加(P<0.05),CYP46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脑TC的含量不受血TC的直接影响,而与其自身代谢有关;整体动物脑Aβ生成量增加与脑TC浓度无关.
作者:朱海暴;石如玲;赵朝贤;杨原;王素玲;姜玲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C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方法,检测12例正常胃黏膜,8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47例胃癌原发灶以及17例淋巴结转移灶VEGF-A、-C的表达状况.结果 VEGF-A、-C在正常胃黏膜中无阳性表达,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中有少量表达,胃癌原发灶中VEGF-A、-C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1.89%,57.3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P<0.05);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A、-C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18%(7/17),70.59%(12/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A、-C的过度表达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转移有密切关系,VEGF-A、-C突出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何其勇;张英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0)海马注射后大鼠脑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X)活性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及绞股蓝(GP)对其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GP组、模型组、对照组.运用Aβ双侧海马注射,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Aβ对神经系统的损害.Y型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线粒体COX活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型亚基(COⅡ)mRNA表达,电镜观察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并对AD模型大鼠给予GP灌胃,观察其对AD模型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线粒体COX活性及COⅡmRNA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数量减少,结构不清、肿胀、空泡样变、嵴断裂;GP对上述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GP具有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OX活性和COⅡmRNA表达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作用,对AD模型大鼠有一定治疗和保护作用.
作者:姚柏春;袁华;黄翔;赵涓涓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55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IMT分成轻度组(IMT<1.0 mm,34例)及重度组(IMT≥1.0 mm,2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值,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降低程度与颈动脉IMT程度相关,重度IMT组APN水平降低尤为明显.相关分析发现,APN与IM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PN水平降低参与老年T2DM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密切.
作者:黄继良;安东记;孙文才;李秀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年龄与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268例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全组)和根据性别划分的男女亚组中,分别分析年龄与FBG、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无论在全组还是男女亚组中,年龄与FBG、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OMA-IS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空腹胰岛素、HOMA-IR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在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年龄与胰岛素敏感性无相关性,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可导致年龄相关的FBG、HbA1c的增高.
作者:陈明卫;杨明功;王长江;王佑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伤、简易、快捷的检查,一次扫描可获得多层图像的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通过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加上多种图像的处理方法,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搭桥,PTCA治疗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田美蓉;李莉;赵碧琼;姜玉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措施,其在青壮年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公认,但在老年AMI患者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年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尚明;朱兴雷;周生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5 113例老年居民采用统一表格、方法及质量控制调查得到的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按BMI分为BMI<18.5;18.5≤BMI<24;24≤BMI<28(超重组);BMI≥28(肥胖组)四组,按年龄分为60~64;65~69;70~79;≥80四组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随BMI的上升而上升(P<0.05),但在≥80岁老人,不同BMI老人高血压患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和超重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各年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8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对老年人来说,BMI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P<0.05).结论对60~79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其BMI呈正相关;对于≥80岁的高龄老人,年龄已取代体重等诸因素成为影响高血压患病的首要因素,BMI宜控制在肥胖标准之内.
作者:刘军;路方红;吴凡;赵颖馨;金世宽;孙尚文;刘振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老年人药源性低血糖症时往往缺乏自主神经兴奋症状,而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病.现将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首诊曾被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8例药源性低血糖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韩艳秋;陈秋惠;孙冬;樊国珍;张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