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

何文贞;许小玲;郑璇;方玉珊;陈丹霞;郑俊忠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症, 5-HT
摘要:目的了解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5-HT)含量的降低与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关系.方法 检测30例PSD及33例对照组的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在不同的时间脑脊液和血液的5-HT的水平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的降低在PSD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的脂肪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了解游离脂肪酸(FFA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FFAs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VEC),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培养的人VEC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结果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C24:0),使培养的人VEC生长受到抑制,随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不饱和脂肪酸(USFA)(C18:1,C18:2),当低浓度时,VEC凋亡率较低(P>0.05,P>0.01),而当达400或600 μmol/L时凋亡率升高(P<0.05,P<0.01).结论 SFA对培养的人VEC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低浓度USFA对VEC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但高浓度时,其诱导凋亡的作用增强.

    作者:张文杰;史英钦;宋光耀;王智华;张咏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无创动脉弹性指标与心血管疾病

    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志,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直接形态学观察和定量估计动脉结构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动脉可扩张性或顺应性来反映动脉的病理改变.目前一般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来定量评估动脉弹性功能,包括:脉压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测定、平面脉搏压力波测定及超声多普勒测定动脉直径随压力的改变.近年来,随着性能稳定、可靠的无创动脉功能测定仪的应用,其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如PWV、AIX(augmentension index,反射波增强指数)、C1(大动脉弹性指数)、C2(小动脉弹性指数)已广泛用于临床研究.本文就这些指标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作者:王茹;刘克强;李青;崔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

    目的了解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5-HT)含量的降低与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关系.方法 检测30例PSD及33例对照组的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在不同的时间脑脊液和血液的5-HT的水平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的降低在PSD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文贞;许小玲;郑璇;方玉珊;陈丹霞;郑俊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凝血酶原片段F1+2及D-二聚体检测意义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sase,CD).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增高趋势,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IBD患者活动期时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肠黏膜中有微血栓形成,肝素治疗难治性IBD患者有效[1~2].凝血酶原片段F1+2及D-二聚体(D-dimer,D-d)均是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临床检验方便.我们通过评价IBD(包括活动期及缓解期)患者F1+2和D-d的水平,了解患者凝血及纤溶状态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评价IBD活动性及应用肝素治疗活动期患者提供依据.

    作者:韩立坤;姜已忠;王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滤过对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影响

    近年来,血液透析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明显增加, 目前的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HD)常易出现一些心血管并发症及不耐受现象,降低了透析的充分性,并且容易合并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血液透析滤过(HDF)是一种结合了HD和血液滤过(HF)优点的血液净化技术,其原理联合了弥散、对流及吸附作用,对小分子、中分子溶质及某些低分子蛋白均有较高的清除率,较HD具有清除更多大、中分子毒素及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近几年我们对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HDF治疗,与HD治疗时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秀丽;任苏平;那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颗粒饲料;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干预组饲喂含1%GSP和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的第4、8、12周末空腹经耳中动脉采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12 w末处死动物,留取主动脉和心脏作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血清TC、LDL-C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血浆ox-LDL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1).干预组主动脉弓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心脏上1/3处横切片显示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干预组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干预组主动脉和心肌的超微结构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GSP能有效地抑制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该作用的发挥与其能够抑制血浆LDL的氧化有关.

    作者:由倍安;高海青;张向红;李伯勤;马亚兵;刘传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EJ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EJ细胞致瘤能力和对荷瘤裸鼠肿瘤的影响.方法以膀胱癌EJ细胞中加入BCL-2PS-ASO、BCL-2PS-SO、培养液共同孵育作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处理72 h的三组细胞做集落形成及裸鼠移植瘤形成实验;向荷瘤裸鼠的肿瘤内注射上述三组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上述三组克隆数分别为8.5±1.5、22±2.2、20±2.1,肿瘤重量(g)分别为1.3±0.3、3.3±0.4、3.0±0.2 g,实验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7.6±5.41)%、(3.03±0.23)%,实验组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BCL-2PS-ASO能降低膀胱癌EJ细胞致瘤能力,对荷瘤裸鼠的肿瘤有抑制作用.

    作者:哈申高娃;郑连文;李付彪;吉日嘎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及其对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日益重视.我们对PSD患者应用纯植物抗抑郁药物--路优泰治疗,并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的观察.

    作者:孙肖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及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HBV)持续感染的病原学治疗迄今尚无重大突破,干扰素(IFN)也只对部分HBV有效[1].目前,IFN联合胸腺肽治疗HBV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热点.利巴韦林有抑制DNA和RNA病毒活性和增加IFN-γ的分泌,提高IFN-α的抗病毒活性的作用[2],我们对IFN联合胸腺肽及利巴韦林治疗36例老年HBV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文敬;陈文华;金世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龄贲门癌病人的外科治疗

    实践证明,高龄并非贲门癌手术禁忌证,更应注重生理年龄;手术以经腹入路为主,减少手术创伤,积极处理合并症,绝大多数高龄患者可以度过围手术期,术后5年治愈率不比普通人群差.

    作者:尚长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25I粒子体内植入治疗胰腺癌护理体会

    125I粒子体内植入是近年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疗效较好,并发症少[1~3].现报道其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杨静;张慧芳;金翠香;王春英;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比较

    目的比较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 ESRD)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疗效.方法观察51例老年DN ESRD(HD 31例和PD 20例)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血脂、体重、尿量、超滤量、肾功能变化,分析透析充分性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尿量、血压均下降,其中体重和尿量下降以HD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BUN、Cr、K、P下降,以HD组BUN、Cr下降更明显(P<0.05);PD组治疗后血脂升高;两组治疗后RBC、Hb、TP、ALB上升,其中PD组RBC、Hb上升更明显(P<0.05);HD组透析充分性(KT/V)更佳,每周超滤量较PD组多,但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HD组存活时间较PD组长,但脑出血、心脏病发病率较PD组高.结论 HD和PD是治疗DN ESRD的两种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其中HD较PD治疗更充分,但对于有严重心脏病或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PD.

    作者:张立;邹洪斌;陈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荷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剂量照射(LDR)对荷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荷人小细胞肺癌裸小鼠进行全身深部X射线照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荷人小细胞肺癌裸小鼠移植瘤组织的p53、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D1(75 mGy)、D2(4Gy)照射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53、Bax的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Bcl-2的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与假照组(0 mGy)比较,无明显差异;D1+D2组的p53、Bax的mRNA表达明显增多,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假照组(0 mGy)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DR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上调了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53、Bax的mRNA表达,下调了Bcl-2 mRNA的表达,同时对其后的大剂量照射有协同作用.

    作者:姜宏宇;王冠军;丁艳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肾脏病变后腹腔镜手术21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老年肾脏病变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1例老年人行后腹腔镜肾脏病变手术和31例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行后腹腔镜手术并存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1);两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及中转开放手术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脏病变手术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但对老年患者应把握手术时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陈岐辉;李付彪;姜凤明;王春喜;卢绩;施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玉米须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玉米须水煎剂及粗多糖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称重法测定小鼠胸腺指数,间接荧光免疫法测量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放射免疫测定法测量血清IL-2含量.以玉米须水煎剂及粗多糖灌胃老年小鼠30 d,观测其对老年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老年小鼠模型组胸腺指数下降,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血清IL-2含量下降;与老年小鼠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胸腺指数升高,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由失衡恢复到平衡,血清IL-2含量提高.玉米须水煎剂与粗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差别.结论玉米须有恢复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玉米须水煎剂中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成份为粗多糖.

    作者:鲁彦;吴绍宇;姚嵩坡;祝丽玲;赵红宇;王明富;赵岩;周宪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瘦素在老年PTCA的UAP患者中的作用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老年UAP患者及PTCA后6、24、48 h及辛伐他汀治疗15 d后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老年UA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1±8.33),(9.39±4.02);P<0.05],PTCA后6、24、48 h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PTCA组[(33.45±10.93),(23.52±11.18);(31.86±13.12),(24.85±10.89);(25.37±10.09),(19.88±11.12);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15 d老年UA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13.07±9.72),(19.21±8.33);P<0.05)].结论瘦素参与了老年UAP病理过程,PTCA后给予相应治疗以降低瘦素水平是必要的,辛伐他汀可逆转老年UAP血清瘦素的变化.

    作者:赵忠谱;王莉;费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瘦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的作用及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ISI)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UAP患者及PISI后6、24、48 h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UA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ISI后6、24、48 h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PISI组(P<0.05),多支血管支架组血清瘦素水平稍高于单支血管支架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瘦素参与了UAP病理过程,PISI后给予相应治疗降低瘦素水平是必要的.

    作者:李树岩;费瑜;刘铁成;杨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浆B型钠尿肽对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初步观察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与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关系,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150例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4个亚组: (1)正常构型组(29例);(2)向心性重构型组(44例);(3)向心性肥厚型组(42例);(4)离心性肥厚型组(35例),另设对照组(30例).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测定BNP浓度.结果 (1)高血压病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0±46) pg/ml,(53±29) pg/ml,P<0.05)];向心性与离心性肥厚组的BN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但两肥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正常构型与向心性重构型组的BNP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浆BNP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BNP参与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形成,BNP水平可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诊断和逆转提供客观的指标.

    作者:林文辉;王齐增;周仁芳;马湘俊;林斌;王迤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2/3患有高血压[1].老年人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更高的病死率与病残率.近年来,一些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的证据表明,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姜馨;吕卓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又称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CFA),1935年由Hamman和Rich首先报告[1].IPF临床上分为急性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临床上见到的绝大多数为慢性型,且误诊、误治率很高.尤其是老年病例临床表现隐匿,早期不容易诊断,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内感染、肺癌等,延误治疗.以往国内外文献虽对本病已有报道[1-8],但针对老年病例的影像学诊断报道较少,早期诊断困难[2].本文分析了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老年IPF 68例(经病理学证实47例)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寻找影像学诊断特征,旨在提高对老年IPF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作者:孙戈新;刘剑平;刘建华;董辉球;刘文烈;陈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