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叶碧绿;李春洋
脑动静脉畸形(CAVM)是局部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过去常依赖头部CT及MRI影像诊断,其治疗较为棘手,裸眼手术切出畸形团出血多,危险性大,致残率高.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目前本病的治疗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因损伤小、病人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已成为对该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
作者:刘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检测肿瘤相关基因p73、肿瘤抑制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p73、PTEN在4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①PTNM(pathological 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Ⅰ、Ⅱ期胃癌与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间p73、PTEN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TNM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p73、PTEN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 p73在高、中分化胃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TEN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阳性率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 p73、PTE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p73、PTE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p73、PTEN基因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赵刚;陈岩;王权;所剑;赵光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模型,采用电镜、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TNF-α组可见VEC凋亡典型特征;TUNEL法检测TNF-α组VEC凋亡率为35.2%,显著高于对照组,SF组和TNF-α+SF组(P<0.01);TNF-α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同时加入SF后bcl-2表达明显上升,而TNF-α可诱导bax表达增加,加入SF后明显降低.结论 TNF-α能诱导VEC凋亡,SF可抑制细胞凋亡,同时SF可使TNF-α诱导的VEC中bcl-2表达明显恢复,而对bax表达明显降低.
作者:张敬芳;王光浩;杨雪琴;吴少新;董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勃龙(利维爱)短期应用对绝经妇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2例绝经妇女分成两组,A 组22例(口服替勃龙1.25 mg/d),B组20例(口服替勃龙0.625 mg/d),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 600 mg/d,连续用药12 w.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血脂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一氧化氮(NO)、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I)水平,并进行Kupperman评分和游离睾酮计算. 结果 A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A)、FPG、PAI-I、SHBG、Kupperman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T、FT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B组治疗后PAI-I和 Kupperman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用药后无变化. 结论替勃龙1.25 mg/d可以缓解绝经症状,改善绝经妇女的血脂和纤溶功能,并可以降血压、降血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作者:程静;叶碧绿;李春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英格兰,政府为≥65岁的老年人设立了国家服务机构(National Service Framework For Older People,NSFOP),其范围包括对老年人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管理.本文就其有关内容作一简述.
作者:江亚文;胡中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组:52例为合并高血压病组,其中老年组(A组)35例及非老年组(B组)17例;38例为非高血压组,其中老年组(C组)25例及非老年组(D组)13例.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测肱动脉血压SBP、DBP,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FMD、ET、NO 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组D0、NID无显著性差异(P>0.05).FMD与 NO呈正相关(P<0.01);FMD与ET、SBP、DBP、TC、LDL呈负相关(P<0.01);SBP、DBP与ET呈正相关(P<0.01);SBP、DBP与NO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FMD与 NO、ET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作者:陈雯;郭进;王风;赵毅兰;王小燕;焦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小鼠抗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避暗实验,观察大黄酚对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常压耐缺氧、断头耐缺氧、亚硝酸钠中毒造成的缺氧以及负重游泳实验,观察大黄酚对小鼠缺氧及耐力的影响;以AlCl3造成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观察大黄酚对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大黄酚能明显改善记忆障碍、提高小鼠耐力、并且能明显提高急性衰老小鼠血中SOD活性.结论大黄酚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李淑娟;张力;张丹参;沈丽霞;董晓华;武海霞;李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瘦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的作用及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ISI)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UAP患者及PISI后6、24、48 h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UA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ISI后6、24、48 h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PISI组(P<0.05),多支血管支架组血清瘦素水平稍高于单支血管支架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瘦素参与了UAP病理过程,PISI后给予相应治疗降低瘦素水平是必要的.
作者:李树岩;费瑜;刘铁成;杨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措施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生命质量量表(SF-36健康量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长春市双阳区305名农村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者为68.6%.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分为57.31±9.70.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分平均为10.0±1.912,分级属于二级和三级.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婚姻状况和慢性病.结论长春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冯晓黎;李晶华;李兆良;梅松丽;张世伟;王贤;慕德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老年牙体磨损发生率高,可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牙齿过敏症,咬合创伤,牙髓炎,根尖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而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少.笔者对此进行调查分析,以加强这方面的卫生宣教工作.
作者:夏荣;明智慧;刘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日益重视.我们对PSD患者应用纯植物抗抑郁药物--路优泰治疗,并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的观察.
作者:孙肖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颗粒饲料;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干预组饲喂含1%GSP和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的第4、8、12周末空腹经耳中动脉采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12 w末处死动物,留取主动脉和心脏作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血清TC、LDL-C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血浆ox-LDL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1).干预组主动脉弓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心脏上1/3处横切片显示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干预组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干预组主动脉和心肌的超微结构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GSP能有效地抑制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该作用的发挥与其能够抑制血浆LDL的氧化有关.
作者:由倍安;高海青;张向红;李伯勤;马亚兵;刘传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5-HT)含量的降低与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关系.方法 检测30例PSD及33例对照组的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在不同的时间脑脊液和血液的5-HT的水平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血浆和脑脊液5-HT含量的降低在PSD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文贞;许小玲;郑璇;方玉珊;陈丹霞;郑俊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SJ)对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端粒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10%D-gal颈背部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6 w,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同时按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喂饲四君子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饲同体积的蒸馏水.跳台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MTT法检测脑组织SOD活性,PCR-ELISA法检测脑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D-gal衰老模型小鼠在跳台试验中呆在安全区的时间(Ts)明显缩短,错误次数(Ne)明显增加(P<0.01),四君子汤能明显延长Ts,减少Ne(P<0.01);D-gal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四君子汤能明显提高D-gal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SOD(P<0.01);D-gal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四君子汤能明显提高D-gal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端粒酶活性(P<0.01).结论四君子汤能提高D-gal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脑老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有关.
作者:杨靖;詹向红;孙叶;李秀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血液透析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明显增加, 目前的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HD)常易出现一些心血管并发症及不耐受现象,降低了透析的充分性,并且容易合并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血液透析滤过(HDF)是一种结合了HD和血液滤过(HF)优点的血液净化技术,其原理联合了弥散、对流及吸附作用,对小分子、中分子溶质及某些低分子蛋白均有较高的清除率,较HD具有清除更多大、中分子毒素及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近几年我们对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HDF治疗,与HD治疗时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秀丽;任苏平;那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照射(LDR)对荷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荷人小细胞肺癌裸小鼠进行全身深部X射线照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荷人小细胞肺癌裸小鼠移植瘤组织的p53、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D1(75 mGy)、D2(4Gy)照射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53、Bax的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Bcl-2的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与假照组(0 mGy)比较,无明显差异;D1+D2组的p53、Bax的mRNA表达明显增多,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假照组(0 mGy)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DR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上调了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53、Bax的mRNA表达,下调了Bcl-2 mRNA的表达,同时对其后的大剂量照射有协同作用.
作者:姜宏宇;王冠军;丁艳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 ESRD)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疗效.方法观察51例老年DN ESRD(HD 31例和PD 20例)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血脂、体重、尿量、超滤量、肾功能变化,分析透析充分性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尿量、血压均下降,其中体重和尿量下降以HD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BUN、Cr、K、P下降,以HD组BUN、Cr下降更明显(P<0.05);PD组治疗后血脂升高;两组治疗后RBC、Hb、TP、ALB上升,其中PD组RBC、Hb上升更明显(P<0.05);HD组透析充分性(KT/V)更佳,每周超滤量较PD组多,但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HD组存活时间较PD组长,但脑出血、心脏病发病率较PD组高.结论 HD和PD是治疗DN ESRD的两种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其中HD较PD治疗更充分,但对于有严重心脏病或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PD.
作者:张立;邹洪斌;陈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乙型肝炎(HBV)持续感染的病原学治疗迄今尚无重大突破,干扰素(IFN)也只对部分HBV有效[1].目前,IFN联合胸腺肽治疗HBV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热点.利巴韦林有抑制DNA和RNA病毒活性和增加IFN-γ的分泌,提高IFN-α的抗病毒活性的作用[2],我们对IFN联合胸腺肽及利巴韦林治疗36例老年HBV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文敬;陈文华;金世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多年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即用西药(二甲双胍)联合健脾益气、祛痰化浊中药消渴降糖胶囊,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卫红;孙立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T174M变异与老年人心肌梗死(MI)的发病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55例呈MI患者和60例无冠心病证据的对照组(老年人)进行AGT基因T174M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MI患者AGT基因174MM型(7.27%)和M174等位基因(16.36%)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7%和9.17%,χ2=7.55,P=0.022,χ2=5.79,P=0.016),经校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后,AGT基因174MM仍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性(比数比3.66,P=0.018).结论 AGT基因T174M可能是老年人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宁树成;张岸平;沈海娥;李占清;伊雪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