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忠;刘薇薇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PTS)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确诊为老年PAOD患者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以及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及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PAO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PAOD组的GMP-140(14.06±2.18 μg/L)、DD(2.92±1.3 μg/L)、vWF(104.42%±31.4%)及FIB(606.8±117.8 mg/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依次为8.23±1.86 μg/L、0.35±0.18 μg/L、53.67%±11.33%及242.3±41.7 mg/dl)(P<0.000 1)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依次为11.97±1.96 μg/L、1.06±0.53 μg/L、75.8%±4.59%及413.4±67.78 mg/dl)(P<0.001),而PLG活性、TAT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PAO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与内皮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积极使用抗血小板制剂和抗凝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PAOD治疗的核心之一.
作者:曹剑;李小鹰;范利;殷宗健;聂步军;张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拟Alzheimer病(AD)大鼠脑内自由基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迷宫测试观察针刺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针刺前后大脑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针刺可改善痴呆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针刺组大鼠大脑皮质中MDA含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而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具有对抗自由基所致的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的作用,提高脑内抗氧化能力,减轻脑内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改善AD的病理反应.
作者:王少锦;李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本地区中老年人血脂、血糖的水平,2002年6~12月对本市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中老年干部696例进行血脂、血糖水平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普;张新梅;郭金涛;王霞;董良;翟红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较多,目前发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凋亡发生过程中起着信号传导作用.作为细胞信号传导重要成分的PKC在细胞的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PKC是一个富含丝/苏氨基酸的激酶,由77~23 Kd的多肽单链构成[1],除在凋亡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参与调节神经兴奋性、突触塑形、细胞增生和分化、基因表达及细胞坏死.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尤其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秋月;丁美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重、病情复杂,往往伴有其他系统的病变.而且静脉用药量较大,由于反复穿刺常用静脉穿刺部位,对血管损害较大,后期穿刺易于失败,且易加重患者的痛苦.因此寻找新的穿刺部位对穿刺条件不好的老年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管荣;胡荣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斑(SP)是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AD的核心成分,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AD的共同途径.本文就有关Aβ的神经毒机制假说作一综述.
作者: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在人类的发生相当普遍.但不是所有的AS都导致同样的后果或者发生在相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易于形成血栓的AS(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梗死,外周动脉梗死)才是真正的隐患(是否可以提出良性AS和恶性AS的概念).如果能够从众多的AS人群中筛选出易于发生血栓形成的潜在受害者,并加以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个体来说,则可以减少发病机会而达到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对于群体来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规模用药而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祝金明;王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各大城市医院广泛开展,但价格昂贵.我院从1998年10月~2002年2月,应用价廉的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作者:谭维;林光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对我市1 062例中年人群血脂、血糖进行检测,以探讨我市高脂血症、糖尿病流行病学趋势.
作者:石光忠;刘薇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Ⅲ型前胶原(PCⅢ)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诊断肝病方面报道较多,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PCⅢ水平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探讨PCⅢ与心衰的关系.
作者:付迎辉;韩星敏;闫嘉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四环素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大体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骨关节炎防治的有效性.方法 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以Hulth法造出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以四环素灌胃,正常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4 w、8 w抽取关节液,检测PGE2、NO、iNOS含量;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学的观察.结果对照组关节液PGE2、NO、iNO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四环素能有效降低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PGE2、NO、iNOS的水平,4 w分别降低2.8%、9.4%、12.2%;8 w分别降低2.2%、6.4%、7.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从大体观察,治疗组软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环素对骨关节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何炳书;刘世清;彭昊;邱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血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1含量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30例,缓解期2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血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老年COPD急性期IL-8含量(246.2±76.3 pg/ml)、TNFα含量(37.42±5.42 pmol/L)、ET-1含量(78.27±7.82 ng/L)显著高于缓解期(IL-8 120.4±34.2,TNFα 29.24±4.32,ET-1 65.23±7.42,P<0.01)和对照组(IL-8 25.81±17.2,TNFα 15.40±6.78,ET-1 34.11±9.78,P<0.01).缓解期和对照组IL-8、TNFα、ET-1之间有显著性(P<0.01).IL-8含量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呈负相关(r=-0.64,r=-0.58,P<0.01).TNFα含量与FEV1%、MMEF呈负相关(r=-0.72,r=-0.68,P<0.01).ET-1水平与FEV1%、MMEF呈负相关(r=-0.82,r=-0.83,P<0.01).结论 IL-8、TNFα、ET-1和老年COPD发病有关,并影响肺功能.
作者:林挺岩;李志鹰;刘青;陈丽敏;黄峥慧;吴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血红素氧合酶 1(HO-1)为诱导型,生理状态下,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和骨髓表达,在肝脏、脾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而又以脾脏组织活动高,约为肝脏的10倍.可以被多种物质或刺激因素诱导表达,如热休克、缺血、辐射、低氧、高氧、重金属盐等.HO-1基因内含有HSE元件,是一种热休克蛋白,又称HSP32.目前研究证实HO系统有三种同工酶:HO-1、HO-2和HO-3.HO-2为结构型,除了化学诱生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诱导作用外,一般处于稳定状态不能被其他因素诱导,主要分布在脑组织、睾丸组织中,由CO发挥神经递质的功能,也与精子的产生和成熟有关.
作者:陈琰;刘素刚;关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窦性HRT预测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有较高的价值,且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药、室性早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1].
作者:姜凤久;刘剑立;刘雪虹;潘淑敏;滕玥;于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所有老年期痴呆的50%~70%.在西方已成为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主要采用量表法和计分法,如简易精神状态实验(MMSE),通过排除其他类型的痴呆和初筛而进行的临床诊断[1],准确率为85%.确诊则有赖于脑组织活检,故早期诊断AD存在更多困难.为寻找确实可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D的生物学标识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青;罗南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78例CHD病人及130例正常人的IL-1β基因TaqⅠ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血清CRP含量差异.结果体检健康者和CHD患者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别为0.942、0.965;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058、0.035;对照组和CHD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CRP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CRP含量高度相关,但未发现其与湖北人群CHD发病有关.
作者:夏勇;郑芳;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A46G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健康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病人各130例的β2-A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46.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6.2%(χ2=5.37,P<0.05),2型糖尿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42.7%,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2.33,P>0.05).结论β2-AR基因可能是中国老年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但该基因多态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无显著性相关.
作者:哈黛文;高建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危重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危重病人(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4分)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rhGH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C活性、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糖均无明显差异.rhGH组使用rhGH治疗10~14 d后CD4、NKC活性、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及短期预后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加强治疗的同时加用rhGH治疗能提高老年危重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水平、NK细胞活性,增加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改善老年危重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对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章云涛;方强;苏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DN患者41例,对照组(NC)40例为健康志愿者.记录所有的临床资料和生化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01);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HbA1c、UA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DN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血清高抵抗素水平与高血糖毒性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DN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孙福敦;黄相丽;张霞;孙昭辉;赵忠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