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载脂蛋白E多态性与血栓形成性动脉粥样硬化

祝金明;王维忠

关键词:载脂蛋白E, 多态性,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在人类的发生相当普遍.但不是所有的AS都导致同样的后果或者发生在相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易于形成血栓的AS(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梗死,外周动脉梗死)才是真正的隐患(是否可以提出良性AS和恶性AS的概念).如果能够从众多的AS人群中筛选出易于发生血栓形成的潜在受害者,并加以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个体来说,则可以减少发病机会而达到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对于群体来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规模用药而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沙市区老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及其并发症

    目的探讨市区街道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及其相关并发症患病率.方法制定问卷,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病史及内科体检结果,确定并发症.结果共完成560例.超重率32.3%,肥胖率6.6%,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两性超重肥胖高峰集中在60~69岁,以后随增龄而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病随BMI上升而增多,呼吸系统疾病随BMI上升而下降,肥胖者与消瘦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比例上升是导致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竟芳;庄永发;朱志明;蔡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周血淋巴细胞自然凋亡与衰老的研究

    凋亡与人体老化有何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淋巴细胞自然凋亡与老化的关系,为老年病的防治及延缓衰老的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作者:范纯武;赵锐;吴桂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缺血鼠溶栓前后FADD和FAP-1在大脑皮层细胞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Fas相关死亡蛋白(FADD)和Fas相关磷酸酶-1(FAP-1)在大鼠缺血后脑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与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后脑细胞中上述两种物质的分布.结果缺血后大鼠脑皮层锥体细胞中阳性表达明显,溶栓前促、抑细胞调亡的FADD、FAP-1的活化和超量表达,溶栓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阴性表达,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改善.结论大鼠缺血性损伤可引起脑细胞调亡,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与脑缺血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缺血早期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脑缺血的预后.

    作者:薛慎伍;常青;陈青;葛树业;李云峰;张象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lzheimer病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老年斑(SP)是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AD的核心成分,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AD的共同途径.本文就有关Aβ的神经毒机制假说作一综述.

    作者: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DN患者41例,对照组(NC)40例为健康志愿者.记录所有的临床资料和生化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01);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D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HbA1c、UA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DN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血清高抵抗素水平与高血糖毒性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DN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孙福敦;黄相丽;张霞;孙昭辉;赵忠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尤其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秋月;丁美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各大城市医院广泛开展,但价格昂贵.我院从1998年10月~2002年2月,应用价廉的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作者:谭维;林光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ON2基因Cys-Ser311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国人对氧磷酶(PON2)基因Cys-Ser311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80例CHD患者和160例相匹配的正常人PON2 Cys-Ser311基因型.结果 CHD患者S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SS基因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ON2基因Cys-Ser311多态性与中国人CHD相关联.

    作者:邵海琴;周新;李霞;张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校正TIMI帧数与ST段回落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心肌组织灌注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3级的老年AMI患者42例,测定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按照CTFC将TIMI血流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快CTFC组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一个月后快CTFC组的WMS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快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CTFC组.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作者:张兴华;马晓静;邵建华;唐元升;许法运;王勇;朱兴雷;罗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696例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调查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中老年人血脂、血糖的水平,2002年6~12月对本市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中老年干部696例进行血脂、血糖水平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普;张新梅;郭金涛;王霞;董良;翟红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部分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参与锻炼的追踪调查

    如何增强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建立起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模式是当前高校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跨世纪的两次追踪调查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锻炼目的、场所、项目及锻炼投资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沈定珠;陈永江;岳文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汉族脑卒中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体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67例脑卒中病人和78例健康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MTHFR基因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47%,对照组为39.7%、60.3%,两组显著性差异(χ2=5.09,P<0.05).TT型携带者较CC型携带者罹患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度为2.35(95%CI 1.02~5.43).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度为1.71(95%CI 1.07~2.74).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脑卒中有相关性,MTHFR基因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

    作者:方乐;赵晴;刘松岩;邬英全;张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红素氧合酶1的结构和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血红素氧合酶 1(HO-1)为诱导型,生理状态下,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和骨髓表达,在肝脏、脾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而又以脾脏组织活动高,约为肝脏的10倍.可以被多种物质或刺激因素诱导表达,如热休克、缺血、辐射、低氧、高氧、重金属盐等.HO-1基因内含有HSE元件,是一种热休克蛋白,又称HSP32.目前研究证实HO系统有三种同工酶:HO-1、HO-2和HO-3.HO-2为结构型,除了化学诱生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诱导作用外,一般处于稳定状态不能被其他因素诱导,主要分布在脑组织、睾丸组织中,由CO发挥神经递质的功能,也与精子的产生和成熟有关.

    作者:陈琰;刘素刚;关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载脂蛋白E多态性与血栓形成性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在人类的发生相当普遍.但不是所有的AS都导致同样的后果或者发生在相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易于形成血栓的AS(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梗死,外周动脉梗死)才是真正的隐患(是否可以提出良性AS和恶性AS的概念).如果能够从众多的AS人群中筛选出易于发生血栓形成的潜在受害者,并加以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个体来说,则可以减少发病机会而达到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对于群体来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规模用药而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祝金明;王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包头市老年痴呆患病率抑郁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包头市老年痴呆患病率和老年抑郁阳性检出率,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的相关调查.

    作者:韦丽琴;李文彪;王英;赵若望;石瑞丽;许翠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猪苓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IL-1、IL-2活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猪苓多糖有抗肿瘤、抗衰老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1,2].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和慢性肝炎的治疗及防老住颜等[3].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猪苓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及IL-1、IL-2产生的影响.

    作者:高梅;贾镭;钟越;李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L-1β基因TaqⅠ多态性与C-反应蛋白含量及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78例CHD病人及130例正常人的IL-1β基因TaqⅠ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血清CRP含量差异.结果体检健康者和CHD患者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别为0.942、0.965;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058、0.035;对照组和CHD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CRP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CRP含量高度相关,但未发现其与湖北人群CHD发病有关.

    作者:夏勇;郑芳;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窦性心律震荡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窦性HRT预测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有较高的价值,且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药、室性早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1].

    作者:姜凤久;刘剑立;刘雪虹;潘淑敏;滕玥;于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分析

    近年来,Ⅲ型前胶原(PCⅢ)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诊断肝病方面报道较多,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PCⅢ水平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探讨PCⅢ与心衰的关系.

    作者:付迎辉;韩星敏;闫嘉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对39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及2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径(r)、IMT/r比值和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IMT及IMT/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增大(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下降(P<0.05),尤以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改变更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尤其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肱动脉FMD这两项指标对高血压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张力;刘金耀;郭华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