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宁心方对单核-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相互作用的影响

郝群;李大金;朱影;袁敏敏;王明雁;孟毅

关键词:补肾宁心方, 内皮细胞, 趋化因子, 细胞粘附分子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收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检测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CP-1的含量及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同时测定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结果ox-LDL显著升高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CP-1的含量,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且在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单核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明显升高.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MCP-1含量明显下降,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且在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单核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明显下调.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及相互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7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HRV时域指标(SDNN及分段SDNN),并作对比分析.结果(1)溶栓再通组(n=21)、溶栓未通组(n=9)、非溶栓组(n=67)24 h动态心电图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前段(白天)、后段(23:00~5:00)分别为79.33+38.31 ms和75.03+37.89 ms(P=0.44)、64.57+33.56 ms和40.66+20.06 ms(P<0.01)、74.00+26.80 ms和60.43+24.97 ms(P<0.01),溶栓再通组前后段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溶栓未通组、非溶栓组前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前段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1);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心源性死亡组SDNN低于存活组.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HRV,改善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颖萍;李群;代卫;郭小青;贺心;徐蕤;陈文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基因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T-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及其意义.方法以病理组织学和RT-PCR扩增角蛋白19(K19)对1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7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8例胃癌癌组织均有K19 mRNA表达,78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而RT-PCR阳性达26个.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结合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对胃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更精确的分期及对预后的判断.

    作者:陶正贵;所剑;李虹;金洪娟;谢忠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Bell麻痹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Bell麻痹(BP)大多预后良好,但老年人患BP时往往病情重且不易恢复,可导致面部畸形,造成进食、言语等障碍,如何改善老年人BP的预后令人关注.本文对影响老年BP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兆岩;薛慎伍;李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蝉拟青霉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蝉拟青霉多糖的抗衰老作用.方法老龄大鼠经皮下注射100mg/kg蝉拟青霉多糖.连续用药3 w后,观察老龄大鼠体重、脏器湿重指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等含量及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等活力的变化.结果蝉拟青霉多糖可增加老龄大鼠脾脏湿重、脾脏湿重指数,外周血WBC数,Hb含量以及减少Ch、TG的含量.结论蝉拟青霉多糖能增强老龄大鼠的免疫功能和减少老龄大鼠体内脂质的含量,从而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杨介钻;金丽琴;吕建新;袁谦;金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年间老年及老年前期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科近10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青中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分别为62.9%和78.6%,继发性肾病比例分别为37.1%和21.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分别为22.6%和19.0%)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6.1%和22.6%),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分别为66.7%和62.1%).结论相对于青中年患者,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下降,继发性肾病比例上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常见.

    作者:邓英辉;刘文虎;王质刚;张启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病作用的再认识

    他汀类药物能够在心肌梗死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近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发生与发展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与粘附因子的释放-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紊乱等病理过程相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郝长海;郭纪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老年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器官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的减退增大了手术风险性,所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广平;冯笑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白天嗜睡的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白天嗜睡的情况,评价其特点.方法通过82例老年SAHS患者与90例非老年SAHS患者两组病例白天嗜睡情况对比,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对其嗜睡程度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老年SAHS患者ESS评分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老年SAHS患者轻、中、重度病情之间嗜睡程度无差别(P>0.05),而非老年患者组有差别(P<0.05).老年与非老年两组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的发生率大致相同.结论老年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表现不如非老年患者明显.

    作者:郑勤伟;欧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跑台运动对老年大鼠肾脏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适量运动对老年大鼠抗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递增性跑台训练方式对不同月龄大鼠进行训练.结果训练6 w后发现肾脏组织:①随增龄,其重量、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②训练后,CAT、G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SOD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③老年组SOD/MDA与成年组相比,训练后下降的幅度减少.结论该训练能够延缓衰老,但在提高肾脏组织SOD活性方面效果不够明显.

    作者:季丽萍;冯照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与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效果的比较

    临床上持续植物状态(PVC)得以长期生存患者气管切开比例很高.本文总结了46例PVC患者使用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和传统气管内滴药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的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VC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insWanger病患者脑血管颅外段彩超检查

    Binswanger病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但大动脉病变与此病的关系被人所忽视.本文利用B超对本病患者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查,探讨大动脉病变对本病的影响.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纤丸治疗老年慢性肝炎60例临床分析

    我们依据中医活血化淤、软肝散结之原理应用抗纤丸治疗60例老年慢性肝炎,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肝功能、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旨在探讨抗纤丸在抗肝纤维化及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权;李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大剂量干扰素(赛若金)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测定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分别为(39.32±4.02)%,(34.34±4.20)%,(1.14±0.11)%,治疗后分别为(43.21±4.13)%,(30.01±5.12)%,(1.44±0.12)%.结论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后,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抗病毒免疫状态增强.

    作者:张淑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记忆功能、脑海马部位Aβ1-40及PKC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记忆功能、海马部位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及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去卵巢建立动物模型,17w行水迷宫试验,18 w取脑组织做Aβ1-40及PKC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E2)水平明显降低(P<0.01);去卵巢组的记忆功能下降;脑海马部位的Aβ1-40表达比假手术组和雌激素替代组增加(P<0.01),而PKC表达则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可能是通过提高PKC的表达水平,使淀粉样前体的代谢生成Aβ1-40减少来保护海马部位胆碱能神经元,从而改善记忆功能.雌激素可能是影响记忆功能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寇宗莉;李茂欣;汤旭磊;高林;吕海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目前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有增加趋势,我们组织了健康老年人进行神经系统全面的查体,旨在进一步明确老年神经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提高对神经疾病预防能力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虞万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天年饮灌胃前后血清SOD的活性、睾酮的含量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三者均有明显提高.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凋亡百分率及凋亡阳性细胞率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二者均降低.结论天年饮可显著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水平,降低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因此,天年饮具有延缓性腺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志宏;高福禄;庞晓静;吴晓光;颜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生活质量测量与评价研究

    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研究.老年人QOL的内涵随之不断完善,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及一系列评价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目前,老年人QOL研究已开始用于老年医学多个领域.

    作者:张继海;杨土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防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内容.血液磁极化疗法(血磁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1,2].本文观察血磁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鸿;宋利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7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IR,IR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慎军;薛慎伍;李玮;李云峰;陈青;欧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钛质钛板、网笼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钛质钢板、网笼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58例,获得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观察病人的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内植物的并发症及进行功能评定.结果37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功能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钛质钢板与网笼内固定可使脊柱重新获得稳定,促进植骨愈合,并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钦毅;杨有庚;白云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