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白天嗜睡的评价

郑勤伟;欧琼

关键词:老年,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白天嗜睡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白天嗜睡的情况,评价其特点.方法通过82例老年SAHS患者与90例非老年SAHS患者两组病例白天嗜睡情况对比,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对其嗜睡程度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老年SAHS患者ESS评分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老年SAHS患者轻、中、重度病情之间嗜睡程度无差别(P>0.05),而非老年患者组有差别(P<0.05).老年与非老年两组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的发生率大致相同.结论老年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表现不如非老年患者明显.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尼莫地平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的影响

    尼莫地平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多数临床研究的支持,但对脑梗死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水平的作用报道尚少.本文观察78例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膜TS的含量,探讨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王辉;李元奎;薛慎伍;徐承全;钟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透析病人血脂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血透和腹透治疗对老年病人血脂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31例,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2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开始透析时及透析后12个月时的血脂、血浆白蛋白、血肌酐(Scr).结果老年血透、腹透病人透析前TG、TC、LDL-C、ApoB、Lp(a)已明显增高,HDL-C、ApoA1明显降低(均P<0.05);老年腹透病人12个月后与透析前比较,TC、TG、LDL-C均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均P<0.05).透析12个月后腹透病人ApoA1及ApoB与透析前差异显著(均P<0.01).两组病人透析前均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透析后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腹透病人尤其显著;而且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血脂呈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透析病人透析前即存在血脂异常,透析治疗并不能消除高脂血症,甚至加重高脂血症,尤其以腹透病人明显.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能是透析病人高脂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作者:李明旭;余永武;石湘芸;宋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衰老后PPARγ目标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观察衰老降低PPARγ表达的同时是否影响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而分析这些改变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方法用Bergman创立的微小模型技术评价青年鼠(10~12周龄)和老年鼠(24月龄)的胰岛素敏感性,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PPARγ目标基因脂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2(adipocyte specifi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aP2)、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及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鼠组比较,老年鼠组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IRI:11.49±6.92对5.28±1.94(P<0.05);SI1 2:-0.05±0.027对-0.02±0.018(P<0.05);老年鼠组的PPARγ目标基因aP2mRNA(1.25±0.06对1.50±0.20,P=0.13)、LPL mRNA(0.97±0.10对1.42±0.21,P<0.05)表达降低,但前者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GLUT-4mRNA表达无降低趋势,老年鼠HSL mRNA0.39±0.02对0.68±0.13(P<0.05)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衰老后PPARγ目标基因表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脂细胞功能随增龄而减退,影响脂肪组织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的能力,可能参与IR的形成.

    作者:张秀锦;叶平;王兆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补肾宁心方对单核-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相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收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检测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CP-1的含量及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同时测定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结果ox-LDL显著升高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CP-1的含量,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且在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单核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明显升高.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MCP-1含量明显下降,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且在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单核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明显下调.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及相互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郝群;李大金;朱影;袁敏敏;王明雁;孟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亚硒酸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硒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Na2SeO3)分别加入到接种有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悬液的培养瓶中,于不同时间分别对各组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Na2SeO3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且该作用与Na2SeO3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结论Na2SeO3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该作用与时间有关,亦与Na2SeO3作用剂量有关,提示硒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赵德生;谢立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神经卡压足跟痛的治疗

    目的研究足跟部的神经支配,总结神经卡压跟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31例病人局部封闭治疗,两例无效者手术松解.结果31例病人局部封闭治疗,治愈率74.2%,有效率93.5%,2例无效者经手术松解治愈.结论神经卡压是跟痛症发生的常见病因,要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东生;路来金;宫旭;丰波;孙洪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3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已扩及高龄老人,其治疗是个新的课题.

    作者:孙立新;赵恩惠;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患者下腔静脉肿物的诊断价值

    下腔静脉造影及核磁共振影像(MRI)是可靠和已被确立的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方法,用来判断下腔静脉栓子是否存在,转移肿物的部位和范围等[1,3].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其他技术包括经腹超声、CT和超声心动图等.既往文献小样本资料显示超声心动图对下腔静脉肿物诊断有帮助[2,3],但其准确性和优越性尚未被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下腔静脉肿物可靠性及优越性.

    作者:张丽;孙静平;Andrew C.Novick;范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EH)时内皮功能发生损害;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尿微量蛋白作为早期EH肾损伤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2].本文检测了EH患者血浆ET和Hcy含量以及尿白蛋白(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和尿转铁蛋白(TRF),旨在探讨不同级EH患者ET和Hcy含量的变化及其在尿微量蛋白排泄中的作用.

    作者:廖宝霞;褚以德;张鑫生;郗爱旗;滕长青;高青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跑台运动对老年大鼠肾脏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适量运动对老年大鼠抗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递增性跑台训练方式对不同月龄大鼠进行训练.结果训练6 w后发现肾脏组织:①随增龄,其重量、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②训练后,CAT、G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SOD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③老年组SOD/MDA与成年组相比,训练后下降的幅度减少.结论该训练能够延缓衰老,但在提高肾脏组织SOD活性方面效果不够明显.

    作者:季丽萍;冯照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组织学分级相同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学分级相同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方法观察HE切片,以Bloom-Richardson法和Elston法,进行组织学分级,对淋巴结癌转移进行计数,根据体视学原理,采用模板法,测定3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Sv),比较在组织学分级相同时,Sv、Vv、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组织学分级相同时,无论淋巴结有无转移,Sv>9.4时,组织学分级Ⅰ级的病例,5年内全部死亡,Sv<1.8时,组织学分级Ⅲ级的病例5年全部生存.结论组织学分级相同时,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可以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因素,Vv、淋巴结转移情况等预后相关因素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作者:夏庆欣;庄競;于庆凯;裴素丽;乔思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基因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T-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及其意义.方法以病理组织学和RT-PCR扩增角蛋白19(K19)对1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7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8例胃癌癌组织均有K19 mRNA表达,78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而RT-PCR阳性达26个.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结合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对胃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更精确的分期及对预后的判断.

    作者:陶正贵;所剑;李虹;金洪娟;谢忠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人记忆损伤特点

    目的探讨年轻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记忆是否受到损伤.方法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85岁,平均73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结果病人组一位数和二位数数字工作记忆广度、符号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病人组演练/高语义关联项目和无演练/低语义关联项目的自由回忆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线索回忆成绩无显著差异.结论65~85岁2型糖尿病病人记忆损伤既有加速老化的一面,也有特异性损伤的一面,记忆损伤在自由回忆条件下容易表现出来,并且动作记忆表现出特异性损伤.

    作者:汪亚珉;韩布新;魏冬捷;李珑;韩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生活质量测量与评价研究

    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研究.老年人QOL的内涵随之不断完善,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及一系列评价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目前,老年人QOL研究已开始用于老年医学多个领域.

    作者:张继海;杨土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目前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有增加趋势,我们组织了健康老年人进行神经系统全面的查体,旨在进一步明确老年神经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提高对神经疾病预防能力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虞万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记忆功能、脑海马部位Aβ1-40及PKC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记忆功能、海马部位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及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去卵巢建立动物模型,17w行水迷宫试验,18 w取脑组织做Aβ1-40及PKC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E2)水平明显降低(P<0.01);去卵巢组的记忆功能下降;脑海马部位的Aβ1-40表达比假手术组和雌激素替代组增加(P<0.01),而PKC表达则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可能是通过提高PKC的表达水平,使淀粉样前体的代谢生成Aβ1-40减少来保护海马部位胆碱能神经元,从而改善记忆功能.雌激素可能是影响记忆功能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寇宗莉;李茂欣;汤旭磊;高林;吕海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防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内容.血液磁极化疗法(血磁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1,2].本文观察血磁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鸿;宋利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素的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梗死及电针干预后突触素(SYP)的动态变化,探讨突触可塑性的物质基础、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1],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梗死对照组(A组)、针刺干预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在6h、24h、3d、7d不同时间点SYP的动态变化.结果梗死灶中心区无明显SYP阳性染色.A组:梗死灶周围皮质阳性表达率于6 h、24 h表达减少,3 d达低值,7 d开始增高但不及正常表达数值.病灶对侧对应区从6 h始表达增加;B组:针刺后阳性表达率增加.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C组无变化.结论MCAO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SYP变化明显,对侧对应皮层表达亦增加,表明存在明显的突触可塑性变化,针刺可促进这种可塑性变化,可能是主要的脑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

    作者:陈加俊;石岩殊;韩雪梅;梁雪梅;邬英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insWanger病患者脑血管颅外段彩超检查

    Binswanger病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但大动脉病变与此病的关系被人所忽视.本文利用B超对本病患者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查,探讨大动脉病变对本病的影响.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天年饮灌胃前后血清SOD的活性、睾酮的含量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三者均有明显提高.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凋亡百分率及凋亡阳性细胞率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二者均降低.结论天年饮可显著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水平,降低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因此,天年饮具有延缓性腺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志宏;高福禄;庞晓静;吴晓光;颜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