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患者下腔静脉肿物的诊断价值

张丽;孙静平;Andrew C.Novick;范利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下腔静脉, 核磁共振, 肿物, 下腔静脉造影
摘要:下腔静脉造影及核磁共振影像(MRI)是可靠和已被确立的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方法,用来判断下腔静脉栓子是否存在,转移肿物的部位和范围等[1,3].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其他技术包括经腹超声、CT和超声心动图等.既往文献小样本资料显示超声心动图对下腔静脉肿物诊断有帮助[2,3],但其准确性和优越性尚未被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下腔静脉肿物可靠性及优越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患者下腔静脉肿物的诊断价值

    下腔静脉造影及核磁共振影像(MRI)是可靠和已被确立的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方法,用来判断下腔静脉栓子是否存在,转移肿物的部位和范围等[1,3].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其他技术包括经腹超声、CT和超声心动图等.既往文献小样本资料显示超声心动图对下腔静脉肿物诊断有帮助[2,3],但其准确性和优越性尚未被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下腔静脉肿物可靠性及优越性.

    作者:张丽;孙静平;Andrew C.Novick;范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从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探讨加味五子衍宗颗粒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方加味五子衍宗颗粒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记忆功能及脑CT的影响.方法参考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44名MC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方法,分为加味五子衍宗治疗组和银杏叶对照组,服药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记忆功能及脑CT的变化.2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MCI组的记忆商(MQ)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海马指数和颞角宽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治疗后加味五子衍宗治疗组和银杏叶对照组的MQ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海马指数和颞角宽度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结论加味五子衍宗丸治疗M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学美;富宏;宋萍;王仁贵;刘庚信;王荫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年间老年及老年前期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科近10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青中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分别为62.9%和78.6%,继发性肾病比例分别为37.1%和21.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分别为22.6%和19.0%)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6.1%和22.6%),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分别为66.7%和62.1%).结论相对于青中年患者,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下降,继发性肾病比例上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常见.

    作者:邓英辉;刘文虎;王质刚;张启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病作用的再认识

    他汀类药物能够在心肌梗死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近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发生与发展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与粘附因子的释放-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紊乱等病理过程相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郝长海;郭纪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7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HRV时域指标(SDNN及分段SDNN),并作对比分析.结果(1)溶栓再通组(n=21)、溶栓未通组(n=9)、非溶栓组(n=67)24 h动态心电图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前段(白天)、后段(23:00~5:00)分别为79.33+38.31 ms和75.03+37.89 ms(P=0.44)、64.57+33.56 ms和40.66+20.06 ms(P<0.01)、74.00+26.80 ms和60.43+24.97 ms(P<0.01),溶栓再通组前后段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溶栓未通组、非溶栓组前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前段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1);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心源性死亡组SDNN低于存活组.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HRV,改善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颖萍;李群;代卫;郭小青;贺心;徐蕤;陈文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大剂量干扰素(赛若金)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测定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分别为(39.32±4.02)%,(34.34±4.20)%,(1.14±0.11)%,治疗后分别为(43.21±4.13)%,(30.01±5.12)%,(1.44±0.12)%.结论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后,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抗病毒免疫状态增强.

    作者:张淑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的影响

    尼莫地平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多数临床研究的支持,但对脑梗死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水平的作用报道尚少.本文观察78例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膜TS的含量,探讨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王辉;李元奎;薛慎伍;徐承全;钟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生活质量测量与评价研究

    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研究.老年人QOL的内涵随之不断完善,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及一系列评价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目前,老年人QOL研究已开始用于老年医学多个领域.

    作者:张继海;杨土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7例MDH伴贫血患者的年龄、血压、血常规、超声心动图资料,治疗后,按照Hb水平是否达到90g/L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两组之间比较,观察贫血的改善与否对血透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贫血和高血压是引起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与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呈明显负相关(P<0.05).治疗后,36例患者Hb>90 g/L,11例Hb<90 g/L.两组之间比较,>90 g/L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明显改善,>90 g/L组自身前后比较,心脏结构及功能也明显改善;<90 g/L组心脏结构及功能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结论贫血可以导致MHD患者心脏肥大,心腔扩大,静息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受损而收缩功能代偿尚好.贫血改善有助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汤力;刘秀娟;陈香美;王顺泽;申力军;张利;张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衰老后PPARγ目标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观察衰老降低PPARγ表达的同时是否影响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而分析这些改变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方法用Bergman创立的微小模型技术评价青年鼠(10~12周龄)和老年鼠(24月龄)的胰岛素敏感性,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PPARγ目标基因脂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2(adipocyte specifi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aP2)、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及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鼠组比较,老年鼠组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IRI:11.49±6.92对5.28±1.94(P<0.05);SI1 2:-0.05±0.027对-0.02±0.018(P<0.05);老年鼠组的PPARγ目标基因aP2mRNA(1.25±0.06对1.50±0.20,P=0.13)、LPL mRNA(0.97±0.10对1.42±0.21,P<0.05)表达降低,但前者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GLUT-4mRNA表达无降低趋势,老年鼠HSL mRNA0.39±0.02对0.68±0.13(P<0.05)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衰老后PPARγ目标基因表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脂细胞功能随增龄而减退,影响脂肪组织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的能力,可能参与IR的形成.

    作者:张秀锦;叶平;王兆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筛查对于前列腺癌早发现、早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31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临床组和集团组两组:临床组为门诊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4例.集团组为前列腺癌筛查发现的前列腺癌67例.对两组资料中包括病人年龄分布,血清PSA值,DRE阳性率,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有随年龄增长趋势.集团组DRE阳性率为56.7%,低于临床组76.8%.临床组PSA>20ng/ml的百分率要高于集团组,低分化腺癌的百分率则低于集团组.集团组TNM分期T126.9%、T232.8%、T313.4%、T426.9%,临床组TNM分期为T19.1%、T218.9%、T325%、T447%.结论前列腺癌筛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胜文;林相国;张灵;赵雪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透析病人血脂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血透和腹透治疗对老年病人血脂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31例,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2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开始透析时及透析后12个月时的血脂、血浆白蛋白、血肌酐(Scr).结果老年血透、腹透病人透析前TG、TC、LDL-C、ApoB、Lp(a)已明显增高,HDL-C、ApoA1明显降低(均P<0.05);老年腹透病人12个月后与透析前比较,TC、TG、LDL-C均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均P<0.05).透析12个月后腹透病人ApoA1及ApoB与透析前差异显著(均P<0.01).两组病人透析前均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透析后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腹透病人尤其显著;而且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血脂呈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透析病人透析前即存在血脂异常,透析治疗并不能消除高脂血症,甚至加重高脂血症,尤其以腹透病人明显.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能是透析病人高脂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作者:李明旭;余永武;石湘芸;宋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脂肪肝并发胆囊炎60例临床分析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老年脂肪肝合并胆囊炎的患者人数日趋增多,为此我们观察了部分脂肪肝胆囊炎和无脂肪肝胆囊炎患者的餐饮中含脂质成份,并初步探讨脂肪肝并发胆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

    作者:曹永生;程雪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钛质钛板、网笼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钛质钢板、网笼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58例,获得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观察病人的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内植物的并发症及进行功能评定.结果37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功能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钛质钢板与网笼内固定可使脊柱重新获得稳定,促进植骨愈合,并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钦毅;杨有庚;白云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目前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有增加趋势,我们组织了健康老年人进行神经系统全面的查体,旨在进一步明确老年神经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提高对神经疾病预防能力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虞万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7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IR,IR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慎军;薛慎伍;李玮;李云峰;陈青;欧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记忆功能、脑海马部位Aβ1-40及PKC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记忆功能、海马部位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及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去卵巢建立动物模型,17w行水迷宫试验,18 w取脑组织做Aβ1-40及PKC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E2)水平明显降低(P<0.01);去卵巢组的记忆功能下降;脑海马部位的Aβ1-40表达比假手术组和雌激素替代组增加(P<0.01),而PKC表达则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可能是通过提高PKC的表达水平,使淀粉样前体的代谢生成Aβ1-40减少来保护海马部位胆碱能神经元,从而改善记忆功能.雌激素可能是影响记忆功能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寇宗莉;李茂欣;汤旭磊;高林;吕海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蝉拟青霉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蝉拟青霉多糖的抗衰老作用.方法老龄大鼠经皮下注射100mg/kg蝉拟青霉多糖.连续用药3 w后,观察老龄大鼠体重、脏器湿重指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等含量及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等活力的变化.结果蝉拟青霉多糖可增加老龄大鼠脾脏湿重、脾脏湿重指数,外周血WBC数,Hb含量以及减少Ch、TG的含量.结论蝉拟青霉多糖能增强老龄大鼠的免疫功能和减少老龄大鼠体内脂质的含量,从而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杨介钻;金丽琴;吕建新;袁谦;金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基因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T-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及其意义.方法以病理组织学和RT-PCR扩增角蛋白19(K19)对1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7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8例胃癌癌组织均有K19 mRNA表达,78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而RT-PCR阳性达26个.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结合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对胃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更精确的分期及对预后的判断.

    作者:陶正贵;所剑;李虹;金洪娟;谢忠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与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效果的比较

    临床上持续植物状态(PVC)得以长期生存患者气管切开比例很高.本文总结了46例PVC患者使用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和传统气管内滴药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的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VC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