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赵恩惠;张伟
目的观察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天年饮灌胃前后血清SOD的活性、睾酮的含量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三者均有明显提高.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凋亡百分率及凋亡阳性细胞率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二者均降低.结论天年饮可显著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水平,降低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因此,天年饮具有延缓性腺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志宏;高福禄;庞晓静;吴晓光;颜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适量运动对老年大鼠抗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递增性跑台训练方式对不同月龄大鼠进行训练.结果训练6 w后发现肾脏组织:①随增龄,其重量、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②训练后,CAT、G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SOD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③老年组SOD/MDA与成年组相比,训练后下降的幅度减少.结论该训练能够延缓衰老,但在提高肾脏组织SOD活性方面效果不够明显.
作者:季丽萍;冯照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老年脂肪肝合并胆囊炎的患者人数日趋增多,为此我们观察了部分脂肪肝胆囊炎和无脂肪肝胆囊炎患者的餐饮中含脂质成份,并初步探讨脂肪肝并发胆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
作者:曹永生;程雪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筛查对于前列腺癌早发现、早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31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临床组和集团组两组:临床组为门诊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4例.集团组为前列腺癌筛查发现的前列腺癌67例.对两组资料中包括病人年龄分布,血清PSA值,DRE阳性率,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有随年龄增长趋势.集团组DRE阳性率为56.7%,低于临床组76.8%.临床组PSA>20ng/ml的百分率要高于集团组,低分化腺癌的百分率则低于集团组.集团组TNM分期T126.9%、T232.8%、T313.4%、T426.9%,临床组TNM分期为T19.1%、T218.9%、T325%、T447%.结论前列腺癌筛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胜文;林相国;张灵;赵雪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衰老降低PPARγ表达的同时是否影响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而分析这些改变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方法用Bergman创立的微小模型技术评价青年鼠(10~12周龄)和老年鼠(24月龄)的胰岛素敏感性,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PPARγ目标基因脂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2(adipocyte specifi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aP2)、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及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鼠组比较,老年鼠组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IRI:11.49±6.92对5.28±1.94(P<0.05);SI1 2:-0.05±0.027对-0.02±0.018(P<0.05);老年鼠组的PPARγ目标基因aP2mRNA(1.25±0.06对1.50±0.20,P=0.13)、LPL mRNA(0.97±0.10对1.42±0.21,P<0.05)表达降低,但前者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GLUT-4mRNA表达无降低趋势,老年鼠HSL mRNA0.39±0.02对0.68±0.13(P<0.05)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衰老后PPARγ目标基因表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脂细胞功能随增龄而减退,影响脂肪组织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的能力,可能参与IR的形成.
作者:张秀锦;叶平;王兆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补肾方加味五子衍宗颗粒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记忆功能及脑CT的影响.方法参考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44名MC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方法,分为加味五子衍宗治疗组和银杏叶对照组,服药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记忆功能及脑CT的变化.2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MCI组的记忆商(MQ)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海马指数和颞角宽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治疗后加味五子衍宗治疗组和银杏叶对照组的MQ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海马指数和颞角宽度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结论加味五子衍宗丸治疗M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学美;富宏;宋萍;王仁贵;刘庚信;王荫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Alzheimer病(AD)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减少及轴索和突触的异常等.随着增龄其发病率也增加.早期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的障碍,以后逐渐各种认知功能都可能受损,晚期则智能严重衰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数的AD患者3~15年死亡.目前全世界约有1 700~2 500万的AD患者,因为病因不明,所以至今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蛋白质组学是全景式研究蛋白质网络及其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科学,改变了既往的研究疾病的模式和方法,使我们对AD发病机制有了新认识,对AD治疗有了新策略.
作者:董丽华;胡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7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HRV时域指标(SDNN及分段SDNN),并作对比分析.结果(1)溶栓再通组(n=21)、溶栓未通组(n=9)、非溶栓组(n=67)24 h动态心电图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前段(白天)、后段(23:00~5:00)分别为79.33+38.31 ms和75.03+37.89 ms(P=0.44)、64.57+33.56 ms和40.66+20.06 ms(P<0.01)、74.00+26.80 ms和60.43+24.97 ms(P<0.01),溶栓再通组前后段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溶栓未通组、非溶栓组前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前段SDN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1);后段SDN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心源性死亡组SDNN低于存活组.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HRV,改善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颖萍;李群;代卫;郭小青;贺心;徐蕤;陈文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取病例组148例,对照组109例,各例抽取新鲜静脉血5 ml,提取DNA后,通过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GG、GT、TT分别是83.1%,14.2%,2.7%,对照90.8%,9.2%,0.00%(χ2=3.178,P=0.07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组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但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7),相对危险度1.33(95%CI:0.617~0.922).病例组中ACE D等位基因频率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7).病例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胆固醇水平较GG纯合子患者明显升高(P=0.025),而在对照组中并无此差异.结论eNOS基因G894T突变可能是国人脑梗死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其致病机理可能与ACE D缺失型及血浆胆固醇水平有协同作用.
作者:许丹;孙晓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硒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Na2SeO3)分别加入到接种有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悬液的培养瓶中,于不同时间分别对各组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Na2SeO3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且该作用与Na2SeO3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结论Na2SeO3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该作用与时间有关,亦与Na2SeO3作用剂量有关,提示硒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赵德生;谢立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T-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及其意义.方法以病理组织学和RT-PCR扩增角蛋白19(K19)对1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7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8例胃癌癌组织均有K19 mRNA表达,78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而RT-PCR阳性达26个.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结合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对胃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更精确的分期及对预后的判断.
作者:陶正贵;所剑;李虹;金洪娟;谢忠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EH)时内皮功能发生损害;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尿微量蛋白作为早期EH肾损伤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2].本文检测了EH患者血浆ET和Hcy含量以及尿白蛋白(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和尿转铁蛋白(TRF),旨在探讨不同级EH患者ET和Hcy含量的变化及其在尿微量蛋白排泄中的作用.
作者:廖宝霞;褚以德;张鑫生;郗爱旗;滕长青;高青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科近10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青中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分别为62.9%和78.6%,继发性肾病比例分别为37.1%和21.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分别为22.6%和19.0%)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6.1%和22.6%),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分别为66.7%和62.1%).结论相对于青中年患者,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下降,继发性肾病比例上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常见.
作者:邓英辉;刘文虎;王质刚;张启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蝉拟青霉多糖的抗衰老作用.方法老龄大鼠经皮下注射100mg/kg蝉拟青霉多糖.连续用药3 w后,观察老龄大鼠体重、脏器湿重指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等含量及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等活力的变化.结果蝉拟青霉多糖可增加老龄大鼠脾脏湿重、脾脏湿重指数,外周血WBC数,Hb含量以及减少Ch、TG的含量.结论蝉拟青霉多糖能增强老龄大鼠的免疫功能和减少老龄大鼠体内脂质的含量,从而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杨介钻;金丽琴;吕建新;袁谦;金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下腔静脉造影及核磁共振影像(MRI)是可靠和已被确立的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方法,用来判断下腔静脉栓子是否存在,转移肿物的部位和范围等[1,3].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其他技术包括经腹超声、CT和超声心动图等.既往文献小样本资料显示超声心动图对下腔静脉肿物诊断有帮助[2,3],但其准确性和优越性尚未被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下腔静脉肿物可靠性及优越性.
作者:张丽;孙静平;Andrew C.Novick;范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骨髓细胞分化角度研究年龄相关的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的机理,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方法通过骨髓细胞培养,应用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骨钙素检测等手段观察青年大鼠和老年大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成骨和破骨细胞的状况.结果青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形成成骨细胞数比老年大鼠多(P<0.01);老年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数比青年大鼠多(P<0.01).结论大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的能力与年龄呈负相关,分化成破骨细胞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武汉;孙庆;章培标;段德生;王金成;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Binswanger病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但大动脉病变与此病的关系被人所忽视.本文利用B超对本病患者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查,探讨大动脉病变对本病的影响.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有增加趋势,我们组织了健康老年人进行神经系统全面的查体,旨在进一步明确老年神经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提高对神经疾病预防能力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虞万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已扩及高龄老人,其治疗是个新的课题.
作者:孙立新;赵恩惠;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们依据中医活血化淤、软肝散结之原理应用抗纤丸治疗60例老年慢性肝炎,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肝功能、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旨在探讨抗纤丸在抗肝纤维化及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权;李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