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岩;薛慎伍;李玮
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研究.老年人QOL的内涵随之不断完善,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展.研究者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及一系列评价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目前,老年人QOL研究已开始用于老年医学多个领域.
作者:张继海;杨土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天年饮灌胃前后血清SOD的活性、睾酮的含量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三者均有明显提高.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凋亡百分率及凋亡阳性细胞率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天年饮灌胃后,二者均降低.结论天年饮可显著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水平,降低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因此,天年饮具有延缓性腺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志宏;高福禄;庞晓静;吴晓光;颜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老年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器官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的减退增大了手术风险性,所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广平;冯笑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白天嗜睡的情况,评价其特点.方法通过82例老年SAHS患者与90例非老年SAHS患者两组病例白天嗜睡情况对比,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对其嗜睡程度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老年SAHS患者ESS评分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老年SAHS患者轻、中、重度病情之间嗜睡程度无差别(P>0.05),而非老年患者组有差别(P<0.05).老年与非老年两组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的发生率大致相同.结论老年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表现不如非老年患者明显.
作者:郑勤伟;欧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下腔静脉造影及核磁共振影像(MRI)是可靠和已被确立的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方法,用来判断下腔静脉栓子是否存在,转移肿物的部位和范围等[1,3].诊断下腔静脉肿物的其他技术包括经腹超声、CT和超声心动图等.既往文献小样本资料显示超声心动图对下腔静脉肿物诊断有帮助[2,3],但其准确性和优越性尚未被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下腔静脉肿物可靠性及优越性.
作者:张丽;孙静平;Andrew C.Novick;范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蝉拟青霉多糖的抗衰老作用.方法老龄大鼠经皮下注射100mg/kg蝉拟青霉多糖.连续用药3 w后,观察老龄大鼠体重、脏器湿重指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等含量及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等活力的变化.结果蝉拟青霉多糖可增加老龄大鼠脾脏湿重、脾脏湿重指数,外周血WBC数,Hb含量以及减少Ch、TG的含量.结论蝉拟青霉多糖能增强老龄大鼠的免疫功能和减少老龄大鼠体内脂质的含量,从而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杨介钻;金丽琴;吕建新;袁谦;金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Binswanger病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但大动脉病变与此病的关系被人所忽视.本文利用B超对本病患者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查,探讨大动脉病变对本病的影响.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EH)时内皮功能发生损害;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尿微量蛋白作为早期EH肾损伤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2].本文检测了EH患者血浆ET和Hcy含量以及尿白蛋白(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和尿转铁蛋白(TRF),旨在探讨不同级EH患者ET和Hcy含量的变化及其在尿微量蛋白排泄中的作用.
作者:廖宝霞;褚以德;张鑫生;郗爱旗;滕长青;高青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高脂血症防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内容.血液磁极化疗法(血磁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1,2].本文观察血磁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鸿;宋利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科近10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青中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分别为62.9%和78.6%,继发性肾病比例分别为37.1%和21.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分别为22.6%和19.0%)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6.1%和22.6%),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分别为66.7%和62.1%).结论相对于青中年患者,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下降,继发性肾病比例上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常见.
作者:邓英辉;刘文虎;王质刚;张启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年轻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记忆是否受到损伤.方法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85岁,平均73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结果病人组一位数和二位数数字工作记忆广度、符号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病人组演练/高语义关联项目和无演练/低语义关联项目的自由回忆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线索回忆成绩无显著差异.结论65~85岁2型糖尿病病人记忆损伤既有加速老化的一面,也有特异性损伤的一面,记忆损伤在自由回忆条件下容易表现出来,并且动作记忆表现出特异性损伤.
作者:汪亚珉;韩布新;魏冬捷;李珑;韩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肾活检病理在老年及老年前期肾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ls抽吸法,对98例老年及老年前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活检术.结果98例患者中,按病因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常见,约占62.25%,病理类型以IgA肾病高,约占39.34%.结论肾活检病理对老年及老年前期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树军;回学军;顾华;苗里宁;徐晨;李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骨髓细胞分化角度研究年龄相关的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的机理,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方法通过骨髓细胞培养,应用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骨钙素检测等手段观察青年大鼠和老年大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成骨和破骨细胞的状况.结果青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形成成骨细胞数比老年大鼠多(P<0.01);老年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数比青年大鼠多(P<0.01).结论大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的能力与年龄呈负相关,分化成破骨细胞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武汉;孙庆;章培标;段德生;王金成;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尼莫地平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多数临床研究的支持,但对脑梗死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水平的作用报道尚少.本文观察78例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膜TS的含量,探讨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王辉;李元奎;薛慎伍;徐承全;钟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Alzheimer病(AD)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减少及轴索和突触的异常等.随着增龄其发病率也增加.早期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的障碍,以后逐渐各种认知功能都可能受损,晚期则智能严重衰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数的AD患者3~15年死亡.目前全世界约有1 700~2 500万的AD患者,因为病因不明,所以至今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蛋白质组学是全景式研究蛋白质网络及其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科学,改变了既往的研究疾病的模式和方法,使我们对AD发病机制有了新认识,对AD治疗有了新策略.
作者:董丽华;胡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适量运动对老年大鼠抗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递增性跑台训练方式对不同月龄大鼠进行训练.结果训练6 w后发现肾脏组织:①随增龄,其重量、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②训练后,CAT、G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SOD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③老年组SOD/MDA与成年组相比,训练后下降的幅度减少.结论该训练能够延缓衰老,但在提高肾脏组织SOD活性方面效果不够明显.
作者:季丽萍;冯照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收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检测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CP-1的含量及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同时测定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结果ox-LDL显著升高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CP-1的含量,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且在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单核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明显升高.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MCP-1含量明显下降,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且在条件培养基作用下单核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水平明显下调.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及相互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郝群;李大金;朱影;袁敏敏;王明雁;孟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透和腹透治疗对老年病人血脂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31例,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2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开始透析时及透析后12个月时的血脂、血浆白蛋白、血肌酐(Scr).结果老年血透、腹透病人透析前TG、TC、LDL-C、ApoB、Lp(a)已明显增高,HDL-C、ApoA1明显降低(均P<0.05);老年腹透病人12个月后与透析前比较,TC、TG、LDL-C均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均P<0.05).透析12个月后腹透病人ApoA1及ApoB与透析前差异显著(均P<0.01).两组病人透析前均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透析后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腹透病人尤其显著;而且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血脂呈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透析病人透析前即存在血脂异常,透析治疗并不能消除高脂血症,甚至加重高脂血症,尤其以腹透病人明显.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能是透析病人高脂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作者:李明旭;余永武;石湘芸;宋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他汀类药物能够在心肌梗死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近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发生与发展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与粘附因子的释放-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紊乱等病理过程相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郝长海;郭纪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法安明预防老年人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999年8月~2002年9月接受髋部骨科手术的35例(38髋)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预防性用药组,每晚予以皮下注射法安明5 000IU,5~7 d;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A组20髋有2侧发生DVT,发生率为10%;B组18髋有11侧发生DVT,发生率为61%;两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法安明预防老年人髋部手术后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强;梁进;蔡锦方;李震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