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脑提取液对衰老小鼠激素分泌的影响

李质馨;窦肇华;杨秋佳;田洪艳;徐冶;朱辛为

关键词:胎脑提取液, 衰老, 皮质醇, 胰岛素, 睾酮
摘要:激素分泌功能减退或紊乱,必然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平衡失调,许多方面的功能衰退,这种变化的结果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过程.胎脑组织是一种多潜能组织,内含正常组织、器官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无机离子和生长因子,可以改善脑细胞的功能[1~4].本文探讨胎脑提取液对衰老小鼠血皮质醇、胰岛素和睾酮的含量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2D-CDFI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笔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FI)检测了94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及80例同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以探讨2D-DFI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作者:张首立;刘铁力;腾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多因素判别分析

    目的利用术前或术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来估价老年人胰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方法采用多因素判别分析的方法,对103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分析了11个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死亡率与年龄,术前黄疸持续时间,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和血尿素氮浓度有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得到判断预后的线性方程如下:红细胞比容×0.099 54-年龄×0.040 18-血尿素氮×0.236 93-术前黄疸持续时间×2.073 88-白细胞计数×0.211 18+5.265 93,利用以上方程,可以有3/4以上的正确率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术后死亡.结论当结果为正值时,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为负值时,患者好选择非手术疗法,选择手术尤当慎重.

    作者:李金龙;贾明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酰化刺激蛋白与代谢综合征

    酰化刺激蛋白(AcylationStimulatingProtein,ASP)通过增加脂肪细胞对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取,促进甘油三酯(TG)的合成,调节能量的贮存与利用,在维持体重平衡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缺陷可能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现就ASP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余海英;张木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糖等因素对系膜细胞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等不同刺激或抑制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膜表达细胞周期负控p27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糖(5.5 mmol/L和25 mmol/L)、ET1(10-7mol/L)、IL13(10 ng/ml、100 ng/m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系膜细胞p27表达水平.结果 5.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5.1±0.94和3.84±0.8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而2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26.82±3.15和30.88±3.6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5).IL13 10 ng/ml浓度组和IL13 100 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宜英;黄瑞芳;齐晖;李富荣;王新根;任莉莉;戴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瑞格列奈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为观察瑞格列奈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2-D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将其与格列吡嗪相对照进行了1年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淑芳;王少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近年有文献报告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1~4],但对老年人CHF的治疗观察未见临床报道.

    作者:张忠杰;燕慧玲;王荻;李淼;李振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5例冠心病患者,利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得到心肌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上升斜率和信号强度的峰值.并同期作了冠脉造影,确定心肌异常改变与冠脉病变血管分布相对应关系.结果 33例经心肌灌注成像有41个病灶呈低灌注区为心肌缺血,其中5例出现延迟强化为心肌梗死,经冠脉造影证实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测定心肌血流的检查方法,为及时诊断及恰当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淑琴;王文志;曲晓峰;岳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恶性淋巴瘤82例临床分析

    恶性淋巴瘤(ML,简称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实体瘤,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ML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我国NHL比例明显高于HD,ML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而老年患者相对预后差,死亡率高.许多预后因素影响老年ML的生存率.为了客观及正确估计老年ML的病情发展及确定治疗策略,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现对我院近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2例M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应晓杨;张永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对4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与同期的38例行传统手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很大优越性;手术指征宽,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老年人的解剖学特点,适合于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于志强;朱立元;王广义;王有德;谭毓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体会

    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为减少单纯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及防止复发,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NS,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误诊17例临床分析

    巨幼细胞性贫血(MBA)以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多见.近年来MBA老年人亦多见[1],但常被误诊或漏诊.

    作者:刘丽波;刘忠言;刘春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ACM对tbOOH致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诱导的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以ACM和/或tbOOH处理神经细胞后,采用MTT法和光镜评估细胞的生存力,Hoechst 3325法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Bcl-2表达.结果与tbOOH处理组相比,ACM可降低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P<0.05),增加细胞内Bcl-2表达.结论 ACM有保护氧自由基tbOOH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作用,Bcl-2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ACM的抑制凋亡.

    作者:莫永炎;邢飞跃;陈瑗;周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绝经后妇女绝经时间、孕次、产次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绝经时间、孕次、产次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调查193例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时间、孕次、产次,并测量其身高、体重、左侧股骨近端(Neck、Troch、Ward三角)B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股骨近端各部位BMD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前4年BMD下降较快.②孕2次及1次者股骨近端各部位BMD高于其他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孕次及产次后,绝经年限与股骨近端Neck、Troch、Ward三角部位BMD无显著相关(P>0.05).④调整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后,孕次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产次与Troch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Neck、Ward三角部位BM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孕产史影响绝经后妇女股骨近端各部位BMD.

    作者:李莉;阎宁;刘聪;王艳军;刘英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与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的水平,探讨T2DM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38例T2DM患者静脉血F1+2和SFMC水平,并与与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F1+2、SF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F1+2 P<0.01,SFMC P<0.05).其他出凝血指标如PT、APTT、Fbg、FⅦ:c等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T2DM组与对照组FPG、TG、TC、LDL-C水平有明显差异性(P<0.05);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T2DM组与对照组血流变学中全血比黏度(中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F1+2和SFMC水平明显升高,T2DM与血栓前状态有密切关系.

    作者:孙福敦;马承恩;张霞;孙立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厚度分析仪表现

    目的利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黄斑区表现.方法采用Tilia公司的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萎缩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RTA检测结果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对于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RTA检测结果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结论视网膜厚度分析仪灵敏度高,对于评价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的水肿等情况,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的疾病进程及转归,有其独到的作用.

    作者:杨凤娟;吴荒;李桂荣;宋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胰岛素分泌相的影响.方法 71例初诊T2DM病人,分为单纯口服瑞格列奈治疗组38例;瑞格列奈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强化组33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自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变化及餐后1 h、2 h血浆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P<0.05),餐后1 h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P<0.05).强化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P<0.05,P<0.01);餐后1 h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餐后2 h血浆胰岛素降低,餐后2 h血浆胰岛素显著低于餐后1 h血浆胰岛素(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但恢复时相峰值困难.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使T2DM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恢复,餐后血糖控制良好.

    作者:杜玉名;尹洪君;赵世红;王黎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及病程与胰岛素释放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功能的变化.方法在住院病人中收集具有不同诊断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不同进行每隔一年的分组直到10年以上组.在本单位年度跟踪体检人群中选择血糖正常(空腹和2 h均正常)、可疑血糖异常、不同的糖调节受损、初诊糖尿病多组人群.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5个时相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结果 (1)在筛查人群,与正常糖耐量相比较,糖尿病前期阶段的空腹、糖刺激大胰岛素释放、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著升高.(2)在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诊断病程1~5年组空腹血糖继续代偿性增高,到病程第6年组,空腹胰岛素下降一半;大胰岛素水平从病程第1年组开始下降到代偿高水平的一半,并维持到病程第5年组,从病程第6年组又下降一半(约30 mIU/L).(3)筛查人群在向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逐渐下降,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明显;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增加逐渐减少.(4)校正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已诊断糖尿病人群病程与OGTT 0、30、60 min胰岛素水平,大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倍增(峰基比值),以及胰岛素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均有显著负相关.(5)在筛查人群当中,多元回归分析发现,0、30、180 min时间点血糖与对应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体重仅与空腹胰岛素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体重与胰岛素水平的正相关仅发生在正常糖耐量和可疑血糖异常组,在糖调节受损和初诊2型糖尿病未发现显著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前期的若干不同代谢状态均可见到整体胰岛素代偿性增加,在已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逐渐减低,病程第1年和第6年空腹和大胰岛素释放发生转折性变化,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逐渐减低.

    作者:金文胜;王国华;刘振安;王应立;陈青山;刘坚;廖洪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脑提取液对衰老小鼠激素分泌的影响

    激素分泌功能减退或紊乱,必然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平衡失调,许多方面的功能衰退,这种变化的结果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过程.胎脑组织是一种多潜能组织,内含正常组织、器官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无机离子和生长因子,可以改善脑细胞的功能[1~4].本文探讨胎脑提取液对衰老小鼠血皮质醇、胰岛素和睾酮的含量影响.

    作者:李质馨;窦肇华;杨秋佳;田洪艳;徐冶;朱辛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游泳对老年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本文就游泳对衰老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游泳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

    作者:李福祥;江旭东;李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脂蛋白脂酶活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的改变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55例老年T2DM患者,55例非T2DM老人为对照组,测定两组LPL活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T2DM组血糖、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P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T2DM组LPL与TG呈负相关(P<0.01),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LPL活性降低导致TG分解代谢降低而出现高TG血症,TG向HDL-C转化速度的改变使HDL-C水平显著降低而导致大血管病变.

    作者:郭朝阳;隋少玉;郭朝晖;白书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