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碧连;吴铁;崔燎;李伟
目的探讨脂质胞壁酸(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 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恢复血液灌流12 h.大鼠在脑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LTA(1 mg/kg)诱导延迟预适应,检测脑组织再灌注12 h后大鼠神经症状、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明显改善脑I/R后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缺欠评分值(P<0.01),脑I/R后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 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同时LTA预适应能明显降低I/R导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P<0.01).LTA预适应还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率(P<0.01),明显增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减少组织坏死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I/R后自由基和NO毒性作用,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马世玉;向继洲;马业新;吴基良;李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已证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在心血管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二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已有多家报道,但对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影响报道尚不多.
作者:万鼎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氧化损伤和抗氧化失衡对诱导痰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6例临床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诱导痰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痰巨噬细胞NF-κB P65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MDA、SOD浓度.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稳定期组MDA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稳定期组SOD低于正常组(P<0.05).COPD稳定期诱导痰巨噬细胞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是导致NF-κB激活的重要因素,对COPD缓解期的抗氧化治疗值得重视.
作者:齐咏;杨岚;于维霞;袁晓梅;李金兰;郭悦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60例.并入选70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中LPA.结果 AMI组LPA水平高(3.56±2.60)μmol/L,UAP组(2.68±0.56)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2±0.67)μmol/L.结论 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静;张秀敏;李占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由于老年肝癌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退化或合并有其他疾病机会增加,在肝切除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比年轻患者更大,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因此,探讨老年肝癌患者手术后近期死因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潘金飞;梁中骁;罗建强;刘天奇;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人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动脉(IRA)多为右冠状动脉(RCA),少数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同时18导联心电图表现亦有明显区别[1].本文通过我院所诊治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CAG与18导联心电图(ECG)的对比观察,验证了上述观点.
作者:耿威;侯迎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前人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扩展,引用的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作者对某一学术领域认识的深度及对所研究领域总体概况掌握的程度.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可以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其引用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高燕华;谭丽;索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帕金森病(PD)大鼠尾壳核内的变化.方法通过6-OHDA立体定向注射破坏一侧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采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对其尾壳核 NOS阳性神经元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6-OHDA注射侧尾壳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健侧 (P<0.05).结论 PD脑内DA的减少与尾壳核 NOS神经元的减少密切相关,这可能是PD发病及病情渐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范凯;马坚妹;马晓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帕金森病(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大鼠被分成4组,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大鼠PD模型,2 h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或生理盐水,采用行为学方法,免疫组化技术,生化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黑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形态改变,以及自由基和抗自由基酶的变化.结果局部注射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增加6-羟基多巴胺所制成的帕金森模型动物的旋转圈数、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以及细胞突起及纤维数逐渐减少,并且引起自由基反应增强,抗自由基酶减少,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Hcy加重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邢红霞;彭海;孙圣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老年人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而治疗棘手.我们以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体会到比单用西药舒乐安定为好.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000年以来将门诊用针药结合治疗老年失眠症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针药结合组男20例,女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60~75岁,病程0.5~30年不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孙莉;项颗;俞尚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老年脂肪肝和221例非老年脂肪肝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非脂肪肝的老年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对老年脂肪肝组和对照组的血脂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比较老年脂肪肝和非老年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和肝功能的改变.结果酗酒(OR=36.678)、体重指数(OR=20.795)、甘油三酯(OR=2.702)、2型糖尿病(OR=2.569)和空腹血糖(OR=1.836)与老年脂肪肝的形成有关.老年脂肪肝组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脂肪肝组,而肥胖、高脂血症、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脂肪肝组.老年脂肪肝组ALT升高的比例(21.9%)显著低于非老年脂肪肝组(39.4%),A/G<1.5的比例(26.0%)高于非老年脂肪肝组(15.4%).结论酗酒、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升高为老年患者发生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脂肪肝患者更易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老年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改变以慢性损害多见.
作者:陈海英;陈其奎;李楚强;熊小强;王连源;曾志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及2型糖尿病病人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IR)及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59例正常对照组、58例T2DM病人糖耐量正常的T2DM病人一级亲属及38例T2DM,他们的体重指数(BMI)均<25 kg/m2,计算并比较三组的血清胰岛素、血糖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早期分泌指数(△I30/△G30).结果非肥胖的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组的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低于T2DM组;而HOMA-βTI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T2DM组(P<0.01);△I30/△G30显示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就已经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早期分泌指数减低;IR并非继发于肥胖和高血糖症.
作者:霍丽梅;宋光耀;马博清;任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过去此类病人经常采用95度髁钢板、动力髁螺钉及钢板内固定术,有的采用骨牵引治疗.此治疗方法对病人打击较大,出血较多,且剥离骨膜面积较大,术后容易出现骨不连;骨牵引治疗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并发症多,并易出现关节功能障碍.1998年至2003年,我们使用钛质γ钉在C型臂X线机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22例,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卢克己;赵栓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 SnCl2还原法99Tcm标记奥曲肽(octreotide)并纯化,计算标记率与放化纯度.方法用SnCl2将99TcmO-4中+7价的锝还原成低态价(+5、+4等)的锝,标记奥曲肽,并用SephadexG10层析柱纯化99Tcm-奥曲肽,层析纸与薄层层析法计算标记率与放化纯度.结果上述方法获得的99Tcm-奥曲肽标记率为97.3%~98%,放化纯度为98.19%±0.17%.结论此方法标记奥曲肽有较高的标记率,无需进一步纯化,可用于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作者:徐文贵;马庆杰;张建中;崔衢;李路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后,将大鼠立即断头处死,分别测定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5个脑区SOD、CAT、GSH-Px活性.结果 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皮层、海马、纹状体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和P<0.01);CAT活性在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4个脑区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各脑区GSH-Px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衰老过程中海马、皮层、纹状体、下丘脑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作者:张向阳;钱欣梅;王琳;刘玉庆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本文对伴有和不伴有糖尿病的老年AMI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对我院1999年3月~2004年1月期间就诊的两类AMI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对年龄≥60岁资料齐全的196例收入本研究.分为AMI组和糖尿病AMI组.
作者:宋霄;田建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升黄益智方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及作用机制,为方药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种二级雄性小鼠18~22 g,以氯化铝(AlCl3)法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20只,检测小鼠脑组织NE、DA、5-HT、5-HIAA、HVA含量,及CAT活性,并通过跳台试验观测小鼠行为学改变.结果升黄益智方对模型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脑组织CAT活性;能显著缩短模型小鼠反应期,延长潜伏期,并显著减少错误次数.结论升黄益智方通过增强痴呆小鼠脑组织(CAT)活性,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对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显著的易化和增强作用.
作者:丁向东;冯月英;张健新;刘萍;孙强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启动子-889C/T多态性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5例T2DM患者和140 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型,同时采用ELISA检测T2DM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IL-1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α基因-889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23倍(OR=2.023,95%CI:1.147~3.567);IL-1R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携带IL-1Ra Ⅱ的基因型患2型DM的相对风险度增加2.025倍(OR=2.025,95%CI:1.033~3.967),携带IL-1Ra Ⅱ的基因型的T2DM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 426.25±324.31)pg/ml VS (1 299.56±293.47) pg/ml, P<0.01].结论 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IL-1Ra Ⅱ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1Ra的高度表达而对T2DM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黄瑞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老年女性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脂含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泳法和酶法检测305例中老年女性血清LP(a)及血脂含量.结果中老年女性绝经后组,血清中LP(a)、LDL-C 、 TC、TG 含量高于绝经前组(P<0.01或P<0.05);HDL-C、和E2低于绝经前组(P<0.01或P<0.05).心、脑血管疾病组LP(a)、LDL-C、TC 、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或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绝经后血清中LP(a)、LDL-C 、TC 、 TG 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使中老年女性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作者:孙淑艳;邢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依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指数(FBCI)检测直接选择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以T2DM常规治疗109例病人为对照组,以ISI和FBCI指导治疗的106例T2DM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治疗时间及治疗后糖尿病控制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4.55±2.18)d,对照组(25.67±8.93)d(P<0.01);观察组FPG、PPG及GSP均接近糖尿病良好控制标准,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结论 ISI和FBCI可具有针对性指导T2DM病人降糖药物的选择,为临床T2DM防治的基础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玉茗;刘晓阳;王东;尹洪君;姚文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