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胰腺癌与中青年胰腺癌临床影像学对照分析

夏瑞明;章士正

关键词:胰腺癌, 老年, 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胰腺癌与中青年胰腺癌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9例胰腺癌病人的资料,将≥60岁为老年(胰腺癌)组,同期<60岁的为中青年(胰腺癌)组,从发病部位、首发症状、早期胰腺癌发现率、肿瘤转移情况、肿块手术切除率、肿瘤分化程度和影像学表现七个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在发病部位上都以胰头部多,但老年组胰尾部癌发生率(10.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20.0%);首发症状两组均以腹痛为主,老年组黄疸(44.9%)明显高于对中青年(23.3%),乏力(10.2%)低于中青年组(20.0%);老年组肝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28.6%,12.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6.7%,33.3%),而肿瘤手术切除率(24.5%)高于中青年组(13.3%);肿瘤分化程度方面,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多(46.9%),高分化腺癌占24.5%,而中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为多(53.3%),没有高分化腺癌;在早期胰腺癌的发现率和影像学表现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中青年胰腺癌比较,老年胰腺癌有一定的临床特点.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人失眠证的疗效观察

    老年人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而治疗棘手.我们以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体会到比单用西药舒乐安定为好.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000年以来将门诊用针药结合治疗老年失眠症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针药结合组男20例,女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60~75岁,病程0.5~30年不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孙莉;项颗;俞尚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卡托普利、消心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O、ET和PGI2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与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卡托普利、消心痛对其影响. 方法将4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Ⅰ组为地高辛+利尿剂;Ⅱ组为地高辛+利尿剂+消心痛; Ⅲ组为地高辛+利尿剂+消心痛+卡托普利,各组均为15例.各组的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分布均相仿,有可比性,疗程为21 d.治疗前后测定血浆NO、ET与PGI2的浓度. 结果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联合加用消心痛和卡托普利组的疗效佳,其次为单加用消心痛组,优于强心利尿组.NO和ET降低和PGI2升高幅度也依次为Ⅲ、Ⅱ、Ⅰ组. 结论卡托普利和消心痛能降低NO、ET和升高PGI2,且卡托普利和消心痛起协同作用.

    作者:李香;崔瑛;金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胰腺癌与中青年胰腺癌临床影像学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胰腺癌与中青年胰腺癌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9例胰腺癌病人的资料,将≥60岁为老年(胰腺癌)组,同期<60岁的为中青年(胰腺癌)组,从发病部位、首发症状、早期胰腺癌发现率、肿瘤转移情况、肿块手术切除率、肿瘤分化程度和影像学表现七个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在发病部位上都以胰头部多,但老年组胰尾部癌发生率(10.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20.0%);首发症状两组均以腹痛为主,老年组黄疸(44.9%)明显高于对中青年(23.3%),乏力(10.2%)低于中青年组(20.0%);老年组肝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28.6%,12.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6.7%,33.3%),而肿瘤手术切除率(24.5%)高于中青年组(13.3%);肿瘤分化程度方面,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多(46.9%),高分化腺癌占24.5%,而中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为多(53.3%),没有高分化腺癌;在早期胰腺癌的发现率和影像学表现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中青年胰腺癌比较,老年胰腺癌有一定的临床特点.

    作者:夏瑞明;章士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房颤患者地高辛中毒32例临床分析

    心房纤颤(房颤)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疾病,常因心室率较快、心力衰竭而使用洋地黄治疗.我们发现32例房颤病人长期口服地高辛发生中毒.

    作者:邹家庆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脂质胞壁酸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脂质胞壁酸(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 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恢复血液灌流12 h.大鼠在脑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LTA(1 mg/kg)诱导延迟预适应,检测脑组织再灌注12 h后大鼠神经症状、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明显改善脑I/R后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缺欠评分值(P<0.01),脑I/R后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 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同时LTA预适应能明显降低I/R导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P<0.01).LTA预适应还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率(P<0.01),明显增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减少组织坏死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I/R后自由基和NO毒性作用,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马世玉;向继洲;马业新;吴基良;李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乙酰胆碱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钙、钾通道的影响

    目的从电生理角度探讨乙酰胆碱(Ach)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用膜片钳技术观察了钙钾离子通道特性变化.结果 (1)静息跨膜电位差值降低.(2)钾通道开放时间常数的快慢成分下降到正常对照组的30.17%,19.17%,开放概率下降到正常的16.44%.(3)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到正常的1.73倍,开放概率增加了41.67%.结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钙钾离子通道特性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是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痉挛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昌辉;马忠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脑电图相干性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表现为特征.AD与正常衰老的神经病理变化目前尚无精确的区分界限,AD的神经病理改变都可见于正常老人,只是病变的量和范围不同,这也增加了AD早期诊断的复杂性.

    作者:王佳;蒋正言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已受到重视[1].目前多采用抗抑郁类药物治疗PSD,但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安神解郁,醒脑开窍的针刺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作者:赵丽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已证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在心血管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二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已有多家报道,但对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影响报道尚不多.

    作者:万鼎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人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动脉(IRA)多为右冠状动脉(RCA),少数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同时18导联心电图表现亦有明显区别[1].本文通过我院所诊治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CAG与18导联心电图(ECG)的对比观察,验证了上述观点.

    作者:耿威;侯迎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IL-1α基因启动子-889C/T和IL-1Ra第2内含子VNTR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启动子-889C/T多态性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5例T2DM患者和140 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型,同时采用ELISA检测T2DM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IL-1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α基因-889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23倍(OR=2.023,95%CI:1.147~3.567);IL-1R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携带IL-1Ra Ⅱ的基因型患2型DM的相对风险度增加2.025倍(OR=2.025,95%CI:1.033~3.967),携带IL-1Ra Ⅱ的基因型的T2DM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 426.25±324.31)pg/ml VS (1 299.56±293.47) pg/ml, P<0.01].结论 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IL-1Ra Ⅱ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1Ra的高度表达而对T2DM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黄瑞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指导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目的观察依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指数(FBCI)检测直接选择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以T2DM常规治疗109例病人为对照组,以ISI和FBCI指导治疗的106例T2DM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治疗时间及治疗后糖尿病控制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4.55±2.18)d,对照组(25.67±8.93)d(P<0.01);观察组FPG、PPG及GSP均接近糖尿病良好控制标准,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结论 ISI和FBCI可具有针对性指导T2DM病人降糖药物的选择,为临床T2DM防治的基础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玉茗;刘晓阳;王东;尹洪君;姚文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CT辅助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得到多肯定的.2002年开始我们参与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主持研究的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大量脑出血病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力辉;余莉;程永杰;张朝民;刘仕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氧化抗氧化失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氧化损伤和抗氧化失衡对诱导痰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6例临床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诱导痰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痰巨噬细胞NF-κB P65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MDA、SOD浓度.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稳定期组MDA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稳定期组SOD低于正常组(P<0.05).COPD稳定期诱导痰巨噬细胞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是导致NF-κB激活的重要因素,对COPD缓解期的抗氧化治疗值得重视.

    作者:齐咏;杨岚;于维霞;袁晓梅;李金兰;郭悦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且未经治疗的老年OSAS患者32例为试验组,30例PSG检查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 结果 OSA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浆hsCRP水平明显升高[(7.2±1.8 )VS( 2.1±1.0)mg/L , P< 0.01],且OSAS越严重,血浆hsCRP水平的升高越明显.结论 OSAS患者hsCRP水平升高,且血浆hsCRP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杨海波;王英;董明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巴戟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MOH)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1].研究发现巴戟天具有抗疲劳、抗自由基、影响内分泌、抗抑郁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2].但关于巴戟天抗衰老的作用未见报道.

    作者:付嘉;熊彬;郑冰生;王建杰;张涛;罗文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近期死因

    由于老年肝癌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退化或合并有其他疾病机会增加,在肝切除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比年轻患者更大,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因此,探讨老年肝癌患者手术后近期死因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潘金飞;梁中骁;罗建强;刘天奇;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60例.并入选70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中LPA.结果 AMI组LPA水平高(3.56±2.60)μmol/L,UAP组(2.68±0.56)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2±0.67)μmol/L.结论 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静;张秀敏;李占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中国汉族人群NOS3基因启动子区T-786C、A-922G与第7外显子G894T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其组合分布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启动子区-T-786C、A-922G与第7外显子G894T 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组合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嵌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NOS3 T-786C、NOS3 G894T SNP以及单一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NOS3 A-922G SNP,应用聚类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结果获得504例受试者的3位点的27种SNP基因型组合的自然分布特征.SNP基因型组合前5种:NOS3 G894T+ A-922A+ T-786T 64例(12.65%), NOS3 G894G+A-922A+T-786T 54例(10.67%), NOS3 G894T+ A-922G+T-786T 52例(10.28%), NOS3 G894G+A-922G+T-786T 36例(7.11%), NOS3 G894T+A-922G+T-786C 33例(6.52%).男亚组的SNP的组合分布发生频度的前3位的顺序与全样本是一致的.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NOS3基因的3位点的SNP基因型组合分布特征,为研究其与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的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马厚勋;谢正祥;牛永红;李章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科技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及在引用中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前人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扩展,引用的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作者对某一学术领域认识的深度及对所研究领域总体概况掌握的程度.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可以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其引用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高燕华;谭丽;索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