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生;郭盛典;赵君玫;张卫红;赵晶;高爱社
目的探讨D-核糖的可能的保健功能,为进一步应用积累实验数据.方法 (1)以果蝇为研究对象,观察D-核糖对果蝇寿命和性活力的影响;(2)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D-核糖对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D-核糖可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和增强果蝇的性活力、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结论 D-核糖可能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和增强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作者:秦海宏;王小平;郭俊生;许亚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发现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迄今已发现至少16个家族成员,按序列同源性和其他生化性质的不同,将Caspase家族分为ICE类、CPP32类和ICH-1类三个亚家族,而Caspase-6属CPP32亚家族的一员.Caspase-6曾称为Mch2,与CED-3的一致性为35%,具有较短的N-末端前域,属效应Caspase,其识别序列为Val-Glu-Ile-Asp(VEID).近3年来对Caspase-6的底物、激活、抑制剂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唐旭东;祝其锋;周克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中存在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可以介导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蛋白分子级联活化反应.JAK(Janus kinase)是一种重要的PTK.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进而激活“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应激反应也能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再诱导目的基因表达.近来研究表明,JAK-STAT途径是人体内生理和病理反应的共同通路之一,与多种疾病发病及防治密切相关.
作者:王关嵩;钱桂生;关崧;蔡文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是肝胆胰外科诊疗中一项较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的梗阻性黄疸由来已久,但存在损伤较大、易发生副损伤以放射性损害等缺点.
作者:吴志扬;黄擎雄;张明;郑小明;黎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收集我院近3年老年脑血管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肺内感染60例,现就其发病机制、病原体、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武;孙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矫形外科临床非常多见,有关OA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直是世界骨科学界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O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很多新的认识正在出现.OA的致病因素很多,细胞因子是其中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OA的研究现状,以及与细胞因子IL-1的关系给予总结.
作者:潘海乐;王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衰老与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脏线粒体和微粒体,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青年和老年大鼠肝组织、肝线粒体和微粒体中的14种脂肪酸,获取有统计意义的数据.结果 6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占所测14种脂肪酸总量的比例,老年组均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随着增龄,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不断加强,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下降.
作者:刘惠敏;骆子生;李兴发;姜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尼尔雌醇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从而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2-DM)患者提供预防和辅助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2-DM患者18例,给予尼尔雌醇替代治疗(ERT)(2mg/2 w)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SI)等指标.结果 ERT后FBG及FINS有明显下降;而更年期症状评分、SHBG、SI等均有明显升高.结论尼尔雌醇能升高绝经后2-DM患者的SI和SHBG,降低其FBG 及FINS,减轻胰岛素抵抗,稳定糖代谢,从而有预防和辅助治疗2-DM的作用.
作者:吴雪清;李海鹰;叶碧绿;叶真;孙玉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与骨吸收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1],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是评价骨转换率的指标之一[2].本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NORLAND XR-36)测定了42例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并检测了血清IL-6、TNFα和BGP,旨在探讨老年2-DM患者骨改变的病因和机制,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韩萍;吴红;吴波;刘英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患者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健康老年人(NC)血小板功能的不同.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24例AD患者和12例VD患者及13例NC的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AD组PAdT、PAgT、CD41、CD62p和CD63的检测值分别为32%±14%、39%±16%、12.21%±3.26%、 7.65%±2.68 %、22.37%±6.89%;VD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20%±9%、27%±14%、7.62%±2.43%、4.87%±1.94%、18.96%±4. 6%.NC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21%±8%、28%±12%、8.72%±2.32%、4.99%±1.98%、17.74%±4.26%.结论 AD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这可能与AD患者血浆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淀粉样肽(βA4)浓度增高有关,故血小板活化与AD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毕胜;王德生;赵庆杰;张昱;吴江;林春艳;潘尚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红细胞可免疫粘附预先补体调理的肿瘤细胞形成花环状,这种天然免疫粘附现象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商艳;李强;杭小华;王海滨;刘忠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无脑卒中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记忆功能以及影响记忆功能的诸因素.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RC)对90例无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记忆功能的评定,对影响记忆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结果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明显减退.高血压病愈严重,记忆障碍愈重.年龄、文化程度、收缩压、认知功能(MMSE)和情感状态(CES-D)是影响记忆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无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已有减退,对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的研究,为高血压病的诊断、疗效判定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社会心理学指标.
作者:谈跃;尹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缬沙坦80~160 mg/d口服,共8 w,监测治疗前后血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1)治疗后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86.6%(P<0.01);(2)治疗后血浆PRA、AngⅡ水平增高,ALD水平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3)治疗后血浆ET水平降低,而NO水平增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疗效明显,对RAS阻断更完全,并可以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吴绥生;陈冬梅;王文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是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和生理改变,如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则是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在临床上除可以通过葡萄糖钳夹试验检测胰岛素抵抗外,尚可通过临床表现推测胰岛素抵抗,如IRS的各种表现.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中心,IRS的这些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铁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浆纤溶水平改变,并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2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FINS、tPA和PAI-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0.001,<0.01,<0.001),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相应降低(P<0.05).FINS与tPA和PAI-1呈正相关(P值分别<0.01,<0.001),ISI与上述二指标呈负相关(P值分别<0.05,<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血浆纤溶水平下降,其血浆纤溶水平的变化与该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张清芬;宋光耀;游敏生;曹东平;崔秋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川续断和VitE对Alzheimer(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顶叶皮质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方法用行为学、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图像定量分析手段,观察研究川续断和VitE在不同时间段对AD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行为学测试表明各时间段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AP-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顶叶皮质的第Ⅲ、Ⅳ、Ⅴ层,在脑血管壁上也见有β-AP沉积;图像分析提示,川续断和VitE处理AD大鼠后,顶叶皮质内淀粉样蛋白样免疫反应(AP-LI)神经元的截面积和光密度都有减少和降低,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论川续断可能具有与VitE相似的抗AD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和清除β-AP沉积和抗细胞过氧化作用而实现的.
作者:钱亦华;胡海涛;杨杰;陈新林;杨广德;胡晓丹;周佽想;张樟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TH)水平对老年人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老人4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健康老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及甲亢老人28例作为甲亢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甲状腺片10 mg,连服6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检测FT3、FT4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尿羟脯氨酸/肌酐(Hop/Cr).结果甲亢对照组血清Ca、ALP、BGP及Hop/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治疗组经小剂量TH治疗后,可使血清TH水平升高,但骨代谢指标Ca、ALP、BGP及Hop/Cr改变不显著,与FT3、FT4水平呈零相关.结论过量TH(如甲亢)可使骨代谢指标升高,而小剂量TH的补充治疗可升高血清中TH水平,但对骨代谢指标无影响.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梁杏欢;秦映芬;梁季鸿;冼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射线内照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正常前列腺、14例增生前列腺及21例实施90 Sr/90 Yβ射线照射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微血管密度为49±3.2个,微血管腔内面积为106±7.5 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为21.7±2.8 cm2;增生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为105±19.2,微血管腔内面积为278.5±26.9 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为64.5±7.3 cm2;照射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为64±7.6,微血管腔内面积为124.7±14.3 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为25.6±4.1 cm2.增生组与照射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β射线内照射可以抑制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减少腺体内微血管的密度.
作者:马庆杰;谷欣权;孔祥波;曹霞;何小东;刘玉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比灵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速度、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影响.方法对31例脑梗塞患者常规治疗加西比灵10 mg每晚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TCD、DI和CD63,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后西比灵组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基底动脉流速增加更显著(P<0.01).西比灵组DI增加显著(P<0.01),CD63降低显著(P<0.01).结论西比灵可明显增加脑血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作者:曼淑梅;肖瑾;范宇;牛世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I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人和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31例合并冠心病,37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AT1R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合并冠心病组及合并脑梗塞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14.6%、14.5%和10.8%,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P<0.05);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脑梗塞,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提示AT1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遗传因素,AT1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作者:钟亚;哈黛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