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娟;吴振云;许淑莲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健康, 健康满意度, 教育水平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对象为北京城区老年人1 010例.采用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作为评定工具.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教育水平和职业差异,年龄和婚姻差异不显著;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夫妻关系满意度、亲子关系满意度、患病数、重大生活事件数与心理健康总分或分量表分相关显著;回归分析发现,健康满意度和教育水平对总分有显著影响.结论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保持尚好,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提高其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人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肺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经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肺功能的监测观察,评价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人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永平;殷湘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NO、ET的变化及雷米普利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NO、ET的变化及雷米普利对其影响.方法观察雷米普利(2.5~10mg,每日一次口服,8w)治疗的单纯高血压(EH)3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雷米普利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0.01),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雷米普利在降压同时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冷吉燕;卜丽梅;付军;秦俊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为了适应我国痴呆领域临床研究的需要,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痴呆工作小组完成了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的研究(简称).与我国现行的其他标准相比,本标准强调:(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必具痴呆、脑血管病和上述两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2)痴呆程度(可疑、轻、中、重)的确定采用临床痴呆评定表(CDR);(3)痴呆中抑郁症评定量表(CSDD)>8分与抑郁症鉴别,Hachinski缺血量表≥7分,除外阿尔茨海默病;(4)中医辨证采用SDSVD量表(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热毒内蕴、腑滞浊留、气血两虚);(5)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并循证评价认知、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总体印象和中医证候的疗效.本标准可作为临床研究中病例选择和疗效评定的指南,期待着试用和验证,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作者: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周文泉;杨承芝;杨惠民;李建生;符为民;赵建军;王永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乳腺肿块增强CT扫描的强化特征和强化时相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肿块在CT扫描中的强化表现和规律以及选择佳扫描时机.方法26例做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从开始注射时计算时间,计算肿块明显强化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观察其强化的CT表现.结果有20例明显强化.注药后70 s左右出现明显强化的有19例,占95%;明显强化后,其持续时间可达300 s以上.乳腺癌CT表现为边缘不整齐;注药后,肿块快速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CT值增加幅度大等.良性肿块表现为规则或不规则密度增高影,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大等.结论乳腺肿瘤增强CT扫描对其良、恶性的区分有重要价值.扫描开始时间应以70 s前后为佳,至300 s时,可停止扫描.该时间段能保证诊断所需影像资料的完整.

    作者:张涛;王建;汤日杰;张海南;彭俊琴;林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运动、吸烟和饮食咸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如何为指导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和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春市三级中心男女老年人进行分类分组,分运动与非运动组、吸烟与非吸烟组,饮食清淡组与喜咸组,进行肺功能及血清HDL-C测定.结果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肺功能和血清HDL-C含量,喜淡饮食有助于提高血清HDL-C含量.结论吸烟有害,可降低肺功能,运动和喜淡饮食有益于老年人健康.

    作者:冯晓黎;韩中明;李兆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黄斑变性病人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测定

    目的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病人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方法以血清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及丙二醛的浓度作为检测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分别测定老年黄斑变性病人与同年龄和同性别的健康人血清中所含浓度.结果老年黄斑变性病人与健康人对比,其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明显降低而丙二醛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氧化损伤参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血清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及丙二醛浓度可以作为群体氧化损伤检测的标准.

    作者:杜园园;李旭;刘早霞;苏冠方;张晓光;苑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VEGFR-1,VEGFR-2 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VEGFR-1,VEGFR-2 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的表达,探索二者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VEGFR-1,VEGFR-2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形成情况.结果原位杂交显示VEGFR-1,2 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后3 h即开始表达增强,于48 h达高峰,后VEGFR-1,2mRNA逐渐下降,约在3 w时达对照水平.免疫组化检测VEGFR-1,2在局灶性脑缺血后6 h呈上升性表达,VEGFR-1,2于24 h达高峰,后在2 w恢复到对照水平.二种方法均可见VEGFR-1,2主要在缺血周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但也在神经元表达.在缺血后48 h半影区周边出现血管增生,并逐渐向中心区延伸,同时VEGFR-1,2的表达伴血管的增生,逐渐向缺血中心区移行.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R-1,2 mRNA在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均有表达,对改善缺血半影区血供有重要作用.

    作者:宫萍;刘亢丁;吴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脂血清对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氧化修饰反应的影响及调肝导浊中药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对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氧化修饰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腹腔Mφ,取培养液,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ELISA检测OX-LDL含量.结果调肝导浊中药可升高NO、NOS含量,有效降低OX-LDL含量.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可明显抑制氧化修饰反应的发生,对防治AS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范英昌;陆一竹;刘俊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对象为北京城区老年人1 010例.采用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作为评定工具.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教育水平和职业差异,年龄和婚姻差异不显著;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夫妻关系满意度、亲子关系满意度、患病数、重大生活事件数与心理健康总分或分量表分相关显著;回归分析发现,健康满意度和教育水平对总分有显著影响.结论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保持尚好,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提高其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李娟;吴振云;许淑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的社区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对脑血管病患者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社区112例患者通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进行中西药康复等一系列社区防治.结果实验组病例112例,CVD社区防治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108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VD发病情况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存在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区防治CVD疗效确切,单纯高血压病例防治疗效好,高血压同时患有高血糖的患者防治疗效显著.

    作者:何如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用超声多普勒观察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检测29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VA),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内径(D),与28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变组椎动脉弯曲显著增多.D、MAX、MIN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左右差增大.结论颈椎病所致VA形态与结均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解剖学基础,而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失衡状态则导致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邢晨芳;张烨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灸和丹参、芦荟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传统医学在延缓衰老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臭氧照射雄性小鼠制造衰老模型,分别以针灸、丹参和芦荟对小鼠进行处理55 d.实验完毕,测定各组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以彗星试验对各组动物肝、脾细胞拖尾率和尾长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肝、脾细胞拖尾率和尾长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针灸处理和口服丹参或芦荟无论是在生化指标还是在DNA损伤指标上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结论针灸、丹参和芦荟均能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氧化,保护DNA的能力,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张遵真;陈波;鹿伟;陈玉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肾益气方对消退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对兔胸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新西兰兔共56只,一次性静注牛血清白蛋白250 mg/kg,加喂高胆固醇饲料每天1 g/只,60 d处死模型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补肾益气、补虚养阴、补阳还五、蒲黄、硝苯地平共6组,喂养90 d处死,观察各组消退粥样斑块的作用.结果补肾益气组消退兔胸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各对照组;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对消退主动脉粥样斑块有一定疗效;补虚养阴、补阳还五组对消退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也有一定疗效.结论肾益气方能明显消退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陆金宝;林水森;曹棣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肺癌患者IL-6、sIL-2R和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IL-6、sIL-2R和T细胞亚群活性的变化.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老年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T细胞亚群,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IL-6及sIL-2R水平.结果肺癌组sIL-2R、IL-6及CD8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及CD4水平低于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及CD8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CD3及CD4水平略升高,仍低于对照组.结论IL-6、sIL-2R及T细胞亚群联合测定可以反映肺癌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可作为判断疾病的预后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客观指标.

    作者:赵凤芹;王英韬;刘海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武汉市高级干部常见慢性疾病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影响高级干部健康的12种常见疾病的现状.方法对18个省直机关和15个大专院校的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657人进行体检.结果高级干部总患病率为94.7%.12种疾病患病率分别为前列腺炎(61.8%)、高脂血症(46.0%)、眼底动脉硬化(34.2%)、白内障(25.7%)、高血压(21.6%)、慢性支气管炎(16.4%)、脂肪肝(14.9%)、肺结核(12.6%)、胆结石(12.0%)、冠心病(9.0%)、糖尿病(5.8%)、肺心病(0.8%).大多数疾病患病率总的趋势为增龄上升.患病者中,95%的高级干部患2种以上的疾病,多可患8种.结论高级干部慢性病患病率高,主要与生活习惯有关.

    作者:李冰;郭毅;左丹;燕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P-选择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前瞻性探讨血浆P-选择素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70例ACS患者(60例UA,8例NQMI)入院时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同时检测18例健康成人作对照.追踪患者一个月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病例组的p-选择素水平为15.51±5.55μg/L,较对照组10.05±3.54μg/L明显增高(P<0.01); 70例ACS患者中,27例P-选择素增高组出现心脏事件10例,43例正常组为4例,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选择素增高对这种ACS患者短期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为37%,阴性预测值为90.7%,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为5.47(P=0.005).结论P-选择素与ACS的发生及短期预后有关,可作为ACS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以初;石光忠;廖树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局部注药治疗中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观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甲状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甲状腺穿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全身用药对照组,疗程60 d.结果局部治疗组疼痛消失、结节消退、血沉、T3、T4、Tg,及细胞学等观察指标恢复明显早于全身用药组(P<0.01).结论局部用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秀娟;孟宪明;葛焕琦;巴丽薇;牟丽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增加,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在缺血灶周边区,阳性表达的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多.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VEGF可促进毛细血管增生.

    作者:张玉华;邵延坤;谢程;杨宏;邵明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模式.方法本研究利用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研究了老年大鼠和年轻大鼠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及抗凋亡和促凋亡基因(Fas,FasL,bcl-2,bax,TNFR1,TNFR2)的表达差异,以及Caspase8、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大鼠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大鼠促凋亡的Fas,FasL,TNFR1基因表达上调,抗凋亡的bcl-2,TNFR2基因表达下调,与年轻大鼠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此外,老年大鼠激活诱导的T淋巴细胞Caspase8、3活性增高,与年轻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活诱导的T细胞过度凋亡与衰老密切相关;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及抗凋亡基因表达下调及Caspase8、3活性增高是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易感性增高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陈瑜;沈自尹;郭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及相应形态学研究和分子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及黑质形态学作用,探讨左旋多巴合理的方法.方法通过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采用行为学、TUNEL、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左旋多巴不同剂量(10 mg/kg/d、50 mg/kg/d、100 mg/kg/d)、不同的作用时间(×1 d、×3 d、×5 d、×7 d)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观察治疗后7 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PD大鼠旋转行为、黑质细胞凋亡数及bcl-2mRNA随着左旋多巴治疗的时间、剂量增加而增加.除小剂量组外,中、大剂量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后7 d,左旋多巴治疗各组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左旋多巴能加速PD大鼠黑质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受到bcl-2nRNA调控,小剂量、间隔使用左旋多巴能有效减少黑质细胞凋亡.

    作者:曹非;孙圣刚;童萼塘;骆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