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富;马虹;叶任高;罗斌;朱全胜;吴金浪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胆碱脂酶(CH 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0例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及54例健康老人血清中ICDH和CHE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P<0.01);血清中ICDH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 ICDH和CHE是反映肝实质细胞受损害及其合成代谢能力下降的敏感指标。检测ICDH、CHE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病发展的程度,对判定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立强;续薇;魏静根;孙晓玲;迟宝荣;刘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E)的临床转归及积极治疗后的转归变化。方法 将196例ISHE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连续观察12年。结果 治疗组心脑肾并发症发病率与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38.3%与26.6 %,而对照组分别为67.6%与5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且在生存病例中治疗组合并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于心脑肾并发症的年龄与高于对照组。结论 ISHE并非良性过程,必须坚持长期的有效治疗。
作者:王湘富;张承凤;胡良;刘春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爱迪加放射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选择爱迪与放疗综合治疗20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作治疗组,并随机抽取同期接受单纯放疗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0例作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爱迪毒副作用小,能尽早改善患者症状,放疗半量时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35%(P<0.05),放疗全量时为85%、60%(P<0.05)。结论 爱迪能提高放疗对食管癌作用的辐射敏感性,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中晚期食管癌局控率,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曲雅勤;董丽华;李宝英;陈德英;李修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9.20%;严重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Ⅲ或Ⅳ级)发生率1.50%;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07%;栓塞发生率3.07%;总死亡率6 .1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与术后低氧血症密切相关。对于术前临床资料提示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明显障碍者,预置临时心内膜起搏十分必要。术前及围手术期控制心功能不全及血压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陈旧性心肌梗死并非手术禁忌症。
作者:杨光煜;周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测定了21例高脂血症患者(普伐他汀治疗组10例;控制饮食治疗组 11例)治疗前后血脂、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结果 普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后除血清脂质有意义地下降外(P<0. 001),血清ICAM-1有意义地升高(P<0.05)。结论 ICAM-1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吉光;张静;宋春莉;纪玉堂;李景贺;付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血压的中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血压的中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和心率变异及平均动脉压变异均呈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大于舒张压,高血压组大于正常血压组的特点。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心率变异及平均动脉压变异均高于正常血压的中老年人。
作者:王万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24例老年冠心病和2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 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心肌酶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浆GMP-140明显增高,GMP-140与心肌酶学及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缺血面积均呈正相关。结论 GMP-140是AMI和UAP病情监测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纪莉;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姿态稳定性。方法 利用人体重心平衡仪检测314名5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姿态稳定性,开眼和闭眼各测一次,经计算机给出各参数。结果 随年龄增大外周面积,轨迹长度,平均速度随着增大。Romberg比值下降(P<0.05),人体重心分布图中心型比例下降。结论 随年龄老化、姿态调节能力减退,70岁以上更明显。
作者:李素芳;李兵;姜智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骨桥蛋白(OPN)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别用Northern印迹和MMP-2 酶图分析检测OPN和MMP-2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活性。结果 OPN基因在由维生素D3和高脂膳食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单纯给予VD3可轻度诱导OPN表达,单纯高脂膳食对该基因表达不产生明显影响;上述因素对MMP-2活性的影响也显示类似的变化规律。结论 OPN和MMP-2表达活性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许丽辉;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43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给予氯沙坦50~100 mg/d 共1 2~17个月的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功能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LVMI明显减少,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尤以舒张功能为著。
作者:吴绥生;李杰;刘波;宋厚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发支气管胸膜瘘外科治疗的意义,以及一侧肺减容术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肺大泡结扎、缝扎及同侧肺减容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发支气管胸膜瘘。结果 手术疗效确切,更重要的是术后肺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发支气管胸膜瘘可以行手术治疗,而同时进行的肺减容术可以改善肺功能。
作者:佟倜;刘伟;纪振东;汲崇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癫痫发作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引起癫痫发生的机制、治疗效果及预后。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选择我院1996年2月~1998年3月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性癫痫48例(癫痫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9岁)。按痫性发作国际分类标准(1981)确诊。随机选同期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未发生癫痫患者47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0~84岁(平均71岁)。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制定的标准确定,并有脑CT和/或MRI证实。两组年龄均≥60岁,为非急性期病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平均发病时间11个月,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异。癫痫组患卒中前无癫痫史。两组既往有糖尿病史者共39例,其中癫痫组25例,对照组14例。两组中有酮症酸中毒者,癫痫组11例,对照组1例。1.2 方法 诊断糖尿病按WHO(1985)糖尿病研究标准。治疗方法:入院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对症用药。对癫痫患者口服抗痫药,发作期病人静脉注射安定和/或肌肉注射鲁米那。同时,查血糖、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酮体等。根据检查结果,对高血糖患者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有的静脉滴注正规胰岛素。治疗结果,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作者:王宝亮;邢陆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检测BMD,并测定参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生化指标,做统计分析。结果 DM组BMD较对照组全身(total)、Ward区、第2~4腰椎第(L2~4)BM D降低(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升高(P<0.05);骨钙素(B GP)、雌二醇(E2)、睾酮(T)降低(P<0.05);尿钙、磷排增多(P<0.05)。DM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的L2~4 BMD下降显著(P<0.05);血清T降低(P<0.05)。DM患者的 BMD与血糖、碱性磷酸酶(ALP)、PTH、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负相关。结论 DM患者尤为女性BMD较非DM显著下降,可能与糖代谢改变致Ca、P 代谢紊乱,性激素减少有关。
作者:董莲萍;陈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丹参对衰老鼠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衰老鼠的神经细胞凋亡,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以丹参注射液干预衰老的大鼠模型,观察了丹参对衰老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衰老鼠海马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特征,与丹参组比较海马细胞的凋亡率有明显差异,衰老鼠bcl-2表达下调,而bax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基因表达变化与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凋亡率相一致。结论 丹参对衰老鼠的脑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健;蔡文纬;陈朝婷;成静;张静敏;沈佰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红景天素抗心肌衰老作用。方法 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从第14月龄至24月龄每天定时肌注红景天素1次,15 mg/kg体重)和对照组(24月龄)。用化学发光法和TBA法测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的SOD明显增加,LPO明显减少,实验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衰老征象也明显减轻。结论 红景天素具有预防或延缓心肌衰老作用。
作者:李颖;崔丽;潘力;栗振宝;纪莉;崔希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功能。方法 采用3 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3 H-缬氨酸掺入法测定总蛋白合成;以依赖株细胞增殖反应测定法检测IL-2活性;3 H-缬氨酸掺入IL- 2单克隆抗体-IL-2复合物,检测IL-2蛋白合成能力。结果 20月龄老年小鼠和27月龄老年小鼠与4月龄青年小鼠相比,其淋巴结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下降65.6% 和32.8%;总蛋白合成下降40.2%和48.9%;IL-2活性下降36.6%和71.5%;IL-2蛋白合成能力下降32.9%和57.1%。结论 老年小鼠淋巴结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能力、总蛋白合成水平、IL-2活性及IL-2蛋白合成水平与青年小鼠相比显著下降。
作者:周京华;李电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平滑肌细胞增生、移行、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和AS家兔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利用高脂、高胆固醇膳食法建立AS模型,制作过程中动态观察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做病理学检查(光镜和电子显微镜),并做AS面积的测定。结果 卡托普利和硒维尔+VE联合用药可抑制TG及LDL 的升高,而对HDL和TC影响不大。AS斑块面积的测定以预防组小。病理电镜片可见动脉硬化组内皮细胞坏死、脂质沉积,SMC以合成表型为主,硒维尔+VE联合用药内皮改变轻,卡托普利预防组内膜良好无明显泡沫细胞,SMC以收缩型为主。结论 卡托普利对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LDL、平滑肌细胞移和增生、平滑细胞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等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宇;姜亦忠;令孤志宏;王志武;于振香;王春燕;朴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用大剂量VD3及高脂饲料饲喂大鼠24 d后,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制作动脉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动脉内膜细胞增生出现斑块状突起,中膜可见明显的钙化、平滑肌细胞增生及泡沫样细胞,相应的对照组未出现类似变化。结论 用高脂饲料及大剂量VD3可快速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温进坤;韩梅;杜玮南;高社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实地对世界长寿区之一的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百岁老人长寿原因进行考查,对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人促黄体生长激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与一般健康老人作了对照。1 对象和方法 从健康体检干部中选出60岁以上,近1个月内无急性病史,经全面检查确属健康的老人20名,男性,年龄60~70岁(平均68.9±5.1岁)。 百岁老人按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确证为百岁以上,并通过生肖属相法,代际年龄考证法,档案法等逐一核实,确定年龄无误者共24名,年龄100~135岁(平均111.5±1.0岁)。百岁老人受检查者,排除肝、肾、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疾病。
作者:王泳胜;冯秀清;赵荣;郭勇;代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影响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10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70岁组31例,<70岁组75例。均在发病6 h内接受尿激酶150~2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7%及70.6%(P >0.05),4 w病死率分别是为6.5%及5.3%(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49±0.12,及0.51±0.14(P>0.05),出血并发症分别为45.1%及20.0%(P <0.01)。溶栓形始在0~1 h者,无一例死亡,1~3 h者病死率为4.5%,4~6 h者6.0%。血管再通者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分别是2.7%及12.5%(P<0.05),LVEF分别为0. 56±0.14及0.44±0.11(P<0.01)。结论 溶栓治疗AMI其疗效与年龄无关,而与血管是否再通密切相关;对无溶栓禁忌症的老年AMI实施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可行的,其效益超出治疗风险。
作者:刘纪改;穆伟;邱杰;郑晓寰;袁春媛;鞠远荔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