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男;吴硕东;苏洋
先天性胆管囊肿具有较高的恶变机会,早期诊断困难,即使手术切除后仍可能发生恶变;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现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手术,而LC术后切口肿瘤种植的报道引发了一系列关于LC术与切口肿瘤种植及潜在腹腔肿瘤播散危险性的讨论[1],现将3例“良性”胆道术后腹壁意外种植转移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华;杨珏;李楠;周立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肝胆外科、肛肠外科及新辅助化疗的进展,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netastases,CLM)的观点和理念也逐渐更新,尤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策略有各种不同的概念及论点,围绕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关于结直肠肿瘤2010、2011临床实践指南,以及近年来逐渐规范的新辅助治疗及其相关研究对降期以后行肝转移癌早切除疗效的认可,本文对这些新观点以及国内外的一些回顾性分析以及前瞻性研究的结果作一较全面的综述.
作者:倪俊声;周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7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切除术组和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术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总管切开取石加内引流术组;肝切除术组患者的残石率明显低于胆总管切开取石加内引流术组.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好,残石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智;江永强;张军;曹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b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免疫组化法测定p33ING1b蛋白在20例慢性胆囊炎及30例胆囊癌石蜡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及其与临床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p33ING1b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率为53.33% (16/30)明显低于胆囊炎的100% (20/2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胆囊癌中低分化组(25%)的表达明显低于高(76.92%)、中分化组(55.56%).结论 p331NG1b在胆囊恶性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程度随着分化级别的降低而减少,表明胆囊恶性肿瘤中存在p33ING1b功能的缺失.
作者:龚伟;张生来;杨勇;王雪峰;储冰峰;方国恩;毕建威;全志伟;刘颖斌;张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处理原则的演变及其效果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96~2001年和2004~2009年间我院收治的5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前阶段处理28例,其中术中即时修复11例,术后17例,术中修复以胆管端端吻合为主,后期修复以胆管-空肠Roux-Y吻和为主,后阶段处理22例,术中发现修复4例,术后18例,术中修复以胆管修复+T管引流为主,后期修复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延期手术预先进行胆管+腹腔引流,2月后再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52% (13/25)和90.9% (20/22) (P <0.05).结论 手术方式及手术者是提高修复率的主要因素,手术时机选择次之,术中发现以胆管修复术为主,后期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为主要术式,一期重建手术环境不成熟时要果断延期手术.
作者:黄强;刘臣海;王成;胡元国;汤志刚;邱陆军;王士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非手术治疗31例,11例行保留脾手术,其中单纯脾动脉结扎4例,脾部分切除6例,行介入栓塞脾动脉止血保留脾脏1例,无相应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很好的维持了脾的生理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浩瀚;欧松柏;羊茂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肝癌是世界上第23位的癌症死亡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癌的复发与转移仍是困扰众多肝癌研究者的重大难题[2].建立规范的肝癌标本库,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样本采集、储存和信息管理体系,保护肝癌的遗传资源,对于肝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作者:许戈良;荚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可切除的小肝癌术前PEIT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1月收治的67例可切除小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PEIT组(n=28)与Ⅰ期手术组(n=39)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细胞癌.对比两组标本间肿瘤坏死、纤维包膜、子灶、门静脉血栓、肝硬化等病理情况.结果 术前PEIT组较Ⅰ期手术组肿瘤坏死广泛、包膜形成率更高,且术前PEIT组中有28.6%的患者有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前PEIT组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0.7%、14.3%和25%,Ⅰ期手术组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1.3%、24.5%和36.7%;术前PEIT组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9%、78.6%、71.4%和53.6%,Ⅰ期手术组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7%、69.2%、61.5%和41%.结论 术前PEIT安全可行,并能显著降低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作者:晏建军;沈军;黄亮;周飞国;张向化;严以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肝胆外科病人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而作为物质与能量代谢调节的中心器官,肝脏功能不全甚或肝硬化,都会造成代谢过程的异常.营养不良在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中十分常见,而且还应当被视为是由腹水、食管静脉曲张以及肝性脑病引起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李勇男;吴硕东;苏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1引言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1].对于肝癌的治疗,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指出HCC的治疗目标包括:①治愈;②局部控制肿瘤,为移植做准备;③局部控制肿瘤,开展姑息治疗.
作者:张磊;钱国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肝脏外伤是腹部创伤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创伤类型,多发生于交通事故,意外坠落,以及刀刺等后.肝脏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损伤后出血凶险,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及胆汁腹膜炎,病死率很高[1].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共收治肝外伤病人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家文;汤永胜;刘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baidu.com;www.google.com)的方法,收集关于RFA与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个研究共1639例病人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评估.结果 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后1、3年总生存率相似(P>0.05);但手术切除在提高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RFA(P <0.05);RF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P<0.05).结论 虽然RFA治疗小肝癌无瘤生存率低于手术切除术,但其远期总体生存率与手术切除治疗相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振;钱叶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占位性良性病变、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多囊肝先被Bristowe于1856年提出,较单发性肝囊肿多见,可合并多囊肾,也有合并胰腺、肺、脾等囊肿.
作者:丛伟;周宁;陈静杰;洪德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各种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为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手术切除率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均有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其他肿瘤,肝癌的疗效远不尽人意.
作者:陈孝平;张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随着近年来肝癌诊断方法的发展及健康体检的普及,早期肝癌(米兰标准:单发病灶直径≤5 cm;多发病灶直径≤3 cm,数目≤3个)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在发达国家,早期肝癌已占肝癌初诊中的30%~40%[2],因此,如何治疗早期肝癌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王瑜;马宽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hild-Pgh分级和吲哚氰绿(ICG)15分钟潴留率(ICGR15)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开腹手术和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与ICGR15水平分组,总结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开腹手术治疗组105例,全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其中A级55例,ICGR15> 20%死亡1例;B级49例,ICGR15 10% ~20%和>20%各死亡1例;C级1例,ICGR15 10% ~20%术后恢复良好.消融手术治疗组20例,全麻下手术,A级、B级病人ICGR15不同,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在Child-Pugh分级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肝储备功能评估如ICG试验,有助于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杰;栗光明;王福顺;李澍;彭吉润;朱继业;冷希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发现的病例数不断增加.2002年9月- 2009年12月我院收治11例SPTP,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陈中;倪家连;刘鲁岳;刘晓明;郑宝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高尔基体糖蛋白- 73( Golgi Protein 73,GP73)又称Ⅱ型高尔基体膜蛋白(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2)和GOLM1,因其在SDS-PAGE中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7.3×104,所以称为GP73[1].近期研究表明,GP73在多种疾病中表达异常,但GP73与肝脏疾病,尤其同肝癌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且敏感性优于AFP.
作者:杨盛力;潘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是否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1月- 2010年5月间因肝细胞癌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 SAMe)和空白对照组.SAMe组患者术后连续5天静脉给予SAMe 1000 mg,其余术后治疗两组一致,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共有59例,SAMe组2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肝脏储备功能、合并肝硬化比例、切肝量、术中出血量以及肝门阻断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10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对照组明显高于SAMe组(8/30 vs 2/29;P =0.040).以肝门阻断时间大于15 min做分层分析后发现,SAME组患者术后第5和第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及术后胆红素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49;P =0.030;P =0.040).结论 腺苷蛋氨酸能减少肝切除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残留肝脏功能具有保护.当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大于15分钟时,其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苏昭然;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李建生;葛勇胜;余继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呈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其中约55%肝癌病例在我国,已成为我国第2位恶性肿瘤致死原因,可见我国肝癌高发的形势十分严峻.
作者:王志伟;刘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