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

马继民;曹道成;崔杰;程张军

关键词:胰管结石,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胰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4例病人均有上腹痛症状,1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14例病人中,1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其中10例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内置T型管引流,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上腹痛及合并慢性胰腺炎是胰管结石的主要临床特点,B超、CT及MRCP是诊断胰管结石主要的手段,手术治疗是胰管结石的佳方法.手术方式应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选择.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胰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胰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4例病人均有上腹痛症状,1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14例病人中,1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其中10例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内置T型管引流,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上腹痛及合并慢性胰腺炎是胰管结石的主要临床特点,B超、CT及MRCP是诊断胰管结石主要的手段,手术治疗是胰管结石的佳方法.手术方式应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马继民;曹道成;崔杰;程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荧光原位杂交新技术及其在胆道肿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从Pinkel等1986年在放射性原位杂交的基础上创建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1]技术以来,FISH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作者:刘付宝;李江涛;彭淑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梗阻性黄疸病人60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0例)及肠外营养组(30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肠外营养组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约为肠外营养组的1/4.结论 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加快降低高胆红素血症者的胆红素水平.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

    作者:陈文群;杨杰华;陈明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囊肝的外科治疗

    多囊肝是一种先天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系基因突变引起,故又称遗传性肝脏多发囊肿(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DPID),目前已确定与多囊肾基因PKD1、PKD2和多囊肝基因PRCKSH、SEC63有关[1].

    作者:张勇;刘颖斌;全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癌肝移植中国标准的探讨

    1 引言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的主要适应证之一.LT能同时去除肿瘤和硬变的肝组织,避免了残余病肝组织的恶变可能,是目前彻底、有效的治疗HCC的手段.

    作者:郑树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供肝热缺血损伤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损伤对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和移植组,移植组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热缺血0 min(WO)、热缺血15 min(W15)和热缺血30min(W30),其后建立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每组均为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和30 d处死,每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分别测定移植肝组织学、血清ALP和ALT变化.此外,移植组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观察长期生存率(>100d).结果 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术后血清ALP逐渐增高,14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术后第3 d、7 d、14 d、30 d血清ALP与供肝热缺血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并且恢复过程也延长.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ALT无显著性改变.W0、W15和W30术后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肝移植术后存在胆汁淤积,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明显加重胆汁淤积的程度.但是,供肝热缺血30 min以内造成的大鼠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并不影响预后.

    作者:张宝良;袁庆鑫;刘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小RNA与肝癌

    miRNAs是一类短序列、非编码、具有调控功能的单链小分子RNA,长约18~24 nt,早是1993年Lee等报道在秀丽线虫(C.elegants)体内发现的一种呈时间特异性表达的小分子RNA,即可调节线虫发育的lin-4,2000年Reinhart等又发现不同时期表达的let-7.

    作者:彭晓春;耿小平;赵红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胆管炎及结石复发关系的研究

    胆道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感染存在内在性联系已为临床及细菌学家所公认,但在胆道外科临床实践中尚有相当一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即使是有胆道感染的表现但经细菌普通培养、厌氧菌培养等均无细菌存在的依据.

    作者:孟翔凌;汪正广;韩文秀;祁义军;张磊;包文中;张震;李霆;王晓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防治的再认识

    随着国内肝移植病例数的积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的胆道吻合术式的应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和组成也在相应的出现变化,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和更新,防治策略和水平也在不断改进提高.

    作者:陈规划;易述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腺瘤样息肉(附2例报告)

    我们从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68例,其中对2例胆囊腺瘤样息肉的病人行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报告如下.

    作者:梁法生;董毅;张晓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管残留综合症20例诊治分析

    胆囊管残留综合症(CRDS)系指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留超过1 cm,且发生感染或复发结石乃至再生炎性小胆囊而出现症状者.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20例胆囊管残留综合症,现实以分析和讨论.

    作者:陈长义;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及价值

    门静脉侵犯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报道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44.0%~62.2%[1].PVTT是肝癌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根源;此外,癌栓阻塞门静脉,加剧门脉高压,继而引发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

    作者:王晓颖;樊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镜技术在医源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基础的内镜技术在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了1992~2008年在我院内镜中心行ERCP检查的30名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的资料,选择有内镜治疗指征的24例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ST),鼻胆管引流,塑料支架支撑等治疗.结果 24例接受内镜治疗的病人中,有胆漏5例,胆管狭窄19例.5例胆漏病人接受鼻胆管引流或EST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胆漏皆愈合,预后良好.19例胆管狭窄病例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支撑治疗,其中12例治疗11~19个月后狭窄消失,取出支架后平均随访2年内未再出现狭窄;另外7例疗效欠佳.结论 对于胆道损伤的病人,合理的内镜治疗可以使得病人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内镜治疗胆漏的效果优良.在胆管狭窄的病人,狭窄段的部位和长度对内镜治疗的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姜立;陈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32例胰腺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诊断方法,手术中的应对措施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中,治愈29例,死亡3例,病死率9.4%.单纯性胰腺损伤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7例.发生损伤性胰腺炎2例,胰瘘4例,假性胰腺囊肿2例,消化道出血1例,小肠梗阻1例.结论 剖腹探查是胰腺损伤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涂发玖;刘少均;贺继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术的术式选择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的术式选择,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法 回顾对116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LC,MC优于OC,而LC、MC之间无明显差别,术中的出血量LC<MC<OC,LC、MC中转OC基本相当.结论 LC、MC手术时间比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切口愈合优于OC,但胆囊切除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个体化治疗更为有益.

    作者:孙华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NF-kB信号能路对Livin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通过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信号通路对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ol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阻断NF-K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HBx基因后NF-KB信号通路被激活,Livin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PDTC加入后NF-KB信号通路被阻断,Livin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NF-K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上调Livin基因的途径之一.

    作者:梅勇;杨盛力;袁祖成;赵志辉;杨旭辉;周志林;罗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治疗胆总管结石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Olympus CHF P20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施行胆管探查取石术76例,其中直接置入胆道镜3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40例.结果 ①直接置入胆道镜者,取石后闭合胆囊管残端29例,置放胆囊管导管7例.取净结石3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者,取净结石37例,推入十二指肠2例,胆管切口出血中转开腹1例.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管12例,术后胆漏1例,引流1周愈合;应用胆囊管导管预防胆漏27例,术后7~24天拨管出院.随访1个月~2年无异常.结论 LC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施行胆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对胆囊管细小者,在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可扩大手术适应证.选择性放置胆囊管导管,有利于引流感染性胆汁,减轻胆道压力及胆管壁水肿,保障切开的胆囊管及胆总管顺利愈合.

    作者:尚培中;贾国洪;崔丽;李永庆;苗建军;李晓武;朱习琴;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管探查取石58例分析

    2005年10月~2008年2月我科共收治胆管结石病人509例.其中胆囊结石伴继发性胆管结石265例;原发性胆管结石148例;胆系术后胆管结石96例.

    作者:李界明;吴胜;张伟杰;葛继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28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病历资料.结果 524例手术顺利完成,4例因出血或胆道损伤而中转开腹.发病72小时以内手术396例,72小时以上手术132例,后者发生胆道损伤2例,中转修补胆道后治愈,发生胆汁渗漏2例,经引流后治愈.术后第1天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把握好手术时机非常关键,发病72小时以内手术效果较好.

    作者:杜立学;张煜;耿西林;吴武军;仵晓荣;刘青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

    1 历史回顾上世纪80年代肝脏移植开展的早期,中晚期肝细胞癌(下简称肝癌)常作为肝脏移植的适应证,结果5年生存率仅15%~36%.随着器官的紧缺,移植医生对肝癌是否作为适应证重新思考.

    作者:夏强;李齐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