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昕;罗蒙;王祥瑞;吴志勇
胆道术后是否有结石残留,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可观察胆总管上下端通畅情况,减少医源性胆道损伤,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遗留及帮助肝内胆管取石,对阻塞性黄疸原因诊断也有一定价值.本科从93年10月至2001年7月共行术中纤维胆道镜应用94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国庆;梁金荣;张伟忠;强荣;沈朝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囊造瘘是胆道外科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误拨胆囊造瘘管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介绍我院3例该类病人的误拨原因和处理方法.
作者:朱明德;邓永志;柯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胆管损伤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约为0.27%~0.81%[1].我院自1994年~2003年共发生胆囊切除术所致的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现分析如下:
作者:童波;崔昱春;张德江;沈志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管结石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越来越高[1].传统的胆道探查,术后残余结石率较高,有文献报告为48%[2].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术中及术后,能直接观察胆道、碎石、取石、扩张胆道、胆道冲洗等,从而推动着胆管结石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从1998年3月~2002年9月共对120例胆管结石手术病人采用此项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开运;高鹏;向国安;郑雄烈;周继舜;李煜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s,PIS)常见于远东、东南亚等地区,如在我国东南地区、台湾和香港地区及朝鲜、日本为高发区,而欧美国家罕见,又称为东方肝胆结石病.由于反复发作、需要多次手术、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有关病因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者已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从病因学方面寻求解决防治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捷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与β-葡萄糖醛酸酶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作者:韩文秀;孟翔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发病原因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CC病例,分析术前、术中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22例中有9例(40.9%)发现胆固醇息肉、颗粒,或结晶.术中见胆囊穿孔 5例(22.7%).2例在胆总管内发现漂浮的微小结石.结论胆囊内未被发现的微小结石可能是ACC发病的主要原因,ACC穿孔率高,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孙立波;季德刚;杨永生;房学东;张德恒;郑泽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尽管近年肝脏移植、局部治疗等技术迅猛发展,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肝癌疗效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肝癌切除后的总5年生存率可达50%左右.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有经验的单位肝切除手术死亡率在5%以下,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作者:叶青海;钦伦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使用生长抑素改变细胞周期状态,观察离体和在体状态下,人胆囊癌细胞株和裸鼠移植瘤对细胞增殖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离体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MTT法观察生长抑素影响细胞周期后胆囊癌细胞对DOX敏感性的变化;再构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采用腹腔注射方法给药,分别观察生长抑素和阿霉素在单独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下,胆囊癌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生长抑素诱导胆囊癌细胞生长停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能明显降低癌细胞对DOX的耐药性(P<0.05);胆囊癌裸鼠移植瘤对单独作用阿霉素有耐受性.联合用药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生长抑素在在体状态下的化疗增敏作用呈现浓度一效应依赖现象.结论影响胆囊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状态能够提高离体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全志伟;李济宇;张强;刘建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分析12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112例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108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10.8%的病例有结石残留;13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治疗效果优良者占93%.结论肝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结石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治疗.
作者:余华;曾令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并总结有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邵逸夫医院2000年连续施行LC的1532例病人,对比分析老年组(≥65 y,n=196)与非老年组(<65y,n=1336)的病程、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伴有心电图异常及合并症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例中萎缩性胆囊炎及伴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8.67%及3.07%(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及1.57%(P>0.05),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46 d及4.14 d(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3 d及1.96 d(P<0.05),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虽然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合并症多,胆囊病变重,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更高,但只要正确掌握老年人LC的适应证,积极进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加强术中及术后的监测,老年人行LC的安全性与非老年人相近.
作者:周建春;牟一平;蔡小燕;徐晓武;朱玲华;陈定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囊癌是恶性程度高、常见的胆道系统肿瘤,发病隐匿,预后极差;手术切除是唯一对其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治性切除甚至扩大切除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但胆囊癌扩散方式的研究报道不多,而且胆囊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尚未制定,本文就胆囊癌的扩散方式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朱爱军;石景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92年1月~2003年5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092例,其中经T管造影证实有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并用OLYMPUS-P20型纤维胆道镜为其进行了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下取石治疗共182例(其中外院转入46例),结石取尽率85.1%.
作者:王旭;唐彤;邹坤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完全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早期EEN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180~22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EEN组、TPN组及假手术(S)组,成模后分别行TPN过渡至EEN、TPN及正常喂养.检测2周后实验动物死亡率、胰腺病理学和血清淀粉酶、CRP、IL-1β、IL-6及TNF-α的水平.结果1. EEN和TPN组间动物死亡率、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腺病理改变类型及程度相似;2.EEN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TPN组(p<0.05),而两组间TNF-α及IL-1β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EEN并不会加重SAP大鼠急性期胰腺组织和系统的炎性反应,并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或降低感染性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张敏杰;王成友;詹勇强;倪勇;高海斌;唐远志;程书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是一难点,尽管对其认识、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提高,但如何降低术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仍有困难.现将我院外科自1998年8月至2002年2月应用胆道镜和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4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彩新;李树鉴;朱法清;李泰辉;黄虹;刘日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1952年Sanes[1]报道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以来,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一直是临床肝胆疾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献报告肝胆管结石症中并发肝胆管癌约占总病例数的0.36%~10.6%[2],本院10年来统计的比例为6.01%.由于该病发生在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上,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近年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诊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黄长玉;蔡欣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术后胆管残留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T管造影或纤维胆道镜诊疗后判定为难以取除的胆管残留大结石23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并对碎石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血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次性碎石取石成功17例,2次碎石取石成功3例,3次碎石取石成功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成功率95.65%(22/23).碎石治疗前后相关检查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术后胆管残留大结石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礼侠;邹滨;陈亚萍;陈萍;陈弋生;何国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secondary choledocholithiasisi,SCL)是胆囊结石的较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0年至2003年共收治继发性胆总管石33例,获得粗浅的诊治体会:
作者:金凯;吴继敏;徐定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胆石症的治疗已进入微创外科时代,而绝大部分的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治疗完成.本文综述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王宏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在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年龄等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建立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在15个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中,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导致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用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6%和71%;在前瞻性观察的159例腹部手术病例中,此模型理论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84%和84%.结论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金中强;赵根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往往为结石、胆管狭窄、肝实质病变三者共存,并相互影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肝切除完全切除了病变的肝脏、狭窄的胆管和清除了结石,符合已成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佳手段.尤其是肝内区域性结石行肝切除更为适宜[1].本科1993年1月~2003年11月对17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相应部位肝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庚;陈永标;谈景旺;程俊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