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重;曾凡军;唐礼功;谢森;汪训实;卢绮萍
检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探讨IL-10在AOSC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46例AO SC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 AOSC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6、12 d血清IL-10浓度分别为356.9±31.6 pg/ml、298.5± 27.4 pg/ml、192.4±26.1 pg/ml、106.3±24.2 pg/ml,健康人血清IL-10浓度为92.5±21. 6 pg/ml.与健康人比较,AOSC患者入院时血清IL-10明显升高(P< 0.01),术后第1、6、12 d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10参与 AOS C的病理过程,血清IL-10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作者:戴东;汪根树;谭小宇;张立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欧美国家丙型肝炎相关的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癌)已经迅速取代酒精性肝病和乙型肝炎成为目前肝脏病中的主要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HCV-RNA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 以前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大部分是丙型肝炎(HC).约80%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将成为慢性肝炎,至少20%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带病毒20年后,超过10%的丙型肝炎患者将发生肝功能衰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已确定的可致肝细胞肝癌的危险因子1.欧美国家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HCV感染较为常见,一组多移植中心722例肝移植患者的研究资料发现,25% 的移植患者血清-HCV阳性2.丙型肝炎不断地从慢性肝炎发到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当一部分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肝功能衰竭时,只有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
作者:李启勇;郑树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急性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但巨大胆囊结石致胆囊慢性穿孔且造成肝右动脉自发破裂反复大出血极为罕见,此例又被误诊为“冠心病“值得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刘文国;许元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保守治疗的评估.方法回顾性总结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对各种治疗方法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27例患者中,6例行保守治疗,术后病死率为66.6 %(4/6).2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填塞缝扎术,单纯填塞缝扎术.其病死率分别为25.0%(1/4),44.4%(4/9),75.0%(6/8).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患者采用肝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和有效的,保守治疗的患者选择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朱为群;唐先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和单纯肝移植手术一样,术中和术后需要注意和处理的问题就是创面出血,但与单纯肝移植比较,肝肾联合移植的危险性则更高些.
作者:刘安重;曾凡军;唐礼功;谢森;汪训实;卢绮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发生于手术中的胆管损伤,国内资料报道95%以上的胆管损伤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国外资料报导92.5%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而胆管损伤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后果,尤其治疗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本院1978~2000年共行胆道手术2 67 8例,发生胆管损伤18例,现就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作一概述.
作者:许斌;沈世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伴发热畏寒一月余入院.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Murphy's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B超示:胆总管见絮状回声 ,占位可能.CT提示:肝内胆管及胆囊轻度扩张,未见明确胆总管占位.ERCP因乳头水肿, 胰管显影正常,胆管未能显影.MRCP提示: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扩张,右肝管及肝总管内见大小不等的低信号影,胆囊明显增大积液,内未见结石影响,胆总管中段有截断现象.化验肝功正常,CEA、CA19-9、AFP均正常.于2001-3-2在全麻下行胆总管中段癌根治性切除、胆管取石、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见:无腹水,肝脏色泽大小等正常,胆囊显著肿大,大小约3 cm×5 cm×12 cm,肝总管直径约 2cm,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可触及一约1.5 cm×2 cm大小质硬肿块,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及肿大淋巴结,右肝动脉骑跨在肝总管前方.术中将右肝动脉游离后切断结扎,探查肝总管,见肝总管及右肝管内少量小串珠状色素性结石,肿瘤位于胆囊管开口之胆总管侧 ,突入胆管腔内.术后病理:肝外胆管腺癌, 中低分化,侵犯神经,慢性胆囊炎.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张宝华;张柏和;彭林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46例慢性胰腺炎(CP)临床资料.结果病因:胆源性18例(39.1%),酒精性7例(17.4%),创伤性3例(6.5%),急性胰腺炎5例(10.8%),原因不明12例(26.1%).主要临床表现:疼痛43例,脂肪泻1例,体重下降10例,包块6块,黄疸11例,糖尿病2例. 除2例经ERCP十二指肠乳头的肌切开术外,44例行外科手术,42例症状缓解,2例无效,2例死亡.结论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应根据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选择个体化术式,着重于解除疼痛、处理原发病及并发症.
作者:许业传;耿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科1995年1月-2000年9月共诊治急性胆囊炎并胆囊化脓、坏疽、穿孔的重症急性胆囊炎5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瑞岗;张雪松;李奎;保红平;方登华;刘天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院2000年1月~7月,有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床积液 ,导致术后发热、腹痛及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引流,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建桥;邓明福;彭立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常温下阻断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不同时期肝脏的变化,探讨肝脏的温缺血时间.方法常温下阻断Wista r大鼠入肝血供30 min、45 min及60 min,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肝血窦内皮组织的超微结构,肝酶学指标ALT、AST的改变.结果常温下鼠肝血流阻断在45 min内肝脏的改变为可逆性改变.肝脏酶学A,B,C组ALT,AST明显高于正常(P<0.01),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AL T,AST高于A、B组(P<0.01),D组正常.结论常温下阻断Wistar大鼠入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的温缺血时间可达45 min,而不出现肝脏结构改变.
作者:范应中;王汴云;王稼祥;赵永福;张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在各移植中心广泛应用后 ,使得肝脏移植由临床试验阶段正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临床应用新纪元.时至今日,临床原位肝脏移植(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OLTx)在大多数学者的观念中已成为现阶段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方法,肝移植术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推动了存活率的不断提高. 许多先进国家的大医院中,OLTx已成为常规手术,术后一年存活率90%,部分中心的5年成活率已达70%以上1.近年来,虽然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但肝移植术中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仍然是肝脏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移植肝供血管道的完整性在肝移植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其中,又以维护肝动脉系统的完整性为困难2 .
作者:吴天鸣;杨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临床肝移植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国内肝移植总数已超过400例,长存活时间已超过7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浙江大学附属一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等单位,肝脏移植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临床治疗手段.近两年来,一些中心的1年生存率据初步统计已达70 %以上,有些基层医院也进行了初步尝试.概括起来,我国肝移植近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突破:①移植例数逐年增加,疗效稳步提高;②手术指征逐渐明确、优化;③手术方式多样化,与世界肝移植技术的进步逐步接轨.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已逐步成熟,并开始有自己的经验;⑤麻醉、介入治疗、术后监护及实验室检测水平有明确提高;⑥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已积累较系统的经验.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肝脏移植已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作者:黄洁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院1991-2000年共收治外作性肝破裂4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中经腹腔放置四氟乙烯(tetrafluoroeth lene,TFE)胆道内支架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例经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下的胆总管,向肝内胆管探查,开通被肿瘤阻塞的胆管,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支撑肿瘤狭窄段胆管,做姑息减黄治疗.本组共放置Wilson-Cook公司的ST-2胆道内支架20根.其中5例于左、右肝管各放一根,引流全肝;7例仅放置1根,引流半肝(右肝管 6例,左肝管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退顺利, 生存质量好.术后无黄疸生存时间3月~2年以上.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中经腹腔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是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内引流效果确切,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新;尹卫民;丁义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的利弊、可行性及时机的选择.方法施行胆囊切除549例,其中急诊切除256例,包括入院立即手术和保守治疗无效改转手术;延期手术293例,即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或病情控制好转后手术,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急诊手术难度大,时间延长、术后胆瘘与切口感染稍增多外,术后远期并发症、效果、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但前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少,无保守治疗失败之虞.结论急诊手术的利多弊少,是可行的,时间宜早,尽量在发病72 h内进行 .
作者:梁安林;王海东;周开伦;何孟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NO、ET1等在胆石性胆道梗阻病程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胆石性胆道梗阻患者,按黄疸发生时间、血内毒素检测结查、有无急性胆管炎分组比较NO、ET内毒素和肝功能变化关系. 结果梗阻性黄疸Ⅰ、Ⅱ组NO与ET1呈负相关;Ⅲ组NO与ET1 呈负相关.内毒素阳性组、有胆管炎组:NO与ET1无相关关系.结论①胆道感染、内毒素等导致NO与ET1的协调关系紊乱、NO的正常保护机制受损,这在胆道梗阻所致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等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②检测比较NO/ET 的变化关系,可能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肝储备功能的参考指标.
作者:雷正明;黎靖;杨文君;李代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1年3月收治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结石伴重症胆管炎46例,全部急诊手术,术后胆管冲洗或胆镜取石.其中再次剖腹行肝叶或段切除33例.结果取净结石41例,33例再次手术残石率为12.1%,总计全组结石残存率为10.9%,平均随访13月,效果满意.结论首次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再次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朱锦德;邵初晓;吕昕亮;章涛;方基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63年3月Starzl教授在美国为一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作了首例原位肝移植以来,肝移植已历经了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推广发展和创新阶段,肝移植例数以每年数千至上万例次的速度发展,新的手术方式和技术,经过改良的保存技术,以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使临床肝移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肝移植中心取得了术后1 年存活率90%以上,5年存活率70%以上的成绩.
作者:朱继业;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损伤外科治疗的分级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近年来84例肝损伤治疗情况.其中,Ⅰ级12例,Ⅱ级26例 ,Ⅲ级32例,Ⅳ级6例,Ⅴ级8例.非手术治疗18例(占总数的22.6%);手术治疗65例,单纯肝组织缝补42例,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21例,碘仿纱条填塞2例.结果临床痊愈75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死亡7例,总病死率8.33%,分级病死率:Ⅰ~Ⅱ级0%,Ⅲ级6.25%(2/32),Ⅳ级0%,Ⅴ级62.5%(5/8).结论肝损伤应实行分级的外科限时处理,Ⅲ级以下损伤可适当保守治疗,Ⅲ级或其以上损伤应强化抗休克措施,依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创止血,合理引流,防治并发症.
作者:周载平;胡泽民;余元龙;常晓健;陈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