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重症胆管炎100例临床分析

姚希平;刘从爱

关键词:老年人, 重症胆管炎, 现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 感染疾病, 病死率, 发病, 胆道
摘要:重症胆管炎(ACST)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而老年人ACST发病更加急骤,病死率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共收治60岁以上符合ACST诊断标准者[1]100例,现报告如下.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总结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140例无胆管损伤的实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5±35分钟,术后136例病人翌日可在扶助下下床活动和开始进食,术后住院3~5天.1例发生胆漏和1例局限性腹腔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因严重粘连解剖变异而中转开腹手术也痊愈,均无胆管损伤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从造成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着手:①技术及人为因素;②对手术困难估计不足和适应症选择不当;③炎症粘连;④结石嵌顿;⑤解剖变异;⑥未能果断中转开腹手术;认真做好预防胆管损伤的工作.

    作者:吴一武;崔敏;梁晖;梁建深;李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柠烯-辛酸甘油酯和二甲基亚枫序贯灌注溶解胆囊结石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 取外科手术中胆囊结石30枚,放入3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胆囊中,并分为Ⅲ组.组Ⅰ给予30%柠烯-辛酸甘油酯和30%二甲基亚枫序贯灌注,组Ⅱ和组Ⅲ分别将两药单独灌注,72h后取出结石,测量用药前后结石重量.结果 组Ⅰ效果好,组Ⅱ次之,组Ⅲ差,结论序贯灌注具有良好的效果,优于单独灌注.

    作者:曹化祥;汤丽咏;温新元;田明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9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分为2组,一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90例(下称肝段切除组),另一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108例(下称胆管切开组).结果 随访肝段切除组优良率为92.54%,胆管切开组优良率为68.61%.肝段切除组较胆管切开组术后残石率低(8.96%:27.91%,P<0.05);症状复发率低(13.43%:32.56%,P<0.05);再手术率低(0%:10.47%,P<0.05).结论 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残石发生、症状复发和再手术率,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敏;卢永明;朱正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改良Whipple法消化管重建救治钩突十二指肠破裂

    1999年7月3日笔者将经典Whipple术中消化管重建的三个吻合口改良成二个,运用于1例胰钩突十二指肠破裂患儿的手术救治,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汪兆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预防胆道复发结石降低胆道再手术率

    迄今,肝胆管结石的再手术率高,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手术的原因很多,其中复发结石是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至今尚无鉴别残余结石与复发结石的统一标准,加上两种结石的处理的方法相同,以致临床医生常不重视两者间的鉴别,甚至都笼统的称作残余结石,但要降低再手术率,应该正视复发结石的存在.文献中关于复发结石率的报导很少,香港玛丽医院报告复发结石率为16%[1].我院126例手术病人平均随访时间6年,复发结石率为5.6%,占本组各种原因再手术病人的31.8%(7/22).

    作者:王子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处理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28岁~79岁.12例发生于本院,9例由外院转入.其中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6例.

    作者:宋景暄;田景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被认为是胆道外科中(除肿瘤外)常见、复杂、棘手、难治疾病之一.自80年代纤维胆道镜的问世及技术不断改进为胆道结石或残留结石的治疗开辟了一条较理想途径,为胆石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自1994年7月,我院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90例,效果满意.

    作者:谢昭雄;许国平;洪建文;黄振添;孙卫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目的 总结19年来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9年来纤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病例.在2517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A组,术中纤胆镜取石者1162例,B组,术后经胆道引流管窦道治疗者1228例,C组,术后切开永久性皮下通道治疗者127例.结果 A组配合肝段切除结石取尽率94.4%,B组结石取尽率85.6%,C组结石取尽率92.1%.结论 纤胆镜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应强调外科手术相结合,争取在术中结合病灶切除等方法提高结石取尽率.手术建立永久性皮下通道,对复发结石的治疗和减少再次手术有重要作用.

    作者:田伏洲;张炳印;赵铁军;胡兵;黄大熔;胡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irizz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目的 对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94~99年间3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回顾研究.结果 3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单纯胆囊切除、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或肝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肠内引流术.术后无胆管狭窄、胆瘘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诊断困难,应及时手术,据分型不同采用相应手术方式.

    作者:史光军;胡义利;姜远辉;李哲夫;李占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4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感染中严重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直为临床所重视.现就我科近年来4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敬民;孙登群;吴中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清转氨酶的水平变化及原因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电刀与剪刀切除胆囊术后血清ALT、AST水平变化,探讨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方法 1999年11月收治的69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对照组)34例,剪刀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两组术中的气腹压均设定在2kPa,均于术后第1、5天测定血清ALT、AST水平.结果 A组(电刀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AST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B组相比,电刀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LC术中局部肝组织的热电损伤是术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原因.2kPa的CO2气腹压未构成肝细胞实质性损害,对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影响较小.

    作者:周正东;陈训如;罗丁;韩江;李涛;余少明;李胜宏;毛静熙;王斌;王跃力;刘成;何玲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胆总管前壁十二指肠后壁V形切除吻合治疗胆总管下段狭窄疗效分析

    1993年3月~1997年3月我们收治胆总管下段狭窄、胆总管扩张>2厘米以上,年龄在41岁至78岁共93例,分为A、B、C三组,采用不同的胆肠吻合方法,对三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社芽;龙桃清;唐向东;谢小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

    作者:陈汝福;邹声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胆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1992~1997年间7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采取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①认为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及肝功能受损有密切关系.②术前行减黄手术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P>0.05).③外引流术作为姑息手术并不理想,内引流术才是减黄的理想方法.④完全性胆道引流手术和部分胆道引流手术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新俊;王晓云;莫一我;孙志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栓塞有12例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栓塞,防止胰瘘作用确切.1993年初至1997年8月,我们开展12例,现结合临床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王爱民;苏杰;吴文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年龄因素分析/Wilson's病的诊断附30例分析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重复胆囊管伴右侧副肝管畸形1例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右肩胛部放射痛7年入院.7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疼痛放射至右肩胛部.伴畏寒、发烧,恶心和呕吐,无黄疸.

    作者:雷泽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胆囊牵引复位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由于操作环境为二维视野及操作空间的不适应,LC术肝外胆道损伤率较OC术高,达1.4~2%[1,2].我院总结了前3000例LC术的经验和教训,自1998年1月起,推广胆囊牵引复位法来判断分离Calot三角,共完成LC术1856例,结合细致操作,无1例肝外胆道损伤,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陆星石;姜湘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手术器械与纤维胆道镜对胆管结石探查效果的比较观察

    我院在1998年7月~1999年12月间,在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35例胆管结石手术中,采取术中器械取石后,运用OlympusP-20型纤维胆道镜作辅助诊断和取石治疗,显著降低术后残石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安全;翁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 提高老年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总结1989~1999年手术治疗69例老年肝胆管结石,分析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69例患者,65例治愈,4例死亡,并发症19例.结论 老年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年龄不是手术与否的重要因素,应早期手术,力求有效的简单术式,处理并存病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十分关键.

    作者:罗晓念;陈权;陈贵银;米自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