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祥;汤丽咏;温新元;田明国
目的 探讨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997年7月至1999年9月所收治的3例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结果 1例死亡,2例痊愈出院.结论 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由总胆管先天薄弱、远端结石嵌顿、管壁缺血等原因所致.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卫.腹部B超有助于诊断.化脓性胆管炎在抗休克过程中出现好转→恶化→再好转时,可考虑胆总管自发性穿孔.治疗作胆道外引流或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
作者:王安龙;薛冰;郭卫刚;王勇;周新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目的在于避免气腹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避免穿刺可能造成的损伤.
作者:赵少勇;林斌;刘登文;朱明;徐良;陈历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为探讨Mirizzi综合征在临床上的一种新的、合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中行胆囊大部份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术及胆管瘘口修补术10例,胆囊切除术及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6例.结果 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痊愈22例(78.6%),良好4例(14.5%),欠佳2例(7.1%).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应作不同的处理和治疗.
作者:严启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8年间收治胆道大出血6例,均采用腹腔动脉和选择性肝右或左动脉造影,随即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 6例患者经这种方法治疗,出血立即停止.其中有一例患者由于再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所有患者均存活,随访半年~5年无再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手术比较,栓塞治疗具有显著优点.
作者:柴新群;王春友;郑启昌;冯贤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分为2组,一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90例(下称肝段切除组),另一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108例(下称胆管切开组).结果 随访肝段切除组优良率为92.54%,胆管切开组优良率为68.61%.肝段切除组较胆管切开组术后残石率低(8.96%:27.91%,P<0.05);症状复发率低(13.43%:32.56%,P<0.05);再手术率低(0%:10.47%,P<0.05).结论 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残石发生、症状复发和再手术率,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敏;卢永明;朱正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28岁~79岁.12例发生于本院,9例由外院转入.其中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6例.
作者:宋景暄;田景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胆道结石的外科治疗是多方面的,医生能在不同的结石部位,不同的医疗设备掌握不同的技术,又在不同的经济情况下应付自如者,才是一个处理胆道结石好的外科医生,现就个人浅见,试述如下.
作者:刘家奇;陈希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于1998至1999年对36例难处理的结石性胆囊炎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群;邓明福;王克成;彭立勋;林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在1998年7月~1999年12月间,在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35例胆管结石手术中,采取术中器械取石后,运用OlympusP-20型纤维胆道镜作辅助诊断和取石治疗,显著降低术后残石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安全;翁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用于胆囊疾病(结石、炎症、息肉、腺瘤等)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国内自1991年开展LC以来,目前在大中型医院已迅速开展,但是由于胆囊疾病严重、复杂及术者原因,术中、术后并发症较高;虽然近几年随着LC技术的逐步完善,器械的不断更新及专业腹腔镜外科医生的培训,并发症有所下降,然而LC带来的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处理不当可导致复发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不良后果.本文总结我科自1997年2月1999年10月68例行LC的患者,就LC引起胆管损伤的处理和预防加以分析.
作者:邓贵生;张孟尚;秦建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病情复杂,病人全身条件差,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确切的手术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1981年至1999年12月,我们共对58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进行了再手术处理.对其中5例选用了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撑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熊剑平;高静涛;李庆怀;何晓东;孙喜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临床上一般将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前者又以左右肝管汇合部为界,将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成分为胆红素钙,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七十年代以前曾是我国胆石病的主要类型,目前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仍较为常见.继发性胆管结石,是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引起,近二十年来,随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率上升,继发性胆管结石明显增多.
作者:雷正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9年7月3日笔者将经典Whipple术中消化管重建的三个吻合口改良成二个,运用于1例胰钩突十二指肠破裂患儿的手术救治,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汪兆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浙江省为胆道结石,尤以胆色素结石的高发地区,许多病人经过2~3次手术,甚至多达5次手术的痛苦,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胆道病人再手术痛苦,回顾近8年我院胆道再手术原因,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余瑞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重症胆管炎(ACST)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而老年人ACST发病更加急骤,病死率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共收治60岁以上符合ACST诊断标准者[1]10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希平;刘从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道高压对正常及冠脉狭窄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 利用自制胆道高压模型及动物活体心脏插管技术使用冠状动脉节段阻力测定的方法.结果 急性胆道高压使正常冠脉组平均动脉压(Pa)及左室压(lvsp)先升后降双相变化而冠状动脉流量(Fcx)相对恒定.但使冠状动脉总阻力(R)及心外膜血管阻力(R1)降低P<0.01.减压后数值恢复.在冠状动脉狭窄组胆道加压使Pa Lvsp Fcx均减低P<0.05,减压后Lvsp不能恢复加压前水平.而冠脉总阻力R及心内膜血管阻力R2明显增高P<0.01.结论 ①急性胆道高压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节段阻力的改变.②正常犬急性胆道高压引起心脏功能改变是可逆的.冠状动脉狭窄犬单纯急性胆道高压可加重心功损害导致不可逆性改变.
作者:牛力春;马庆久;李艳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 取外科手术中胆囊结石30枚,放入3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胆囊中,并分为Ⅲ组.组Ⅰ给予30%柠烯-辛酸甘油酯和30%二甲基亚枫序贯灌注,组Ⅱ和组Ⅲ分别将两药单独灌注,72h后取出结石,测量用药前后结石重量.结果 组Ⅰ效果好,组Ⅱ次之,组Ⅲ差,结论序贯灌注具有良好的效果,优于单独灌注.
作者:曹化祥;汤丽咏;温新元;田明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
作者:陈汝福;邹声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肝胆管结石仍然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近10多年来,对肝胆管结石的认识深化,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1983~1999年,我科收治各类肝胆管结石3000余例,其中施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1300例,各类肝叶(段)切除800余例,其中80%病例经过3月~17年的随访,残石率17%,无胆管炎,效果优良者占90%.
作者:吴金术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