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藤酮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

韩威;宫萍;常明;张瑜;张颖;王秋艳;胡轶虹;胡林森

关键词:PC12细胞, 鱼藤酮, 蛋白质组学, 细胞毒性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神经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5 μmol·L-1鱼藤酮实验组,持续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DIGE)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表达信息;通过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MTT法显示鱼藤酮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鱼藤酮实验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表现为核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性凋亡改变,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IGE分析软件提示实验组点298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4),点447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9 5).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结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参与细胞损伤,可能成为神经防护药物作用的靶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rhKD/APP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rhKD/AP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及rhKD/APP小中大剂量(4.5、9.0、18.0 mg·kg-1)组.测定实验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肝重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rhKD/APP小、中、大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中MDA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有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rhKD/APP小、中、大剂量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较轻,且随着rhKD/APP剂量增加肝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结论:rhKD/APP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馨木;贺巾超;杨莉莉;张赢予;董文;侯立中;颜炜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提高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精神状态.结果: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MA、BI和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 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HAD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Pearson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L的提高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ADL能力.

    作者:蔺勇;张扬;殷淑萍;齐文华;冯加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ercoll密度离心富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C前体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费用低的富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DC)前体细胞的方法.方法:Ficoll-Hypaque液常规分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5%Percoll密度离心,比较Percoll分离后的低密度层细胞(B组)、高密度层细胞(C组)及未经Percoll分离细胞(A组)的细胞分类、诱导后CD1a、CD86表达.结果:55%Percoll混悬液分离后的B组细胞中早幼粒和中幼粒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A组(P<0.05)和C组细胞(P<0.01),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少于C组,较A组也有所减少.B组细胞经诱导14 d后CD1a、CD86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C组细胞和A组细胞(P<0.01).结论:经55%Percoll混悬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提高DC诱导的比率,且该方法无毒、费用低、易操作、分离细胞数量大,可充分满足临床DC的回输需要.

    作者:李杰;邵明柏;康丽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已成为肺部疾患必需的检查手段,尽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但仍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作者对纤支镜检查情况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原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喜平;陈树;杨志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教职工体检中发现急性心肌梗塞1例报告

    2006年5月10-31日本院为教职工体检过程中发现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赵羽;吕利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VAD、M2和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VAD、M2和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及意愿分为3组:VAD治疗组15例,M2治疗组19例,MP治疗组11例,经MP、M2方案治疗无效或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难治/复发MM患者18例.结果:初治MM患者VAD方案组完全缓解例数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例数11例(73.3%);M2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1例,部分缓解例数11例,总有效例数12例(68.2%);MP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0例、总有效例数5例(45.5%);VAD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P组和M2治疗组(P<0.05).难治/复发MM的VAD方案组完全缓解率1例(5.6%),部分缓解8例(45.0%),总有效例数9例(50.0%).结论:在初治、难治/复发MM患者中,VAD方案缓解率高,起效快,骨髓抑制轻,不影响肾功能,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的一线首选方案.

    作者:姚程;刘峰;姜振宇;康丽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DNA分析

    目的:探讨内蒙古朱开沟古代居民的遗传关系.方法:对9例保存较好的个体牙齿的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进行扩增和测序,与内蒙古饮牛沟古代人群及现代亚洲人群对比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推测单倍型类群归属.结果:获得7例朱开沟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基因组高可变一区364 bp的序列,共检测出15个突变位点,界定7种单倍型,并归属到单倍型类群.结论:朱开沟古代居民在母系遗传上与其后的饮牛沟墓地古代居民及现代内蒙古地区人群关系密切,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具有连续性.

    作者:王海晶;常娥;蔡大伟;张全超;周慧;朱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与鱼肝油酸钠联合应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常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多采用硬化疗法,如5%鱼肝油酸钠或平阳霉素单一注射治疗.1999年起本院采用上述2种药物联合注射治疗血管畸形106例,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高蔚虹;刘雁;曲晓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4种古DNA抽提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寻找到一种简便、快速、可靠、有效的古DNA抽提方法.方法:选择基于硅粒法和硅离心柱法的四种抽提方法(方法A: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Method;方法B:Ceneclean Method;方法C:QIAamp Method;方法D:Modified QIAquick method))分别抽提5个距今约4 000年的古绵羊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成功与否,根据扩增成功率判断抽提方法的优劣.结果:4种方法的扩增成功率从20%~100%,基于硅离心柱法的抽提效果(60%,100%)明显的优于基于硅粒法(20%,40%),其中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Method的效果差(20%),Modified QIAquick Method的效果好(100%).结论:Modified QIAquick Method方法使用Centricon(R)超滤管浓缩DNA抽提裂解液,结合硅离心柱进行DNA纯化,能有效去除PCR抑制物,同时得到较好的古DNA模板.

    作者:蔡大伟;王海晶;韩璐;李胜男;周慧;朱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lC-3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lC-3和NF-κ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lC-3和NF-κB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lC-3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表达,阳性表达率74%(23/3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阳性表达率40%(4/10),Ⅱ级阳性表达率81%(9/11)、Ⅲ级阳性表达率100%(10/10).NF-κB在癌细胞的胞浆内表达,阳性表达率83%(26/3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阳性表达率60%(6/10),Ⅱ级阳性表达率90%(10/11),Ⅲ级阳性表达率100%(10/10).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有1例ClC-3表达弱阳性,NF-κB表达均为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lC-3和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结论:ClC-3和NF-κB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增殖有关.

    作者:汪岩;康劲松;王心蕊;王医术;李洪岩;李扬;孙连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血压水平分为A组BP1(140/90 mmHg≤BP<160/100 mmHg)72例;B组BP2(160/100 mmHg≤BP<180/110 mmHg)55例;C组BP3(BP≥180/110 mmHg)37例.每组按RHR分为RHR1组(RHR<60次·min-1)、RHR2组(60次·min-1≤RHR<70次·min-1)、RHR3组(70次·min-1≤RHR<80次·min-1)和RHR4组(RHR≥80次·min-1).入选患者空腹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径(CAD).结果:RHR4组的GLU、TC、TG、BSP均高于RHR1~RHR3各组(P<0.05或P<0.01);RHR4、RHR3组与RHR1、RHR2组比较TMT增厚、CAD增大(P<0.05或P<0.01).结论:随着RHR的增加颈动脉IMT和CAD的数值有明显的增加,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春艳;孙捷;王桂茹;赵艳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扑热息痛致肝细胞损害2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7岁,高热伴周身不适3 d,发热时体温39.2 ℃,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无腹泻、腹胀及厌油感.

    作者:黄英华;武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0%硝酸银联合锡类散治疗轻型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观察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达20%,居口腔黏膜病首位.临床类型分为轻型、重型和庖疹样,其中轻型RAU多见,约占该病的80%.本文作者采用10%硝酸银联合锡美散治疗轻型RAU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肾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尿红细胞数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17例(B组)和中重度中毒组13例(C组),健康对照组30例(A组)为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BUN、Scr、尿红细胞数、尿蛋白半定量(PRO).结果:与A组比较:B组BUN、Scr无明显变化(P>0.05),C组的血BUN和Scr均升高(P<0.01和P<0.05);尿蛋白阳性率、血尿阳性率B组分别为42%和59%,C组分别为91%和92%,C组的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5或P<0.01);B组无肾功能不全患者,C组肾功能不全患者7例(53.8%).结论:多数AOPP患者的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度的仅表现尿蛋白阳性和血尿阳性,严重的出现肾功能不全.AOPP患者应该监测肾脏指标并进行保护肾脏治疗.

    作者:殷显德;李洪军;孙晓莉;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学生入学体检发现马凡氏综合征1例报告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是由法国医生Marran于198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少见的全身结缔组织病,故名为马凡氏综合征.该病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

    作者:朱冬元;耿志辉;孟令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Ovid数据库使用指南

    Ovid技术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数据库,目前已推出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包括临床各科专著及教科书、循证医学、医学MEDLINE、EMBASE以及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提供60多个出版商出版的科学、技术及医学期刊1 000多种,目前可使用LWW出版社出版的被Ovid数据库收录的251种与医学相关的核心期刊全文及OUP 50种期刊专辑》收录的牛津出版社出版的50种核心期刊.本文主要介绍Ovid数据库不同检索途径即关键词途径、著者途径、篇名途径及期刊途径的使用方法,并对主要检索工具进行解释,同时对如何提高检索效率进行剖析并说明其检索技巧.

    作者:刘莉;青晓;姜瑾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髌骨骨与软骨自体移植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因外伤后右侧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来诊.该患于5 d前右膝外伤后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明显骨质异常,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髌骨压痛明显,右膝关节主动活动略受限,被动活动范围:屈100°,伸0°.浮髌试验阳性.辅助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关节腔内1个大小约为3 mm×1 mm游离骨片,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膝关节镜检查见一个大小约为10 mm× 9 mm游离软骨片,其下带有少量软骨下骨.

    作者:王海涛;于庆巍;张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探讨多药耐药因子在肺癌中表达与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2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3种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P-gp、MRP、GST-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27/52)、61.5%(32/52)和78.8%(41/52);耐药因子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gp和MRP均阳性40.1%,P-gp和GST-Ⅱ均阳性44.2%,MRP和GST-Ⅱ均阳性50.0%,P-gp、MRP和GST-Ⅱ均阳性21.2%,其中P-gp与MRP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632,P<0.01),P-gp与GST-Ⅱ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521,P<0.01),MRP与GST-Ⅱ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532,P<0.01).结论: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是由多个耐药因子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肺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与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间无关联.

    作者:史鹏;刘晶;赵凤芹;王欢;李卫红;吴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在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以及在外加磁场下可控运动的特点,已被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富集、分离、药物的磁靶向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本文对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肿瘤细胞分离、磁导向药物以及肿瘤的磁流体过热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孟宪瑛;王广义;吕国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醋酸铅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40、60和100 μmol·L-1醋酸铅,观察其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集落(CFU-F)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醋酸铅浓度40、60和100 μmol·L-1时的成集落率分别为(3.30±0.20)、(2.40±0.10)和(1.57±0.21)/105,与对照组成集落率[(4.20±0.20)/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醋酸铅各浓度组间比较,CFU-F集落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剂量-效应关系分析醋酸铅浓度与CFU-F集落率呈负相关关系(r=-0.960,P<0.01).体外培养6 d时,对照组集落中细胞多呈现梭形,加铅组细胞多呈不规则形状或圆形.结论:醋酸铅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集落率生长并随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杨昆;迟宝荣;吝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