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哲;李俐;王守春;马岩
目的:构建IFN-β信号肽序列与白细胞介素18(IL-18)成熟肽的重组嵌合分子.方法:从BALB/c鼠基因组DNA扩增IFN-β信号肽序列;由小鼠Pro-IL-18真核表达质粒获得IL-18成熟肽序列;以非对称PCR技术得到IFN-β信号肽编码区的反义链和IL-18成熟肽正链;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产生具有IFN-β信号肽与IL-18成熟肽的嵌合编码序列;定向连方式构建嵌合IL-18的表达质粒并测序.结果:连续胶PAGE表明非对称PCR可分别扩增出两个靶序列的特异性单链,大小符合预期.IFN-β信号肽对称PCR产物与IL-18非对称PCR产物混合作为模板,进行重叠延伸;电泳分析可见清晰的嵌合片段;测序显示重组质粒的表达框由两个设计的靶序列构成,且无移码.结论:重叠延伸PCR是一种获得重构基因的简捷方法.
作者:刘玲丽;谭岩;刘力华;张琨;时阳;许淑芬;方艳秋;段秀梅;姜艳芳;王晓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RT-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探讨适逆转录酶用量、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PCR周期数,确定bcr/abl的融合类型,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1/4(5 U),退火温度由原来的50℃增加至60℃,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临床164例CML患者标本.结果: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10-4提高至10-5~10-6.155例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其中b3/a2型78例,b2/a2型54例,b3/a2和b2/a2两型均有者为23例;9例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b3/a2型1例,b2/a2型3例,两型均有1例,阴性4例(即Ph-bcr-CML).结论:几乎所有CML患者都有bcr/abl融合基因,并存在不同类型,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作者:袁长吉;迟宝荣;姚程;易永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AT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captopril组及valsartan组.captopril组及valsartan组术前1 d至术后14 d分别给予captopril 2 mg·kg-1·d-1与valsarta 10 mg·kg-1·d-1,单纯损伤组不给药.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7、14 d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于术后14 d对各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度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captopril组及valsartan组血浆PAI-1、ET水平及内膜的厚度、管腔狭窄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captopril与valsartan均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作者:王晔玲;赵利华;张京平;暴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作者采用丁香油氧化锌碘仿糊剂(简称碘仿丁氧膏)治疗干槽症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颖;苏丽英;陈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体胆道系变异出现胆囊下肝管伴肝迷走管,目前国内资料及报道较少.为了提高对肝外胆道系变异的认识,现将1例胆囊下肝管伴肝迷走管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思文;曲德伟;曲鹏;王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急症.据文献报道,心脑肺功能急性衰竭时,患者体内β-内啡呔(β-EP)含量明显升高,加剧心脑肺功能障碍.本文作者观察了β-EP拮抗剂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CPC)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李婷;吴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UC(中医辨证:肝郁脾虚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肠炎康口服液)60例和对照组(SASP)60例.以病理学检查和自觉症状、脉象、舌象、电子结肠镜、血清免疫指标测定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9/60)、96.6%(58/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是治疗UC的有效中药制剂.
作者:董宇翔;李晓春;张二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体肺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41例人体肺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CD34染色显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肺癌组织中有i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98%、58.54%,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阳性细胞主要为肿瘤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iNOS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MVD值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对术前评价患者淋巴结状态和临床分期中可能有一定价值,iNOS可促进血管生成,因此抑制iNOS可望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又一新靶点.
作者:李红霞;王春光;邵国光;张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结果: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长度为4.46~6.20 mm,宽度为0.73~1.62 mm,自L1至L5逐渐减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主干,入刀点应在通过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线距后正中线外约22~30 mm处,自上而下与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垂直进刀深度约34~40 mm.结论:提出了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解剖学依据,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振平;牛松青;王晓慧;张振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提出一种新的临床分型.方法:35例慢粒急淋变患者分为慢粒首发型(亚型a)、急淋变首发型(亚型b)、粒/淋混合急变型(亚型c)、慢粒与急淋变并存型(亚型d).结果:4种亚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80%、11.1%和100%,亚型a与亚型c,亚型b与亚型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种亚型缓解持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3、24.3、2.0和7.3个月,急变后的平均病程分别为(3.2±2.3)、(33.9±9.6)、(3.0±1.2)和(17.5±2.1)个月,亚型a与亚型b,亚型b与亚型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型b和亚型d的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持续的时间和急变后的病程长;亚型c的完全缓解率很低,而亚型a虽然治疗反应相对较好,但二者缓解持续的时间和急变后的病程短.
作者:张静;姚程;姜振宇;李薇;杨岩;郝秀智;张福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在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特征峰差异,提供分子光谱水平检测组织样本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方法:从临床手术获取的冰冻切片样品,采用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在Ar+激光照射下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光谱.结果: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差异有显著性,肺癌、食管癌、喉癌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均具有特征峰,并且具有一致的特征峰峰位,但喉癌还有2个特征峰峰位,而其癌旁正常组织均无特征峰.结论: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具有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作者:佟倜;叶松;安利民;杨秀兰;孙迎春;金新;王锡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在几种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RA、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IL-6水平,并分析其与RA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RA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关节炎患者;且RA患者关节液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RA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呈明显正相关;而关节液IL-6水平则与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L-6与RA的发病有关,检测R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IL-6水平有助于RA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活动性.
作者:周广宇;郭嘉隆;毕黎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的烈性传染性疾病,可使患者肺部受累,发生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本文作者在SARS流行时,是首批接触并治疗SARS的医生,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于晓丽;艾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构建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核酸疫苗,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B(HSV-1gp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gpB去除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39 bp)的基因片断(2 673 bp),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载体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gpB,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测序鉴定.结果:双酶切重组质粒pcDNA-gpB,电泳可见两条带,分别为目的基因(2 700 bp)和线性质粒pcDNA3(5 400 bp);以重组质粒pcDNA-gpB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在2 700 bp位置扩增出特异的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基因插入方向正确,与GenBank中登录的HSV-1 F株gpB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达99.5%.结论: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gpB去除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39 bp)的基因片断(2 673 bp),成功地构建了HSV-1基因疫苗pcDNA-gpB.
作者:孟祥俊;贺冰;冯非;李光源;毕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并发微小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确诊为DCIS-Mi 28例,对标本做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回顾性研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小浸润灶的大径,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26例(92.9%)有钼靶摄影片的变化,22例(78.6%)存在微小钙化.浸润灶多呈现孤立癌细胞或者细胞团,平均浸润灶数量为3个,平均大径为0.6 mm.高核分级和粉刺型原位癌分别为57.1%和46.4%,24例(85.7%)有粉刺型坏死.71.5%和78.6%的病例合并有导管周围间质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26例行淋巴结切除术,平均每例切除12枚淋巴结,常规HE染色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高核分级和粉刺型DCIS更具有侵袭性,更易合并微小浸润.微小浸润多呈多灶性,微小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小.
作者:杨明;刘国津;王丽萍;管旌旌;森谷卓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2年来每月行经时均感心悸、头昏、多梦,易出汗,无心前区疼痛,时有面色潮红,月经干净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张学志;崔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脾肿大患儿的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脾肿大诊断标准的1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中明确诊断者174例,未能确诊8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53例(31.5%),非感染性疾病121例(68.9%).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血清学和或细菌学96例(55.2%),血涂片、骨髓检查34例(19.5%),组织活检14例(8.1%),影像学检查28例(16.0%),尸检解剖2例(1.2%).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绝大多数脾肿大病例的病因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及瘤类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本组小儿脾肿大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学良;张小飞;李红伟;吕建莉;董贵福;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及牛血清白蛋白(BSA),RT-PCR法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与加入BSA组比较,AGE-BSA组TGF-β1和CTGF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TGF-β1 mRNA表达增强发生时间早于CTGF.结论:AGEs能明显诱导肾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上调,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桂华;李才;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方法:分别测定9种果蔬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计算其回收率、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与传统氧化-还原滴定法比较.结果:回收率范围在97.5%~103.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平行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在0.7%~3.7%之间,其准确度及精密度均优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结论:电位滴定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是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秋丽;甘振威;张娅婕;马萱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HIP)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9例HIP并发ITP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孕妇采用系统VALP方案或者ALP方案治疗,同时进行HIP治疗,其中阴道分娩者10例,剖宫产者9例.与ITP有关的围产期并发症有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HIP并发ITP时,足月妊娠者一般采用剖宫产,ITP者并非都伴有严重的分娩过程出血和产后出血.治疗根据轻重程度不同采取甲基强的松龙静点,机采血小板和(或)静点丙种球蛋白,亦可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娩时必须在有充足血源条件下进行.
作者:潘颖;邹积艳;孙艳霞;张红霞;李宾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