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袁长吉;迟宝荣;姚程;易永林

关键词:白血病, 髓性, 慢性/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BCR/ABL, 原癌基因
摘要:目的:提高RT-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探讨适逆转录酶用量、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PCR周期数,确定bcr/abl的融合类型,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1/4(5 U),退火温度由原来的50℃增加至60℃,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临床164例CML患者标本.结果: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10-4提高至10-5~10-6.155例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其中b3/a2型78例,b2/a2型54例,b3/a2和b2/a2两型均有者为23例;9例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b3/a2型1例,b2/a2型3例,两型均有1例,阴性4例(即Ph-bcr-CML).结论:几乎所有CML患者都有bcr/abl融合基因,并存在不同类型,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目的:提高RT-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探讨适逆转录酶用量、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PCR周期数,确定bcr/abl的融合类型,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1/4(5 U),退火温度由原来的50℃增加至60℃,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临床164例CML患者标本.结果: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10-4提高至10-5~10-6.155例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其中b3/a2型78例,b2/a2型54例,b3/a2和b2/a2两型均有者为23例;9例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b3/a2型1例,b2/a2型3例,两型均有1例,阴性4例(即Ph-bcr-CML).结论:几乎所有CML患者都有bcr/abl融合基因,并存在不同类型,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作者:袁长吉;迟宝荣;姚程;易永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虎眼万年青多糖对小鼠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然产物虎眼万年青多糖(S3)对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为开发这一天然产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3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I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剂量组CD3、CD4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上升趋势,极高剂量组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CD8有下降趋势,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P<0.001);极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明显促进脾细胞中细胞因子IL-2的mRNA表达,使表达量增加(P<0.01,P<0.05).结论:S3具有较强的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石磊;段秀梅;胡梦林;刘文祥;谭岩;刘志强;刘淑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获取高特异性pICln抗体的抗原选择

    目的:选择pICln的合成肽作抗原制备高特异性的pICln抗体.方法:利用固相合成技术,先合成pICln碳端氨基酸残基序列的18肽,以此肽为抗原对兔进行3次免疫,用Western blot和ELISA 检测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PVDF膜上只在分子量40 000位置出现一条带;ELISA检测血清在6 400倍稀释时仍呈现明显的阳性反应.结论:选择性的pICln合成肽作抗原得到了高特异性、高效价的血清抗体,为pICln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作者:马颖哲;李俐;王守春;马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共104例.

    作者:张闻宇;姜延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CMV肝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CMV病原检测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更昔洛韦的相关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可显著降低转氨酶,促进黄疸消退,同时CMV病原检测有较高的阴转率,且无血液、肝肾方面的副作用.

    作者:李玉梅;戴春来;孙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及细菌培养涂片方法诊断淋病混合非淋菌性尿道炎180例

    1 临床资料 就诊的疑似病例180例,男性104例,女性76例,年龄11~69岁,平均40岁.除1例11岁女童游泳感染外,均有不洁性生活史,伴有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及排尿刺痛感.经实验室检测诊断,急性淋菌性尿道炎130例,慢性淋菌性尿道炎50例.

    作者:于军;贺丹;王丽;郭瑞心;于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解毒通络胶囊(JDTL)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诱发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解毒通络胶囊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DM未治疗组,以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12周末检测血糖、血脂、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应用RT-PCR检测心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M未治疗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CT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持续高糖能导致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CTGF mRNA表达增强,而解毒通络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抑制CTGF mRNA表达,从而可能减轻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

    作者:董志恒;李才;曲萌;李相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沟槽式精密附着体义齿的应用

    在临床上,当缺失牙齿长久未修复,会出现基牙向缺隙侧倾斜的情况,这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常设计固定义齿修复需要磨除大量健康牙组织,以取得共同就位道,甚至造成牙髓坏死,影响牙齿寿命.本文作者从2000-2003年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此类牙列缺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艳艳;刘凤楼;殷红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补血活血中药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TNF-α及sTNFRⅠ、Ⅱ水平的调节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NF-α及sTNFRⅠ、Ⅱ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与OLP的病理过程有关.为此,本文作者选用了补血活血中药,对26例OLP患者进行治疗,并以临床上治疗OLP较常用的药物雷公藤多甙片为对照,观察其对TNF-α、sTNFRⅠ、Ⅱ水平的调节,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郭兮惠;俞亚琴;万英明;贾涵;史苍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支持下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的直接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30例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3.5岁)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5例行股动脉IABP支持,对照组15例未行股动脉IABP支持,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PCI术后7 d存活心肌面积,应用多巴酚丁胺后梗塞区运动异常的节段的积分减少≥1,梗塞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减少(IWMSI)>0.22作为存活心肌的诊断标准.对30例AMI患者采用Wagner心电图记分法,进行QRS记分判定心肌梗塞面积.结果:15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存活心肌面积及QR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ABP组LVEF于(67±26)d有明显改善.结论: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从而提高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作者:刘斌;李淑梅;尚士芹;刘永生;鲁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裂解适应性反应的剂量率效应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DNA裂解适应性反应的剂量率效应.方法:用X射线照射Kunming雄性小鼠,其诱导剂量(D1)及其后攻击剂量(D2)分别是75 mGy和1.5 Gy,D1剂量率为6.25、12.5、25、50、100和200 mGy·min-1,D2剂量率为287 mGy·min-1,D1 和D2间隔6 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DNA裂解断片的变化.结果:D2组胸腺细胞DNA裂解率明显高于假照组(P<0.001);当D1剂量率为6.25、12.5和25 mGy·min-1,D1+D2组DNA裂解率明显低于D2组(P<0.05或P<0.01).结论:当D1在75 mGy,剂量率为6.25~25 mGy·min-1;D2为1.5 Gy,剂量率为287 mGy·min-1;D1和D2间隔6 h,可在全身照射条件下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裂解的适应性反应.

    作者:刘淑春;吕喆;王珍琦;刘扬;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并发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下腹部不适5年,继发性闭经2年,伴下腹部包块3月余.该患自觉下腹部不适、腹胀、食欲欠佳近5年.近2年自觉小便频,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无消瘦、乏力,无盗汗、发烧.无任何原因继发性闭经2年.15岁初潮,22岁结婚,24岁正常分娩一男活婴.于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韩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0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例健康人和45例AP患者发病后第1、2、3、4和5天血清IL-10、CRP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未检出IL-10.AP患者血清中IL-10于发病第1天升高,2~5 d逐渐降低,且发病第1天轻型胰腺炎(MAP)组 IL-10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重型胰腺炎(SAP)组,第2~5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AP发病第1天 IL-10浓度明显高于第2、3、4、5天(P<0.01),SAP发病第1~3天IL-10浓度明显高于第4、5天(P<0.05),不同病因所致的AP,或伴发胰腺坏死与液体聚集时,血清IL-10和CRP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P患者血清IL-10在发病早期有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辅助诊断,尤以发病第1天血清IL-10水平有利于MAP与SAP的鉴别.外源性IL-10可能成为治疗早期AP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检测IL-10、CRP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韩喜春;韩宁;张颖超;王禹;贾明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获得重构基因的简捷方法--重叠延伸PCR

    目的:构建IFN-β信号肽序列与白细胞介素18(IL-18)成熟肽的重组嵌合分子.方法:从BALB/c鼠基因组DNA扩增IFN-β信号肽序列;由小鼠Pro-IL-18真核表达质粒获得IL-18成熟肽序列;以非对称PCR技术得到IFN-β信号肽编码区的反义链和IL-18成熟肽正链;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产生具有IFN-β信号肽与IL-18成熟肽的嵌合编码序列;定向连方式构建嵌合IL-18的表达质粒并测序.结果:连续胶PAGE表明非对称PCR可分别扩增出两个靶序列的特异性单链,大小符合预期.IFN-β信号肽对称PCR产物与IL-18非对称PCR产物混合作为模板,进行重叠延伸;电泳分析可见清晰的嵌合片段;测序显示重组质粒的表达框由两个设计的靶序列构成,且无移码.结论:重叠延伸PCR是一种获得重构基因的简捷方法.

    作者:刘玲丽;谭岩;刘力华;张琨;时阳;许淑芬;方艳秋;段秀梅;姜艳芳;王晓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2具(8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84侧中2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2.4%);17侧起源于前上象限(20.7%),65侧起源于后上象限(79.3%);弯曲走行30侧(35.7%);椎动脉V1段的长度(mm):左侧37.8±4.9,右侧 36.4±5.7;直径(mm):左侧曲行组4.72±0.37,左侧直行组4.25±0.35,右侧曲行组4.35±0.41,右侧直行组3.95±0.38.结论:椎动脉V1段的形态变异较大,但起始和入横突孔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作者:杨玉辉;吕衡发;刘景臣;高忠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人体肺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41例人体肺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CD34染色显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肺癌组织中有i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98%、58.54%,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阳性细胞主要为肿瘤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iNOS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MVD值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对术前评价患者淋巴结状态和临床分期中可能有一定价值,iNOS可促进血管生成,因此抑制iNOS可望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又一新靶点.

    作者:李红霞;王春光;邵国光;张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在几种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RA、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IL-6水平,并分析其与RA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RA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关节炎患者;且RA患者关节液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RA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呈明显正相关;而关节液IL-6水平则与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L-6与RA的发病有关,检测R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IL-6水平有助于RA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活动性.

    作者:周广宇;郭嘉隆;毕黎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UC(中医辨证:肝郁脾虚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肠炎康口服液)60例和对照组(SASP)60例.以病理学检查和自觉症状、脉象、舌象、电子结肠镜、血清免疫指标测定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9/60)、96.6%(58/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是治疗UC的有效中药制剂.

    作者:董宇翔;李晓春;张二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月经周期性室性早搏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2年来每月行经时均感心悸、头昏、多梦,易出汗,无心前区疼痛,时有面色潮红,月经干净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张学志;崔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位滴定法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

    目的: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方法:分别测定9种果蔬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计算其回收率、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与传统氧化-还原滴定法比较.结果:回收率范围在97.5%~103.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平行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在0.7%~3.7%之间,其准确度及精密度均优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结论:电位滴定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是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秋丽;甘振威;张娅婕;马萱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