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

叶虹;张耀中;赵晶;巴凤海

关键词:脊髓损伤/外科学, 麻醉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行Dick钉内固定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48例患者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互补全身麻醉,辅助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前建立2~3条静脉通路补液扩容;术中监测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留置导尿管并且在全过程做好保温.结果:本组18例急性脊髓损伤行急诊手术过程时,诱导后BP、MAP、CV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例降低显著;本组6例亚急性期患者术中发生了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全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SpO2>90%),在手术室内即可拔除气管导管;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实施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必须强调术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为首选;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用药,并认真管理加强监测,随时处理各项变化,以确保麻醉手术安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和预防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病人围手术期中MG危象发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已收治的210例MG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改良治疗组(B组).采用多相监测、选择性预防性气管切开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及改进的麻醉方法.结果:A组病人MG危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P<0.01).在B组中应用上述方法及措施,降低了围手术期中MG危象的发生率.结论:对MG病人在术前有效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术中、术后早期应用多相监测,及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对较危重的病人行胸腺切除,同时予以预防性气管切开和全身麻醉的改进有助于降低术后MG危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付彤;李志军;张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的救治体会(附二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救治经验及体会. 方法:采用心理疗法、药物疗法和呼吸机救治2例患者.结果:2例患者均救治成功. 结论:对SARS患者及早应用呼吸机和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张捷;韩淑华;刘德新;王世骥;杨俊玲;尹永杰;艾永顺;费瑜;崔英春;刘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体制备方法包封率的比较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酶(SOD)脂质体佳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SOD脂质体防病、抗衰老的药理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冻融法、逆相蒸发法、钙融合法、逆相蒸发法与钙融合法联合法,分别制备SOD脂质体,并对4种方法的包封率进行了比较.结果:逆相蒸发法与钙融合法联合制备SOD脂质体法包封率大. 结论:逆相蒸发法与钙融合法联合法为佳制备SOD脂质体的方法.

    作者:李俐;马颖哲;闫晓凯;张桂荣;杨翰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种心脏病不同年代构成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10种常见心脏病不同年代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就10种心脏病21 6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代构成以及死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种心脏病总患病数有增多的趋势,其中冠心病明显增多,原发性心肌病亦有所增多;风心病、肺心病、克山病和梅毒性心脏病却逐年减少.10种心脏病总病死率下降.结论:10种心脏病构成变化与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技术改进有关.

    作者:高长斌;张桂华;陈辉;王萍;王晓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水蛭肽注射液抗大鼠脑缺血作用及对犬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水蛭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血液流变学及家犬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按4、2和1 mg*kg-1的剂量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及犬静脉注射,大鼠各给药组与盐水组对照,家犬用药前后对照.采用脑含水量测定、病理观察等方法.结果:用药组大鼠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镜下脑组织缺血明显减轻;全血粘度下降(P<0.05).家犬用药后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外周阻力下降(P<0.01).结论:水蛭肽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改善脑缺血的作用.

    作者:赵丽娟;姜宗文;李红;张海;石卓;蒋宇;杨世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凝药物预防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对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与实验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给予蚓激酶).实验30 d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肉眼、常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①肉眼观察实验组股骨头剖面呈红色,对照组呈浅红色;②光镜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③电子镜下对照组见死亡骨细胞,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比实验组多见.结论: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抗凝药物有助于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李卫哲;李景南;张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环孢霉素A对人胚肺纤维母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人胚肺纤维母细胞(2B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在抑制肺纤维化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活性法观察药物对2BS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诱导的2BS细胞凋亡小体形成百分率,同时观察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与甲基强地松龙(M-pred)对比研究.结果:①CsA和M-pred两种药物对2BS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sA的药物作用比M-pred明显(P<0.01);②CsA和M-pred明显促进2BS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sA作用较M-pred更明显(P<0.05).CsA主要作用于细胞S+G2/M期,M-pred主要作用于S期.结论:CsA和M-pred可抑制2BS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CsA作用明显强于M-pred.CsA是治疗肺纤维化更为有效的药物,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药物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宇宏;马忠森;王秀丽;张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止痛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止痛药使用情况,分析是否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三阶梯止痛疗法的要求,以及用药是否合理.方法:从使用过止痛药的患者中选出188例,记下限定日剂量(DDD)、总用药量(TAD)、总用药天数(TSD),并且计算出平均日用量(A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使用了3种止痛药,其中吲哚美辛片用量稍大,吲哚美辛片和布桂嗪片的DUI小于1,吗啡控释片的DUI大于1.结论:癌痛治疗基本上符合三阶梯止痛疗法.

    作者:潘宝昌;孙红帆;葛焕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症急性胆管炎18例治疗体会

    老年人急症急性胆管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的特点.本院近5年收治18例急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玉琢;王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50例胎膜早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两组病例均排除其他妊娠并发症.结果:胎膜早破可能出现的诱因以多次妊娠头盆不称、胎位异常为主.在胎膜早破组,孕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程度、早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破膜≥24 h,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增多.结论:胎膜早破增加了孕妇剖宫产的机会及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应采取适当措施预防胎膜早破,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史南平;孙玉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甲状腺素T3诱导转化

    目的:探讨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条件及甲状腺素T3诱导其转化的可行性.方法:借鉴软骨细胞培养法进行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利用T3使其在体外发生转化,采用组织学、电镜、MTT比色法、免疫组化等多种手段动态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 结果:兔骺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合成了大量的软骨基质,同时也证实了T3可以诱导骺软骨细胞体外转化.结论:兔骺软骨细胞可以体外培养,甲状腺素具有体外诱导转化作用.

    作者:徐执扬;刘建国;徐莘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胡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后给予胡芦巴治疗,观察其对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肾脏指数、肾小球体积及肾脏病变的影响.结果:胡芦巴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减轻肾脏病变程度.结论: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石艳;苗春生;李才;张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计算中国女性人体环节质心位置多元回归方程的研究

    目的:确定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建立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采用CT-图像分析仪测算法,对50例中国女性样本(18~23岁) 进行体态参数测定、全身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测算,并进行逐步相关回归,筛选、确定重要的变量.结果:设计了由15个环节组成的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数学模型,并据此推导、建立了以身高,体重、环节长度、宽度、围度等为自变量的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 结论:为直接测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整体及各环节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作者:石岫昆;高振平;刘海岩;石秀权;唐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方法

    目的:探讨使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HSSC)体外稳定增殖的方法.方法:取开胸术剪下的人肋骨(正常血象,非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病),常规制备骨髓细胞悬液,从胎牛血清及人AB型血清中选择佳血清,人AB型血清浓度分别为5%、10%、15%、20%、30%、35%、40%.培养液分别为RPMI 1640、DMEM、IMDM以选择佳培养液.加入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佳浓度测定.培养物置CO2孵箱中培养2周后行HE染色,计数基质细胞集落数.结果:选择出佳培养体系为30%人AB型血清、1 μg*L-1 bFGF、Penicillin 100 KU*L-1、Streptomycin 50 KU*L-1、氢化考的松10-6 mol*L-1和IMDM培养液.结论:选择佳的培养体系可增加HSSC增殖数量,宜体外培养时间(14~21 d),大限度增加回输时的HSSC数量,使自体回输治疗急性白血病(AML)成为可能.

    作者:杨昆;徐文贵;杨威;凌翎;于洪臣;范洪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因不明反复流产妇女血清、蜕膜和绒毛组织中TNF-α含量的检测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反复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Α方法检测30例正常早孕妇女及51例原因不明反复流产妇女的血清、蜕膜和绒毛组织中TNF-α水平.结果:流产妇女及正常早孕妇女蜕膜组织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绒毛组织(P<0.05);流产妇女血清、蜕膜组织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1),流产3次以上者高于流产3次者(P<0.05);绒毛组织中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和蜕膜组织中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反复流产有关,血清中TNF-α水平可作为预测流产发生的指标.

    作者:韩丽英;苑春莉;张立会;李荷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睫状体上皮瘤误诊为视网膜脱离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有时胀痛半年来就诊,于1997年4月1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岩;郝明;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牛皮癣并发骨髓重度受抑患者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液形态学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999-2002年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症状的12例患者,其共同特点是均患有牛皮癣,而且此次住院前都有在个体诊所服中药史,诊断为药物所致造成的骨髓抑制,后经合理治疗痊愈,其中男7例,女5例.另外收集20例急性再障患者.分别在入院治疗2周左右时采集骨髓进行涂片、骨髓活检;末梢血采集进行常规涂片,瑞姬氏染色.选择取材、涂片、染色良好的骨髓片、血片,在1000×下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另外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作者:郭素红;王晓玉;朱辛为;李平;赵庆福;刘诗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两种常见临床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而死亡.特别是无心绞痛病史的以AMI起病的冠心病患者尤应注意.

    作者:马金辉;杨春梅;孙兴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前脑结构FOS蛋白表达与惊厥类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建立局限性、全身性惊厥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惊厥组大鼠前脑结构内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 结果:无惊厥对照组大鼠仅于皮层偶见FOS阳性细胞,局限性惊厥组大鼠皮层、尾状核、杏仁核和丘脑见大量FOS阳性细胞表达,全身性惊厥组大鼠海马、皮层和丘脑见FOS 阳性细胞大量表达.结论:局限性惊厥是由整个皮层高度兴奋机制实现;全身性惊厥泛化部位为齿状回-海马,皮层的兴奋是继发于海马结构.全身性惊厥与局限性惊厥是两种类型的惊厥,不是连续过程的不同阶段.

    作者:傅玉;赵丛海;王金兰;房向阳;田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不同时期经胃镜诊断Dieulafoy病患者20例,11例经内镜下金属夹治疗,9例内镜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做对照.结果:内镜下使用金属止血夹治疗全部病例立即止血(100%),1例金属夹止血后36 h再出血,再次放置止血夹,出血停止;内镜下注射无水乙醇9例,6例出血停止,3例再出血行外科手术.结论:内镜下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张斌;李长锋;郑玉贵;杨蕾;李丹丹;刘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