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玉琢;王铁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有时胀痛半年来就诊,于1997年4月1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岩;郝明;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老年人急症急性胆管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的特点.本院近5年收治18例急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玉琢;王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腭心面综合征中缺失的犰狳重复基因(ARVCF)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116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ARVCF基因编码区序列第3675碱基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结果:父母组和患者组ARVCF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无差异;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RR)结果显示ARVCF基因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提示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致病等位基因频率没有偏离50%;ARVCF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迟钝淡漠有关(χ2=10.386,P<0.05).结论:对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本研究尚不能确定ARVC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及连锁,但不能排除它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谢林;鞠桂芝;刘树铮;史杰萍;于雅琴;桑红;尉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短期内对于SARS病毒的各方面基础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作者仅对SARS病毒引起肺组织损伤及SARS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继丽;李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7-2000年11月本科共治疗因胆道手术十二指肠损伤3例,均为术中发现,及时处理,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汲崇德;郑泽霖;刘阿力;景俊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2(ginsenoside,Rg2)对急性心源性休克犬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备犬心源性休克模型,给予人参皂苷Rg2 2、1 mg*kg-1;生脉(SM)150 mg*kg-1,静脉注射,观察药物对心肌氧代谢和心肌超微结构的作用.结果:静脉给予人参皂苷Rg2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氧摄取率降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好转.结论:人参皂苷Rg2对犬急性心源性休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崔新明;李艳茹;吕文伟;崔丽;刘洁;田建明;李龙云;叶金梅;张志伟;窦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作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并对其毒副作用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冷瀛;邵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克隆病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外科手术的11个病例,总结发病特点,介绍其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结果:11例克隆病患者平均年龄27岁,发生于胃1例,小肠7例,结肠1例,直肠2例,均因并发症而接受手术.结论:克隆病多发于40岁以内的青壮年,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多发生于小肠,上消化道及直肠罕见,大多数因并发症而需手术治疗.
作者:孙东辉;李光虎;蔡凤龙;谭毓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对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与实验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给予蚓激酶).实验30 d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肉眼、常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①肉眼观察实验组股骨头剖面呈红色,对照组呈浅红色;②光镜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③电子镜下对照组见死亡骨细胞,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比实验组多见.结论: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抗凝药物有助于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李卫哲;李景南;张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建立局限性、全身性惊厥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惊厥组大鼠前脑结构内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 结果:无惊厥对照组大鼠仅于皮层偶见FOS阳性细胞,局限性惊厥组大鼠皮层、尾状核、杏仁核和丘脑见大量FOS阳性细胞表达,全身性惊厥组大鼠海马、皮层和丘脑见FOS 阳性细胞大量表达.结论:局限性惊厥是由整个皮层高度兴奋机制实现;全身性惊厥泛化部位为齿状回-海马,皮层的兴奋是继发于海马结构.全身性惊厥与局限性惊厥是两种类型的惊厥,不是连续过程的不同阶段.
作者:傅玉;赵丛海;王金兰;房向阳;田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脂类培养基对花斑癣致病菌生长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分别加入吉林产大豆粉、葵花籽油、芝麻油制成3种不同脂类培养基.将同一花斑癣患者的鳞屑分别接种于3种脂类培养基培养.结果:在大豆、葵花籽油和芝麻油3种不同脂类培养基中,卵形糠秕孢子菌分别占78.43%、43.14%、49.02%,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豆脂类培养基中菌丝出现率为64.71%,葵花籽油和芝麻油脂类培养基中则为39.22%、43.14%,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花斑癣病原菌的生长形态除受地理因素及季节因素影响外,培养基中所含化学物质也是影响其生长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姜日花;王尧;金学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急性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行Dick钉内固定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48例患者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互补全身麻醉,辅助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前建立2~3条静脉通路补液扩容;术中监测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留置导尿管并且在全过程做好保温.结果:本组18例急性脊髓损伤行急诊手术过程时,诱导后BP、MAP、CV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例降低显著;本组6例亚急性期患者术中发生了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全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SpO2>90%),在手术室内即可拔除气管导管;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实施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必须强调术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为首选;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用药,并认真管理加强监测,随时处理各项变化,以确保麻醉手术安全.
作者:叶虹;张耀中;赵晶;巴凤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锌、硼、钡、锰4种微量元素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探讨其与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离体牛牙,实验组分别用氟、锌、硼、钡、锰处理,对照组用双蒸水处理,所有标本浸泡于酸蚀凝胶中形成人工釉质龋.测量不同浸泡时间酸蚀凝胶中钙的含量.结果:所有样本48 h以前釉质脱钙量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含氟、锌、硼、钡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抑制釉质脱矿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氟抑制釉质脱钙能力强,硼稍弱,锌次于硼,钡弱.结论:锌、硼、钡能有效抑制早期龋釉质脱矿,具有抗龋作用;锰与龋病无关.
作者:胡晓春;张颖丽;申玉芹;王万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年5月以来,本院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并与宫术安栓肛塞松弛宫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①病例选择:选择不同原因所致脱位前牙63例72颗.患者年龄17~45岁.外伤牙牙位分布为:上颌中切牙44颗,上颌侧切牙11颗,上颌尖牙2颗;下颌中切牙9颗,下颌侧切牙5颗,下颌尖牙1颗.
作者:万英明;王春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1996-1998年本院收治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8例,年龄10~60岁,平均32.5岁.
作者:裴颖;李伟;王邵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后给予胡芦巴治疗,观察其对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肾脏指数、肾小球体积及肾脏病变的影响.结果:胡芦巴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减轻肾脏病变程度.结论: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石艳;苗春生;李才;张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24只鼠心随机分成对照、单纯缺血、缺血预处理、纳络酮处理等4组.于复灌后10 min记录心脏功能指标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的心肌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经过缺血预处理,持续缺血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下降,心肌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而灌注液中加入纳络酮(NAL)使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结论:在鼠心离体工作模型中经过2个循环的5 min缺血和5 min再灌注即可诱导鼠心的缺血预处理作用,此种作用并可被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所阻断,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与阿片受体有关.
作者:符韶鹏;姜亦忠;张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结合临床化疗效果探讨白血病多重耐药(mdr)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白血病mdr基因的表达.结果:1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柔红霉素(DNR)的平均浓度为(44.80±7.74)%,而10例初治完全缓解患者DNR的浓度为(80.01±2.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1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mdr1基因表达结果除4名阴性外,其他均为阳性,而10例初治完全缓解患者mdr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白血病mdr,能初步筛选急性白血病mdr的类型,对临床化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春燕;姜振宇;姚程;李舜华;袁长吉;张福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异常机制及中药肠炎康(CYK)口服液对本病的治疗机理.方法:通过免疫方法成功复制UC大鼠模型,应用CYK口服液及对照药物柳氮磺胺吡啶(SASP)分别灌胃治疗50 d,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脾细胞ConA刺激指数、LPS刺激指数、IL-2、IFN-r水平及NKc杀伤活性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脾细胞ConA刺激指数、NKc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1),IL-2、IFN-r水平也有下降(P<0.05);而脾细胞LPS刺激指数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YK组大鼠脾细胞ConA刺激指数、IL-2、IFN-r水平及NKc杀伤活性同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但脾细胞LPS刺激指数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ASP组大鼠脾细胞LPS刺激指数同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其IL-2、IFN-r水平及NKc杀伤活性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减退,体液免疫增强.CYK能促进UC大鼠肠粘膜溃疡修复及炎症消退,在恢复其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SASP,但对UC大鼠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不及SASP.
作者:张二力;董宇翔;李晓春;李有田;常雅萍;陈东;王聃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