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梁建华;焦晓民;王爱红

关键词:中医学, 体质学说, 护理, 穴位按摩, 高血压,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进行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变化 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患者负性情绪.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负性情绪更为明显,观察组多性情平和;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P<0.05).结论 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患者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高血压患者有积极的护理意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膀胱全切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并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膀胱全切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了膀胱全切术的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 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2组在住院期间均 给予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对照组在正常出院后不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出院 后对其进行为期3 个月的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3个月后2组在护理前后对疾病的认知度, 以及能否接受自我形象改变的情况和心理状态 的变化;比较2组因 输尿管皮肤造口阻塞而需要回院接受治疗的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观察组中可接受自我形象改变这一事实的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因输尿管皮肤造口阻塞而需要回院接受 治疗的人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 后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度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有所好转,而对照组心理状态并无明显改善.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对行膀胱全切术的患者的居家护理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敏;管旌旌;王海凤;王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下复杂子宫纵膈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的手术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全面剖析,总结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秀荣;唐婉;石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景固本方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目的 采用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实验,对参景固本方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维生素C(VC)为对照试剂,进行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 参景固本方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了71.18%、66.58%、36.59%.结论 参景固本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欣;周丽雅;柴晶美;杨阿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孕11~16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

    目的 观察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对孕11~16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治疗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孕11~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116例进行观察,入选孕妇均行药物流产,在服药后肉眼见胎儿及胎盘排出完整后,依据B超检查结果对孕妇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流产后不进行特殊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清宫组31例采用清宫术治疗.3组流产后患者治疗后均随访至下次月经来潮,比较3组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修复程度及子宫内膜血流变化.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清宫组及治疗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复潮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首次经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清宫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RI、PI、S/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及清宫组(P<0.05).结论 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有效促进妊娠产物及蜕膜排除,缩短孕11~16周药物流产后孕妇阴道流血时间及转经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作者:郭玉兰;孙小芳;宋志秀;陈立霞;魏磊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波混合激光消融术联合围扎悬吊治疗Ⅱ~Ⅲ度内痔

    目的 观察双波混合激光消融术联合围扎悬吊法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Ⅱ~Ⅲ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波混合激光消融术联合围扎悬吊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痔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第1~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5天2组VA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门水肿、肛门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P>0.05).结论 双波混合激光消融术联合围扎悬吊法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内痔结扎术疗效相当,但前者具有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的优势.

    作者:朱慧婷;王业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用婴儿吸吮代替按摩按压子宫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用婴儿吸吮代替常规的按摩按压宫底排积血的护理措施,及其对产后出血及母亲疼痛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术病人4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剖宫产产后每日评估时不再常规的按摩子宫而改让宝宝吸吮.对照组按常规操作,产后每日评估时常规人工按摩子宫排血.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和产妇疼痛反应等指标.结果 按产后出血大于500 mL和大于1000 mL 2个层次统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评估子宫收缩情况时,对照组有更多的重度疼痛患者,试验组多数为轻度和中度疼痛.结论 剖宫产术后不常规按摩子宫,而是利用婴儿的吸吮来代替,刺激引发宫缩,评估产后出血量,是可行安全的方法,可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并且没有增加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周爱梅;翁叶蕊;张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药综合治疗1级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血压、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中药汤剂合并耳穴压迫法对1级高血压临床治疗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1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予卡托普利12.5 mg/次,3次/d口服,研究组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予中药汤剂合并耳穴压迫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血压,观察2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合并耳穴压迫法治疗高血压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志华;孙明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温和灸肾俞穴对衰老大鼠血清MDA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自然衰老大鼠血清MDA及血清ALT、AST、Scr、BUN含量变化,观察不同时序艾灸肾俞穴延缓大鼠衰老的生物学效应及长期艾灸肾俞穴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6月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艾灸1组、艾灸2组、24月龄对照组和18月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饲养至相应月龄后开始艾灸肾俞穴.采用TBA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ALT、AST、Scr、BUN水平.结果 与18月龄对照组比较,24月龄对照组大鼠血清MDA、ALT、BUN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24月龄对照组比较,艾灸1组、艾灸2组血清MDA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及AST表达与24月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2组大鼠血清BU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序艾灸肾俞穴均可降低衰老大鼠血清MDA含量,且对衰老大鼠肝肾功能无损伤作用.

    作者:马金丹;黄艳;顾沐恩;方臻臻;马喆;赵琛;殷之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进行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变化 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患者负性情绪.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负性情绪更为明显,观察组多性情平和;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P<0.05).结论 中医辨体调质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患者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高血压患者有积极的护理意义.

    作者:梁建华;焦晓民;王爱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景固本方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 研究参景固本方对D -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参景固本方低、中、高剂量组,金匮肾气丸组及维生素E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全部小鼠按125 mg/kg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D -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以参景固本方与金匮肾气丸和维生素E对比治疗,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增重率、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 结果 参景固本方高、中、低剂量组平均寻台时间显著降低(P<0.01);参景固本方高剂量组增重率降低(P<0.01);参景固本方高剂量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明显增高(P<0.01),参景固本方中剂量组脾脏指数略增高(P<0.05);参景固本方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 SOD、T-AOC活性显著升高(P<0.01),参景固本方中剂量组SOD活性略有升高(P<0.05).结论 参景固本方能够改善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延缓脑衰老的作用.

    作者:周丽雅;李欣;柴晶美;杨阿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窦桂芳与活济堂的医籍出版活动评述

    发生在大都的活济堂的医籍出版活动,是元代统一之后南北出版业交流汇通的典型成果.代表官方意识的大都和民间意识的福建两地经过各自发展,已具备互通往来的前提.通过分析坊主窦桂芳的生平、北上大都的出版活动,结合窦汉卿、牛良祐等人南下福建的踪迹,可以基本缕清一条连接北京与福建的文化交互路线,暗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窦桂芳和以《针灸四书》为代表的出版物,包括《黄帝明堂灸经》《灸膏肓腧穴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指南》等,分析其版本特点、价值和后世影响,可见其既保存了当时先进的学术成果,推动了变革中的学术风气,又作为元明坊肆专门化进程的一员,成为中医书籍进一步普及、医学知识平民化的当然见证,乃是古代北京出版文化的典型.

    作者:梁壮;何广益;李良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痛泻安肠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TRPV1表达及血浆SP、CGRP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痛泻安肠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TRPV1的表达及血清SP、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醋酸灌肠、球囊直肠扩张联合夹尾刺激的方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得舒特及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TRPV1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结肠TRPV1mRNA的表达,用Elisa测定血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内脏敏感性阈值下降(P<0.05,P<0.01),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和得舒特组大鼠内脏敏感性阈值升高(P<0.05,P<0.01),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降低(P<0.01),结肠TRPV1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TRPV1 mRNA表达降低(P<0.01),血清SP、CGRP水平下降(P<0.05, P<0.01).结论 痛泻安肠方能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结肠TRPV1蛋白表达,降低结肠TRPV1 mRNA表达,降低血清SP、CGRP水平,上调内脏敏感性而实现的.

    作者:韩亚飞;王允亮;郭一;石磊;贾博宜;李军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张从正《儒门事亲》针灸学术特点探析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邪安正;注重单纯针刺;强调针药结合;慎用灸法;擅用外治法等6个方面.

    作者:王浩然;贾红玲;张永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组口服中药通窍活血汤,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粘稠度,并观察2组双侧大脑的大峰值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平均流速以及搏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P<0.05);治疗后2组血黏稠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管阻力指数以及搏动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大峰值流速以及平均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损伤程度.

    作者:孙小静;刘军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

    目的 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来我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患者9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持续6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时、治疗6个周期时评价经行腹痛、腰部酸胀、经行量多、经期延长等中医证候积分,同时测定血清CA125、PGF2α、OT值,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对照组改善率73.91%低于研究组改善率91.30%,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同组治疗前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治疗3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时经行腹痛、腰部酸胀、经行量多、经期延长降低,CA125、PGF2α、OT值降低(P<0.05).结论 补肾益气活血法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与降低血清CA125、PGF2α、OT相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金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清热宣肺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

    目的 观察清热宣肺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纳符合标准的84例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加清热宣肺方口服,对照组45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加易坦静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相关症状体征如痰壅、咳嗽、肺部听诊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胸部正位X线片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改善因病毒感染而下降的CD4+、CD4+/CD8+水平及因病毒感染而上升的CD8+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宣肺方是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及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王春荣;朱慧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剂量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低剂量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并保护宿主正常的细胞免受伤害,这种以扶正祛邪为目的治疗模式与传统的以期杀死肿瘤细胞为目的的大耐受剂量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紫杉醇、吉西他滨、环磷酰胺等低剂量化疗及康艾、艾迪、人参皂苷Rg3等中药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姜雪莲;姚逸临;罗斌;刘吟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经筋理论的急性中风偏瘫患者中医护理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中风病偏瘫后遗症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经筋理论的康复和护理,2组均7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评分(GCS)情况和四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2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变化,患者上肢肌力恢复状态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经筋理论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急性中风病偏瘫后遗症的预后作用优异.

    作者:肖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凤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对刘凤斌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468条中药处方基于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数据挖掘,验证刘教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总结治疗经验.刘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脾虚为本,气滞、湿热为标,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肺等密切相关.治疗上可选用四君子汤、痛泄要方、芍药甘草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等,合方或变方,并根据患者体质特点灵活加减.又基于熵聚类算法,对原有处方适当发挥,为新方的发掘提供方向.

    作者:叶倩云;陈卓群;杨伟钦;刘凤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炎、促消化、增进胃肠动力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应用.比较4周后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腹胀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优于对照组50.0%(P<0.05);2组治疗后腹胀恢复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治疗组控制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促进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的代偿胆道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排气排便,降低腹胀发生率.

    作者:侯晓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