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武
目的 探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16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ROM)、关节面塌陷程度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0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后侧骨块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模糊,术后12个月骨折线均消失.末次随访时,膝ROM伸-3°~5°、屈100°~145°;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程度0~4(2.0±0.5)mm;HSS膝关节功能评分90~96(92.5±1.5)分,均达优.结论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谢纪宝;张韶民;郑永茂;郭永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对30例掌指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42指),男22例,女8例,年龄19~6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克氏针组(15例,22指)和微型钢板组(15例,20指).
作者:陈龙华;丁法明;吴琴;唐正华;王巍;潘振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女,26岁,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腕部掌侧有一包块,约板栗大小,无明显疼痛、麻木,无畏寒、发热等伴随症状.未行特殊治疗,患者感觉上述包块逐步长大.2017年2月1日在我院门诊行左腕部包块彩超检查,显示左侧手腕实性包块(见图1A).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一般,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作者:陈士军;韩业福;付艳超;严宏伟;许炎;洪宇;张先军;杨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81岁.因腰椎骨折术后3年,背痛10 d,于2016年08月19日入院.强直性脊柱炎病程40多年,有长期不规则服用强的松片史.患者3年前因强直性脊柱炎、L1椎体骨折不愈合、L2椎体骨折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强直性脊柱炎L1,2椎体骨折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见图1A、B.术后3年内患者腰背部轻度酸痛,行走正常.
作者:王刚祥;周海东;徐宏宇;周亮;潘科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准确性、一致性以及稳定性评估中的优越性.方法 由3名医生阅读术前X线片,并按AO分型方法进行骨折分型、稳定性评估并讨论获得一致结论;同样方法阅读术前CT三维重建图像,获得分型、稳定性评估及一致结论.对两者结论不同的病例由3名医生共同阅读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像,经讨论得出一致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结论,加上基于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相同的结论作为金标准.结果 3名医生基于CT三维重建AO分型的一致性、分型准确性均高于X线片.3名医生稳定性评估准确率:基于X线片不稳定性骨折比例均明显低于金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CT三维重建比例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准确性、一致性以及稳定性评估明显优于X线片.
作者:周海东;潘志军;徐宏宇;王刚祥;冯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81岁,2017年10月11日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出现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左足背感觉减弱.腰椎X线片显示:腰椎退行性变,L3 ~4、L4 ~5椎间盘病变,L3,4椎体失稳(见图1A);腰椎CT显示:L3~4椎间隙狭窄,L4 ~5椎间盘向左后上脱出(见图1B);腰椎MRI显示:L4椎体后方脱出髓核,长径约26mm,考虑L4 ~5椎间盘脱出髓核块向上移位(见图1C).
作者:李大刚;陈世忠;周其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对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不使用牵引床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68 ~87岁.Evans分型:ⅠA型4例,ⅠB型7例,ⅠC型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6例、24~48 h 8例、≤72 h 5例.
作者:王露;环炳龙;张厚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53岁,因腰椎术后4年,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麻木6个月入院.体检:腰部活动受限,棘突旁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左下肢麻木,双侧鞍区感觉无殊,无大小便障碍,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V级.既往在全身麻醉下行L4 ~5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入院后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诊断为L4 ~5椎间盘假性囊肿(见图1A).
作者:高琨;董视师;胡美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3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3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 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由术前5.28O±10.38O改善至28.45°±6.82O,Gissane角由术前98.73O±25.36O改善至120.61°±1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术后允许早期活动,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俊杰;吴群峰;俞立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47岁,因全身性疼痛伴双下肢无力4年,加重半年于2017年8月2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足跟部疼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果.2年前出现右胸部疼痛,后又出现双髋部疼痛及腰部疼痛,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在当地某私立医院就诊,考虑腰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张建利;闫桦;李昭;张彬;武华;李晓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在直接前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测量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的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32例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行THA的患者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术后摄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先观察术后假体的前倾角是否位于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内(15°±10°),再与术中所测角度进行比较,评估术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骨盆正位片测量32例髋臼假体前倾角均在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范围.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4.58°±2.50°;术后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6.48°±3.45°;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P=0.71).结论 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行THA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确定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方便、快捷、准确.
作者:侯靖钊;包洪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不同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每日1次利伐沙班口服10 mg×10 d;对照组每日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 IU ×10 d.观察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D-二聚体、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引流量、出血倾向.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发生DVT 1例,发生率均为3.33%.术后第10天,PT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APTT、Hb、PL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出血倾向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钙均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但利伐沙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朱大安;路磊;方斌;李招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358例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脊柱手术患者(年龄≥60岁)的基本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术后低氧血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各因素对老年患者脊柱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结果 37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发热及术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热、低氧血症是术后谵妄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术后低氧血症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管理和避免低氧血症可能会减少术后谵妄的患病率.
作者:王明帅;杨永涛;范正洋;赵宝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空心钉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后踝大块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空心钉内固定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踝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0(8.13±1.2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4.65% (P <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优良率观察组为85.36%,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结论 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较空心钉内固定效果好,可加速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峰;庞争取;张修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80例游离型LDH患者,通过ODI评分与VA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为37~75(57.8±14.8)min,术中出血量为29~51(39.8±7.2)ml.患者均未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3d及1、3、6、12个月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术后1、3、6、12个月均较术后3d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游离型LDH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淦科;叶蜀新;林海;江祖炘;李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SDD)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测试成人式(EPQ)对683例SDD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GQOLI-74的躯体功能与EPQ精神质、神经质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心理功能与EPQ的神经质呈负相关(P<0.05);EPQ的精神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正相关(P <0.05、<0.01);EPQ中的内外倾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EPQ中的神经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呈正相关(P<0.05、<0.01);GQO-LI-74的躯体功能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心理功能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社会功能与SCL-90的全部因子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物质生活与SCL-90的人际呈正相关(P<0.01).结论 需重视SDD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强;吴德升;刘涛;徐志刚;顾继生;汪欢;邱水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28例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患儿,术后行屈肘90°前臂中立位管型石膏外固定3周,去除外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异位骨化,无骨骺早闭及骨桥形成.2例出现桡骨小头坏死,1例出现髓内针尾激惹.术后6个月,按照Tibone-Stoltz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3例,可2例;按照Metaizeau术后X线片评价标准评价复位情况:优22例,良5例,可1例.结论 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具有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固定牢靠,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黄勇斌;莫贤跃;姜权;黎贤发;王建科;李勇辉;许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手术治疗2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8个月.手术时间33 ~56(40±9) min,术后引流量30 ~60(40.1±8.4) ml,住院时间7~15(9.2±2.8)d.术后患者症状与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VAS评分:术前为5~ 10(8.1±1.0)分,术后8周为0~3(2.1±0.7)分;HSS评分:术前为19~59(47.1±8.7)分,术后8周为59 ~90(77.3±7.7)分;KSS临床评分:术前为28 ~66(43.5±9.8)分,术后8周为60 ~94(73.6±10.5)分;KSS功能评分:术前为29 ~ 65(46.1±10.0)分,术后8周为57~ 98 (72.8±10.9)分;各项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明显,创伤小,保留骨量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张永强;汪洋;耿家金;杨民;张强;程加峰;赵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2010年1月~ 2016年9月,我科采用腘窝横纹下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9 ~ 45岁.均为单侧.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3~7d.
作者:焦永杰;鲁茂森;王陇;张延平;杜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骨块移位方向和骨折类型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4例)和背侧入路组(19例),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 ~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骨掌倾角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0).结论 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按患者适应条件、骨折情况等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余磊;王伟;梁宏伟;孙冶智;赵宝峰;林荣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