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病1号方加减对肝肾阴虚型重症IgA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肾纤维化机制指标的影响

高雅婵;何立群

关键词:肾病1号方, 重症IgA肾病, IL-6, TGF-β1
摘要:目的 观察肾病1号方加减对重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肾纤维化机制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肾病1号方和科素亚治疗,对照组予以肾病1号方模拟剂和科素亚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时,检测血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治疗2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2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优于对照组的1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IL-6、尿IL-6、尿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IL-6、尿IL-6、尿TGF-β1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肾病1号方加减能改善重症IgA肾病的症状及体征,可以调节患者血IL-6、尿TGF-β1的水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脉图与心电图的关联研究

    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冠心病血瘀证病人的脉图和心电图信息,探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脉象特征与心电图的关系.方法 利用上海道生脉象采集仪和电脑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仪,客观采集冠心病血瘀证病人的脉图和心电图,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人脉图与心电图特点以及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共录入医案40则,分析发现冠心病血瘀证脉象主要为缓弦脉、弦脉及其衍生脉象,其中缓弦脉PR波主要分布于(180±10)区域内,弦脉PR波主要分布于(155±10)这段区域内,弦脉、缓脉的心电图都表现为以窦性心律与T波改变为主,结脉表现为窦性心律过缓,并且有很大机会出现电轴左偏或右偏.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脉图与心电图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互参.

    作者:叶茜;熊丽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方中半夏应用规律新探

    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应用半夏的43首经方及相关条文,并结合以《神农本草经》为主的诸本草著作中对半夏的性味、质地、功效等方面的记载,总结含半夏的代表经方中半夏应用和配伍规律,得出其味辛可开胃气、行津液;性沉降而色白可降逆气;气温可散寒饮;形圆可散结消痞;质燥可燥湿化痰的结论,由此阐释仲景辨证运用半夏的诸多规律,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半夏的配伍应用.

    作者:王新;冯诗瑶;王诗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脾同治方对哮喘小鼠Th17/Treg及Foxp3/RORγt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脾同治方对哮喘小鼠Th17/Treg及Foxp3/RORγt表达的影响.方法 OVA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模型,观察IL-17A、IL-10、TGF-β1变化及Foxp3/RORγt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各药物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7A、TGF-β1值显著升高(P<0.05),IL-10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IL-17A、TGF-β1值显著降低(P<0.05),IL-10值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oxp3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Foxp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组Foxp3表达量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ORγt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RORγ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地塞米松组RORγt表达量低,高剂量组RORγt表达量低于其余各剂量组.结论 肝脾同治方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及Foxp3/RORγt表达,调控Treg/Thl7平衡,起到调节哮喘小鼠慢性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徐丽;郭振武;贾连群;张哲;王英;张会永;宋囡;岳志军;李然;王巍;赵娜;秦文艳;甘雨;李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七叶通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叶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体外血栓、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鼠24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对照血塞通胶囊42 mg/kg组、七叶通脉胶囊42、21、10.5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空白组除外),缺血2 h灌注22 h后处死动物,采血,以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测定血液流变性,体外血栓仪测定体外血栓,血液凝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结果 七叶通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使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血栓湿重、干重、血栓长度显著减小(P<0.01,P<0.05);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在1 min、3 min、5 min时和大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P<0.05);血液流变性结果显示,七叶通脉胶囊高、低剂量组使高、中、低切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减小,中、低剂量组也使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七叶通脉胶囊能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程度起到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故推测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也是七叶通脉胶囊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郑晓娇;丁涛;刘博;王鑫;温富春;宋俐霏;徐惠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感知现状影响因素及生命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主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求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感知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选择中文简版自主性感知量表(PEAS-CV),PRO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问卷.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自主性感知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8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性感知总体得分(109.30±4.70)分,三个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知水平与生命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主感知水平是提升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感知水平与生命质量得分呈正相关,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干预提供新的衡量指标.

    作者:张瑜;刘兴山;韩冰;孟晓丽;马新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工作1~5年的手术室护士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和医护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急诊手术配合的现场考核、测评,并给与点评和指导,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反馈教学效果.结果 培训结束后对所有考核对象进行模拟教学的反馈测评,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结论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与医护合作的方式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教学培训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培训对象规范护理操作、增加沟通能力、体验角色转变、巩固团队合作意识.

    作者:弓帅;唐婉;张超;牛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刀疗法联合猪苓汤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合猪苓汤口服治疗输尿管结石诱发肾及输尿管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23例输尿管结石并积水患者采用针刀治疗,疼痛缓解后服用猪苓汤1周,B超复查输尿管结石和积水情况.结果 21例患者经针刀治疗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2例针刀治疗后疼痛无明显缓解,给予注射杜冷丁和阿托品后疼痛缓解.治疗后1周B超复查,22例输尿管未见结石和积水.1例输尿管结石积水无变化.结论 针刀治疗能迅速缓解疼痛,配合猪苓汤口服能加速结石排出.

    作者:韩同坤;李婵丽;吴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李萍运用经方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皮肤科疾病,辨治复杂.李萍教授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是血分蕴毒,燥湿互化,脾肾两虚等,形成了血分辨证及气血津液相结合的辨治体系.临证擅用经方治疗银屑病,审证求因,六经为纲,再结合局部皮损进行辨证.同时兼顾厥阴、太阴、少阴经,扶补阳气,调肝、健脾、补肾等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法则,临证加减解毒、润燥、除湿等中药.六经辨证,化繁就简,活用经方,因病制宜,并提出经方时方适时合用的重要性,谨审病机,理法合参,以便正确立法,遣方用药,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为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朝霞;刘正荣;王燕;赵京霞;底婷婷;吕景晶;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慢性腰背痛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产后慢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SET).1次/d,5次/周,4周为1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腹横肌(TrA)厚度的数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超声探查腹横肌厚度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灵龟八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产后慢性腰背痛,能有效缓解产后腰背慢性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活动.

    作者:许强强;李丽;陈前;李非;张家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加减大柴胡汤结合针罐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目的 观察加减大柴胡汤结合针罐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加减大柴胡汤结合针罐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以加减大柴胡汤进行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30 d,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 加减大柴胡汤结合针罐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明显.

    作者:万学文;谢湘春;赵丽红;王长宏;薛均来;赵树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功能衰竭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20例,以解毒通络益肾导邪立法治疗,口服消渴肾衰安汤,外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430例,予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联合口服治疗.2组患者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6%,优于对照组的62.56%(P<0.05).结论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功能衰竭,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消除蛋白尿等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鲍鹏杰;南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索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4月期间于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及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异体输血治疗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围术期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观察组围术期接受异体输血,对比并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CD4/CD8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冬霞;王健楠;白晓龙;段穷;关铁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外固定保守疗法联合骨伤一贴灵治疗四肢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保守疗法联合骨伤一贴灵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6例四肢骨折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保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外敷骨伤一贴灵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封闭时间,并比较2组外固定松动、感染、骨不连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创面封闭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固定松动、感染、骨不连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结论 在外固定保守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外敷骨伤一贴灵能够缓解患肢肿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罗勋;雷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传统典籍中不寐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不寐是当今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中医认为不寐与五脏阴阳气血失和关系密切.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营血衰少,卫气浮越,夜间卫气不能按时入营,常致不寐;肝血不足、失于疏泄,心神受扰、心神失养,思虑伤脾、脾血亏损,肺气盛而脉大,肾水亏心阳亢等均可致不寐.治以应和阴阳,调气血,安五脏,辨证施治,方可取得可靠疗效.

    作者:戴荣琼;褚剑锋;刘建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祛湿通络方治疗痛风

    目的 观察祛湿通络方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别嘌呤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祛湿通络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尿酸指标、常规指标、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湿通络方治疗痛风,具有清热燥湿、利水渗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祛风解毒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尿酸指标及其他指标,有效缓解痛风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范文涛;王攀红;王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汤对无法进行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对无法进行血运重建严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无法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疗程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2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自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积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发作情况(AF)、心绞痛稳定状态(AS)、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识程度(DP)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补肾活血汤能够显著缓解无法进行血运重建的严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杨志偲;畅辉;罗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之间于西安市第三医院和西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悸、胸痛、胸闷、心烦失眠、口干、气短乏力等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炙甘草汤加减对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利娜;秦建宁;丁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中药组分对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心肌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证实复方中药组分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脏损伤的有效性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尿菌素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对复方中药组分进行了药效学实验观察,并对各组动物的血液和心脏组织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复方中药组分大剂量对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血浆和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均有升高作用,对丙二醛(MDA)有降低作用;小剂量组对血浆的这些指标及心脏的MDA与大剂量有相同的作用,对心脏的SOD和MDA均无影响.结论 复方中药组分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细胞的脂质过氧化而加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黄波;杨鑫;刘永林;冯瑶;吴晓岚;谢剑;张何;宋光熠;刘文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依照研究要求选取解放军第208医院急诊科接收的共138例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以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给对照组使用一般西医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对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1.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1.0%,经卡方检验后,得到χ2=6.800,P=0.03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比单用西医要好,且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莹;任美英;齐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川芎嗪联合紫衫醇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川芎嗪联合紫衫醇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ST-1法测定紫杉醇与川芎嗪的联合使用剂量;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法)检测联合剂量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联合剂量对细胞周期、凋亡基因的影响.结果 紫杉醇和川芎嗪72 h佳联合剂量分别为4.7 nM和388.7μm;48 h联合剂量显著增加细胞的凋亡;改变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 紫杉醇和川芎嗪的联合应用可作为治疗APL新策略.

    作者:李续博;姜广宇;董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