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非
2013 年6 月~2016 年10 月,我科应用 LISS 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21 例,男13 例,女8例,年龄36~67岁.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 骨折AO分型:A型9例, B型5例,C型7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
作者:袁建迪;蔡立峰;宋海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带锁髓内钉(IIN)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0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按照使用内固定系统的不同分为LCP组(19例)和IIN组(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上肢功能的ASAMI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愈合率、感染率、骨愈合及关节功能评价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P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要少于IIN组(P<0.05).结论 LCP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肩袖及肘关节干扰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伟超;陶忠生;刘少华;吕振木;王秋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取后路切开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观察术后腰痛VAS评分、椎管中心矢状径占位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由术前6.86分±0.30分降低到1.08分±0.24分,椎管占位率由术前53% ±16%降低到9% ±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6.27° ±9.66°降低到2.62° ±7.57°,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由术前59% ±13%增加到91% ±6%,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A级中1例未恢复,20例A~D级患者获得了≥1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椎体高度及椎管重建良好,疗效满意.
作者:陈磊;田大胜;钱军;谢武昆;朱斌;荆珏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6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27膝).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7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聚乙烯内衬脱位、假体松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加重等并发症.1例出现小腿静脉丛血栓,经过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1例出现早期功能锻炼时的中度疼痛,3个月后疼痛好转.随访3~6个月时,患肢力线偏移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陆鸣;江正;尹力;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入路跨伤椎4钉固定(A组,20例)与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B组,2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结果 A组随访12~18个月,B组随访12~1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两组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维持B组优于A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创伤小、恢复快,较之跨伤椎4钉固定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的复位效果.
作者:宣涛;余润泽;申才良;于水;李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使用颈椎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ROI-C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44例颈椎病患者(56个节段).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手术前后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隙高度、病变节段融合、邻近节段退变情况进行评价,应用JOA评分及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神经恢复情况及颈部局部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60~150(85.4±10.4)min,出血量20~150(60.0±11.7)ml.颈椎曲度和病变椎间隙高度:术后3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及VAS评分:术后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42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达95.5%.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术后2例(4.5%)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例(2.3%)出现声音嘶哑,2例(4.5%)出现不同程度轴性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应用ROI-C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组织损伤少,能有效恢复并长时间维持病变椎体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提供早期椎体间稳定,椎体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大鹏;强晓军;王振江;刘涛;杨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们应用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部分患者混合髂骨)填塞治疗67例多部位慢性骨髓炎患者,短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鑫;刘继权;曹向阳;王玉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4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23例)和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Wiltse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后腰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结果 43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1例失访.与Wiltse组相比,经皮组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出血少、腰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是微创方式,临床效果基本相同.经皮入路具有出血少、腰痛轻等优点,Wiltse入路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等优点.
作者:夏太宝;赵广超;薛双桃;张小海;朱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azor Renaissance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Mazor Renaissance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组,14例)和传统手术(传统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DI、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采用Gertzbein et al标准评估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自主翻身时间、自主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 d及3个月VAS评分、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和骨折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比较,Mazor Renaissance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显著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作者:朱金文;田建宁;王晓东;张新亮;高文杰;郝定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对1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8个月.1例出现移植物松弛.Lysholm评分术前为14~29(17.8±2.4)分,术后6个月为47~96(85.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临床效果可靠,是自体组织的良好替代物.
作者:徐立军;陈翔;段军;陈又年;殷永红;张远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TESSYS技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仅行单纯髓核摘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应用腰腿痛VAS评分评价术后疼痛缓解情况,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为45~115(59±25)min,术中出血量为26~100(49±21)ml,住院时间为7~18(14±3)d.术后患者均感觉腿部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24~37(29±6.2)个月.VAS评分、ODI:出院时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年较出院时进一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91.7%.2例术中出血较多,2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1例1个月后症状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持腰椎结构稳定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黄先育;赵金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长解剖钢板和髓内钉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长解剖钢板组(14例)和髓内钉组(18例).根据各项手术指标和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0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髓内钉组明显优于长解剖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颈干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对冈上肌力量长解剖钢板组优于髓内钉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三角肌力量髓内钉组优于长解剖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解剖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干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预后,髓内钉具有手术微创等优点,但在相对冈上肌力量影响方面长解剖钢板优于髓内钉.
作者:宋辉;贺韬;张超;赵文博;李占玉;韦民;董宇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近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同指中节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近节指背筋膜皮瓣逆向转移修复13例同指中节皮肤缺损患者,切取皮瓣面积为1.2 cm×1.8 cm~2.5 cm×4.2 cm.结果 13例皮瓣修复均愈合良好;其中1例皮瓣出现远侧缘少许坏死,2例皮瓣术后出现色泽暗紫及张力性水疱,予拆除蒂部缝线、解除敷料压迫、抬高患肢等处理措施,均于3~4周脱痂后愈合.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13个月.皮瓣色泽与正常指相近,外观饱满,质地柔软,无臃肿、磨损破溃现象,两点分辨觉8~15 mm.患指修复术后瘢痕无挛缩,皮瓣供区无疼痛,手指活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近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同指中节皮肤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指外观满意,活动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黄益楚;章伟祥;都巍;黄嘉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UKA)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MIS-TKA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和HSS评分、术后直腿抬高和主动屈曲到90°所用的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HSS评分:UKA组分别为(2.34±0.84)分和(82.37±6.93)分,MIS-TKA组分别为(2.41±0.87)分和(82.42±6.89)分,两组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患者直腿抬高及主动屈曲到90°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MIS-TKA组患者(P<0.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3、6个月UKA组均明显优于MIS-TKA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MIS-TKA组出现1例膝关节感染外,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UKA与MIS-T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但UKA具有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黎文勇;林炳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患者,女,36岁,30年前摔伤致左肱骨远端骨折,于当地医院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后未复查. 约6 个月后再次摔伤,行石膏外固定6个月,拆除石膏后发现左肘关节内翻畸形. 2017 年1月11 日入院,行 X 线及三维 CT 检查示:左侧肱骨远端内翻畸形,内翻成角约30°,左肘关节屈曲可达120°,伸直达0° (见图1A). 行左肘关节三维 CT 检查后,将 DICOM 格式文件导入 Mimics 14. 0软件并重建左肘关节三维模型,将生成的. stl 文件导入3D 打印机中,按1 : 1 输出左肘关节模型,行术前预演,模拟截骨部位、截骨角度、截骨量计算,以及接骨板选择、塑形及放置,恢复肘关节正常解剖角度及力线(见图1B、C).
作者:Kalyan Baral;龚枫清;吴丹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85例髌骨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根据Bostman膝关节功能标准评价疗效:优71例,良13例,可1例.结论 采用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力学强度可靠,二次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膝关节活动良好,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道友;金广建;陈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2011年8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治疗28 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戴利明;刘师良;吴可沁;杨东方;赵增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Oxford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OA)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OA患者(22膝)行内侧间室UKA.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KSS进行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采用WOMAC对膝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对侧间室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ROM为99.6° ±16.6°、119.2° ±10.2°,VAS评分为2.8分±1.0分、0.7分±0.8分,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为67.1分±6.6分、84.9分±5.2分,KSS功能评分为57.3分±8.1分、87.0分±5.1分,关节WOMAC评分为46.8分±6.3分、12.1分±3.2分,各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UKA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OA的有效方法,近期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鲜航;徐立伟;成伟科;周乾坤;朱瑞飞;翟文亮;练克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组(观察组,39例)和后路髓核摘除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肌肉损伤程度等指标以及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2.7±18.4)min,长于对照组的(86.2±1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41±12)ml、(0.8±0.2)cm、(6.1±1.8)d,均少(短)于对照组的(190±34)ml、(6.2±1.6)cm、(8.6±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肌酸激酶浓度观察组为(149.6±28.4)U/L,低于对照组的(395.5±34.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区域肌肉病理切片显示,观察组肌纤维完整、有序,无明显核碎裂溶解现象;对照组肌纤维断裂,无序,具有明显核碎裂溶解现象.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作者:胡万钧;张泰标;张志伟;甘发荣;叶宝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架组(4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掌侧钢板组(41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掌侧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18个月.术后12个月,掌侧钢板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架组(P<0.05),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外固定架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腱损伤1例,桡神经浅支激惹3例;掌侧钢板组发生屈肌腱损伤3例,腕管综合征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前者手术用时短,后者对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作者:王令;郑超;隆鹏;陈智;蔡明;张传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