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王专;周际
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 方法 将41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按处理方法分成4组, A组:早期彻底清创,保留内固定装置,置管冲洗引流;B组:早期切口换药感染未控制,然后进行手术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SD);C组:早期换药感染未控制,后行彻底清创并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D组:早期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结果 A、D组感染治疗时间、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少于B、C组(P<0.05);A、B组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少于C、D组(P<0.05).结论 胸腰椎手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应早期诊断,彻底清创,置管冲洗引流,结合抗生素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可避免内固定取出,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永刚;康学文;王东敏;张秀;马佩芬;王红;陈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83~96岁.均伴有多种内科疾病:高血压7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例,冠心病或心律失常5例,糖尿病6例,脑血管病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57 d.
作者:赵志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患者,男,34岁,因高处坠落致骨盆骨折、左髋臼双柱骨折(AO分型C1.3型)、左股骨干与髁上粉碎性骨折、左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入院检查:患者合并失血性休克,双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左侧多发肋骨骨折.早期对患者进行抗休克对症支持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急诊行左胫骨结节骨牵引术,外伤2周后行左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大型牵张器跨膝关节外固定,骨盆、左髋臼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外伤3周行股骨骨折闭合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
作者:Ankit Shrivastava;李建宏;戴琎;任广凯;吴丹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80例(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和对照组80例(术后6 h口服安慰剂),于术后1、4、8、12周复查双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处理,比较抗凝效果.结果 术后1、4、8、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6.25%、3.75%、2.50%、1.25%,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12.50%、10.00%、7.50%,两组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脊柱胸腰椎骨折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汪勇刚;王大鹏;徐林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联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156例单侧THA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 g氨甲环酸+0.125 mg肾上腺素)、高剂量组(1 g氨甲环酸+0.25 mg肾上腺素)和对照组(1 g氨甲环酸)各52例,分别在THA中缝合关节囊后将溶液注入关节囊.评价3组术后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DVT发生率、术后3 d Hb及HCT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DVT),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2例)、7.69%(4例)和3.85%(2例),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590).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和输血量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低、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t=5.417、4.448,P<0.05);而低、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术后3 d复查血常规, RBC、Hb、HCT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术后引流量、Hb及HCT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能降低THA出血量,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止血效果无影响,而低剂量肾上腺素可能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张君哲;朱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彻底清创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人工髋关节感染行二期翻修患者的资料.26例为首次翻修,1例为第2次翻修,1例为第3次翻修.22例全髋翻修,6例半髋翻修.患者均行一期清创,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并植入自制关节型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术中局部及术后全身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翻修假体.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72个月.22例全髋关节翻修患者除2例自然死亡外,其余20例未出现感染复发;3例单纯髋臼翻修患者中有1例术后感染复发,3例单纯股骨柄假体翻修患者中有1例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31.55±2.71)分提高至(75.54±3.44)分,ESR由术前(36.5±5.4)mm/1h下降至(20.4±3.6)mm/1h,CRP由术前(72.4±20.5)mg/L下降至(12.8±8.4)mg/L.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40.52±1.23)分,ESR较术前下降(15.1±1.6)mm/1h,CRP较术前下降(54.6±9.6)mg/L.除第3次翻修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假体松动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等.结论 人工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时,全髋关节翻修清创彻底,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禁忌时应尽量将假体、骨水泥、感染坏死组织完全取出,必要时可行股骨开窗术,以减少感染复发率.
作者:杨柳;杨毅;赵云宏;杨佳;杨清;李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ightRope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7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TightRope钛板治疗,参照肩关节Karlsson和Constant-Murley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评价:优良11例,满意6例;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由术前(44.65±6.63)分提高至(89.52±3.87)分,其他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ghtRope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作者:张圣兵;田小武;钮俊杰;郭炯炯;王根林;周敏;李晓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根据采用髋臼假体不同将患者分为螺旋型髋臼组(15例)和压配型髋臼组(15例).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8~28个月.末次随访时,螺旋型髋臼组在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高于压配型髋臼组(P<0.05),但两组优良率相似(P>0.05);两组影像学评价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旋型髋臼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可早期下地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李宇龙;冯伯志;侯勇;黄武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54例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老年患者经髌骨旁内侧入路行TKA.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S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采用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髌骨旁内侧入路,通过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和恰当的截骨进行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胡飞;唐国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7例足内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合并跟骨开放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1~55岁.均为跟骨开放新鲜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4例,ⅢA型3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皮肤撕脱伤口在足内后6例、内前1例,伤口长8~14 cm,均为逆行不规则撕脱.合并伤:跟腱断裂2例,胫后肌腱不全断裂1例,胫后血管神经束挫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 h.
作者:李文生;刘亚磊;武欣;马健;路永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自体骨移植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Krimmer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手术时间:A组为(52.3±9.4)min,短于B组的(88.5±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17.3±2.2)周,长于B组的(12.4±2.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Krimmer评分:A组为(83.5±7.4)分,低于B组的(96.8±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阿威;夏训良;夏春明;何振华;汪平;徐明;刘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常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作者:杜怡斌;张之栋;刘艺明;王善松;马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采用改良Bunnell吻合法修复损伤肌腱,并术后使用改良Kleinert弹性橡皮筋牵引装置固定治疗100例屈指肌腱断裂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12~71岁.肌腱损伤指别:示指21例,中指62例,环指15例,小指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5~6 h.
作者:刘长涛;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足背三叶草状皮瓣修复相邻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相邻指皮肤缺损患者应用足背三叶草状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3例皮肤缺损修复后愈合良好;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生肌膏换药3周后皮缘愈合.结论 足背三叶草状皮瓣修复相邻指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初殿伟;王玮;王海涛;杨术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Herbert 钉内固定治疗4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21~58岁.均为尺骨冠状突闭合骨折.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型19例,Ⅲ型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4 d.
作者:张先军;严宏伟;许炎;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ELD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评价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分析PELD失败原因.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住院时间3~7 d.38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6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89.5%(348/389);失败率4.6%(18/389).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0例,复发者4例,术后顽固性疼痛者3例,神经根损伤者1例.10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3例,游离型者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2例,腋下型者2例,肩型者1例.3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 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个体化对待.
作者:贾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们采用踝关节镜监控下微创经皮螺钉固定治疗17例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0~58岁.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按照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Ⅳ度,其中内踝骨折11例,内侧三角韧带断裂5例,均伴下胫腓分离.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
作者:赵廷虎;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按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D组为(3.5±0.5)h,常规组为(4.5±0.9)h;术中出血量:3D组为(1 000.5±253.3)ml,常规组为(1 450.2±231.4)ml;围手术期输血量:3D组为(6.9±4.8)U,常规组为(10.3±2.4)U;3D组3项指标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医源性血管损伤、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可在术前进行充分计划,使术中操作更加准确有效,并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李智浩;张绍安;李真;贺喜顺;远东涛;王松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后路寰枢椎钉棒暂时固定非融合与寰枢椎融合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按融合与否分为两组:非融合组9例,一期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不进行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融合组8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旋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6.1±2.1)个月.两组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非融合组为6~14(10.1±2.4)个月,融合组为7~16(10.3±3.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颈痛均明显缓解,颈痛VAS评分:非融合组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为(1.3±0.7)分,融合组骨折愈合后3个月为(2.2±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旋转度:非融合组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为142.5°±10.3°,融合组骨折愈合后3个月为80.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I:非融合组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为2.3%±1.2%,融合组骨折愈合后3个月为17.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效果良好,患者能够大限度保留颈椎旋转活动范围,降低颈椎功能障碍.
作者:莫挺挺;张文斌;李宏杰;方春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经皮个体化导航模板(导板)辅助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徒手透视组(32例)采用透视辅助下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经皮导板组(30例)采用术前模拟置钉,制作经皮3D打印个体化导板,术中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后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数、椎弓根皮质与螺钉关系、术中首次置钉准确率和矢状面螺钉置入角、同一椎体双侧螺钉矢状面夹角、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螺钉内倾角差值等.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经皮导板组均少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比、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螺钉首次置钉成功数、矢状面螺钉置入角经皮导板组均优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螺钉矢状面夹角、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螺钉内倾角差值经皮导板组均小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导板辅助的椎弓根螺钉技术能简化手术,具有操作减少射线暴露、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装配简单、骨折复位好等优点.
作者:吴超;谭伦;林旭;胡海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