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淼;夏亲华
从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文学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深入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策略。在充分了解大数据与文学的相关发展情况的前提下,总结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大数据与网络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探索大数据参与下的网络文学的新特质以及生产、再生产策略,推动新世纪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
作者:丁莉;张文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积极处理原发病,给予优质蛋白、低盐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透析结束后予肾康注射液80 mL +5%葡萄糖液200 mL 静脉滴注,1次/ d,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 MDA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T-AOC 显著升高(P <0.05),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有效降低 MHD 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曹卉;祝凌芳;石建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靳三针”中“挛三针”为主穴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方法将110例符合诊断标准,发病在14~365 d 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挛三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5例。观察受试者治疗前、治疗7、14 d 后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均有所提高(P <0.01)。以治疗组(挛三针组)评分值改善大(P <0.05),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改善值相当(P >0.05)。结论以挛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和恢复。
作者:廖穆熙;潘海华;庄礼兴;贺君;毕文卿;林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个案化健康教育联合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采用神户分级系统分级为糖尿病足 I 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和大讲堂形式的早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足部反射区按摩,并由专门的健康教育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案化早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同时在住院期间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按摩方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6.7%,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案化健康教育联合足部反射区按摩法可以在常规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上改善 I 级糖尿病足的症状,简便、有效。
作者:刘延迪;李梅;林立文;李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中药离子穴位导入及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离子穴位导入及护理干预,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周期。护理结束后对比实验前后乳房疼痛程度及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检测护理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0.00%,2组比较,P <0.05;2组乳房疼痛积分及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指标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中药离子穴位导入能够刺激局部血流量,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缩小肿块,减少腺体增生,明显改善患者乳房疼痛症状。
作者:陈淑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痰饮咳嗽篇及水气病篇、黄疸病篇论述了由于水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湿、痰、饮、水是引起人体水液代谢发生异常的病因亦是水液代谢异常生成的病理产物,因而有多种多样的疾病表现。后世学者多注重某一篇章病因病机及治法的研究,而忽略了对水液代谢异常疾病的内在联系与整体规律的研究。对《金匮要略》水液代谢异常疾病进行整体综合研究,对于张仲景杂病辨治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雅楠;刘宏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韩延华教授认为,胎动不安的原因不外乎房事不节,情志不调,屡孕屡堕,跌仆损伤以致气虚、血虚、血瘀,肾虚等,但以肾虚为要。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血,主生殖,与冲任二脉有不可忽视的联系,对女子孕育后代有重要影响。临证秉承古训,强调"治病与安胎共举",防止疾病的传变,辨证施治,灵活加减。常用加味补肾安胎饮。
作者:冯聪;齐娜;韩延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法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干预,10 mg /次,1次/ d,治疗组给予健脾活血中药方口服,1剂/次,1次/ d。对比2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LDL、TC、TG下降程度以及 HDL 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改善血压和体质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1例肝肾指标异常,对照组发生15例,占27.27%,治疗组发生肝肾指标异常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1。结论健脾活血法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柯娟;王俊华;李翠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中医病证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脑梗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中医病证结合治疗脑梗死密切相关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312篇,剔除106篇,初读后选取66篇进行精读。结论中医病证结合并非单纯的手段或方法,而是一种完整的中医诊疗思路,其自身有着独特的理论框架,以此指导临床,将为中医提高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超;刘敬霞;任非非;虎喜成;刘抒雯;甘佳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针远、近部取穴对胆石症保胆取石术后恢复情况及其差异性。方法将80例胆石症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术后治疗,远部组(胆囊穴、阳陵泉)、近部组(肝俞、胆俞)以及联合组(前两组穴位相加)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相应腧穴施予电针法,共治疗10 d。各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以及术后2年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均有好转,治疗后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P <0.05),远部组、近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率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 <0.05),其他组间对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电针法可有效促进胆石症保胆取石术后恢复,远近联合取穴较单独取穴疗效更佳。
作者:李统虎;王一;马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围绝经期抑郁可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因雌激素、抗抑郁西药在临床使用时存在诸多禁忌,中医药防治具有明显优势。基于中医学者对本病相关方药的研究,归纳其发病机制及治法,“以法统方”,有利于临床辨证分型的完善。对拟含有雌激素样、抗抑郁作用成分的中药的合理组方及临证加减,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躯体症状。
作者:宋淼;夏亲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P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7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切口上方子宫壁肌注缩宫素20 IU,再予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后以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500 mL,1次/ d 静脉滴注,连续用3 d;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切口上方子宫壁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 mg,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后以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静脉滴注,益母草注射液20 mg /次肌肉注射,1次/ d,连续用药3 d;观察2组出血情况(产时出血量、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观察术后1、3、5 d 子宫复旧情况,检测产后24 h 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 <0.05);产后第1、3、5 d 观察组子宫底下降高度优于对照组(P <0.05);产后24 h PT、APTT、FI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 PPH,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安全性高。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对后世妇人疾病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近10年的研究中发现,能在整体上对妇人疾病进行探析的文献很少,且缺乏对妇人疾病的系统认识。妇人病之间不但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证治规律。对《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系统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仲景的核心思想,有助于今后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
作者:姜多;刘宏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伴高尿酸血症的 IgA 肾病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190例原发性IgA 肾病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IgA 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3.16%。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在性别、BMI、血压、血脂、血清胱抑素 C(Cys-C)、肌酐(Scr)、尿蛋白量、Lee 分级、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动脉病变程度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IgA 肾病患者较易发生高尿酸血症,与血尿酸正常者相比,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损伤更为严重,提示高尿酸血症与 IgA 肾病预后相关。
作者:聂萍;董长青;关岩;罗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状探讨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后咳嗽患者200例,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对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结果风寒束肺证多,占42.5%,风热犯肺证,占21.5%,风邪恋肺证,占19.0%,风燥伤肺证,占17.0%。结论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风邪恋肺证及风燥伤肺证为感染后咳嗽的4种主要中医证型。其中风寒束肺证为常见,其他3型发病人数相当。
作者:姜燕;刘昊;毛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预防及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手法。方法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式,观察组采取融合按揉、弹拨、牵拉等方式的针对性推拿法及预防患儿颜面畸形的面部穴位按揉法。结果2种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病情好转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推拿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痊愈率和预后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推拿法。
作者:姚嵩梅;张耀中;薛均来;王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刘大同教授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名当命为“髓劳”,以区别于一般虚损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为热毒,其病机系因毒致虚,治疗应以解毒为其第一要务,解毒生血应贯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始终。临床常用的解毒药有制马钱子、漏芦、半边莲、半枝莲、鱼腥草、紫草等。
作者:徐亚文;滕瑛钰;刘奇峰;刘大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初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初产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产后均给予常规处置;试验组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配合综合干预,主要从产前宣教、饮食指导、乳房卫生护理及居住环境干预入手对产妇进行干预治疗。采用估计评分法对2组试验对象各项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当天取产妇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及泌乳总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干预后血清 PR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有效的综合干预方案能明显提高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进而提高泌乳量,对提高产妇产后人工喂养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光动力疗法对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 LED 光动力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观察2组疣体清除率、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2.92%( P <0.05);治疗组复发率5.00%,对照组复发率7.41%(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对照组为6.25%(P >0.05)。结论针刺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能提高疣体清除率、减少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少。
作者:湛汇;胡刚;毛辉;石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牵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1组为治疗组,采用定点牵伸法治疗,另2组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和常规推拿治疗。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疗效,组内比较,P <0.05,其中定点牵伸法临床疗效优于颈椎牵引和常规推拿,组间比较,P <0.05。结论定点牵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楚云杰;张文远;吴运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