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平
进入2月,人们就数着“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期盼起咱们中国人盛大的节日——春节的到来了.春节是咱中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到了春节,离家再远的游子也必定要回家过年.我小的时候,期盼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吃到平常难得一见的可口美味.街坊四邻家家户户烧鱼炖肉,变着花样把有限的食材做成各色美食.
作者:陈培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宴饮小酌本是怡情的雅事,但是若“眼大肚小”喝多了,不仅晕头涨脑,甚至第二天还会感觉难受.这时候,需要一碗醒酒汤来叫醒你!我们为什么会喝醉?酒精从入口,到进入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的过程中,酒精中的主要成分——乙醇的绝大部分会被人体吸收(胃黏膜吸收10% ~ 20%、肠黏膜吸收75%左右),之后再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送到肝脏进行代谢——被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的一种叫作乙醇脱氢酶的成分转化成乙醛.随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乙酸,乙酸再经过其他途径完成代谢,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只有很少量(仅有10%左右)的乙醇会随着尿液、汗液以及肺部呼吸排出体外.醉酒(也称酒精中毒),是指乙醇在体内的吸收率大于代谢率,从而导致血液中乙醇浓度过高,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诸如脸红、心跳过快、头晕、恶心、呕吐等酒后症状.
作者:尚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津津有味”这个栏目里说“北京烤鸭”似乎是跑题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能代表中国的“国菜”里,都有“北京烤鸭”的一席之地.首先,名字里就带有明确的首都地理标示,听上去就高端大气,倍儿有面儿.外国人民不是口耳相传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吗?早些年电视节目采访异域友人,镜头里总会出现一位拐上八道弯儿说“烤鸭,真好吃”的高鼻梁、双眼皮的小姐姐(注:天津人管下至3岁上至80岁的女性,一概尊称为“姐姐”).
作者:宋晨;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进入腊月的后半程,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村子里几乎家家都会支起油锅,此起彼伏地响起“滋啦滋啦”的油炸声——炸肉、炸鱼、炸丸子、炸柳叶、炸鸡头、炸豆腐等.肉能炸,菜也能炸,随着沸腾的滚油,油脂的香气四溢开来,整个街巷充盈着浓厚的年味儿.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小时候,我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家里就会做冻米糖了.在重庆山区,熬糖的原料主要是山芋(红薯).我会帮母亲洗净山芋,切成碎片,将其煮到软烂,晾至温热不烫手的时候,掺入在石臼里春碎了的麦芽,放些冷水搅拌均匀,然后过滤,再放进锅里用大火熬.熬去大部分水分,留下的就是清糖.熬糖时,我还常常帮着烧火,即使再困也强撑着不睡觉,为的就是能喝上几汤瓢甜甜的清糖.
作者:吕雪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咱们中国人,虽然会在公立1月1日前后完成一年的工作总结和来年的工作计划,但在生活中,依然习惯将农历春节,当作“年底”.似乎只有过完除夕,新的一年才真正开始.各家各户喜气洋洋、大张旗鼓地扫尘除旧,添置新衣,采买年货,预订酒席,规划出行,在依旧寒冷的隆冬时节盼“春”到,展“春”意,过“春”节.的确,春节的时间节点往往在大寒到立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尾、首相交之时,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冷的时候.还记得以前住平房,关于春节的记忆图景是:永远坐着开水壶的蜂窝煤炉子;大铝锅里热腾腾的红豆包;簇新的大红棉裤、棉袄;玻璃窗上绚丽精妙、能让人呆呆看上半晌的冰凌霜花;院子里窗沿儿下排列整齐的大白菜;还有小厨房里飘出来的让人光是闻闻就感觉不再怕冷的炖肉香.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我国,大豆的栽培历史已有五千年之久,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大豆古称“菽”,《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曹植的《七步诗》说“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意为锅里煮着豆子,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可见,魏晋时期人们已熟知豆类作物的烹饪方式.
作者:王桂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因为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在国外,一转眼二十多年了,我们一家三代人没有机会过一个团圆的春节.这不,今年年根儿底下,老高我接到儿子的邀请,去国外探亲.这心情别提有多痛快了.我家住天津,得乘坐京津城际铁路高速列车——“和谐号”,去北京首都机场搭乘国际航班.
作者:老高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我的父亲到了晚年,晚间小酌,下酒菜独爱生花生.一把白瓷酒壶,一只小小的酒盅,淡黄色的带壳花生,随意地堆在桌子上,一颗颗胖胖的,看着就叫人喜欢.父亲饮一盅酒,就剥几粒生花生.“噼啪噼啪”剥花生的声音很清脆,仿佛还散溢着秋日独有的清爽.父亲将剥出的花生仁,顺手投入口中,缓缓地咀嚼.看上去,有滋有味.我们在吃饭,父亲就一直喝酒.他居高椅,我们坐低凳,一抬头就能看到父亲那慈祥仁爱的目光.我们不知道父亲在想什么,但他那温和的目光,已经告诉我们他内心的满足.一捧带壳花生剥完了,父亲酒壶中的酒也喝光了.我们曾问父亲:“为什么那么喜欢以生花生佐酒?”父亲说:“在家小酌,喝的是一份清静.花生干干净净,滋味清爽,适合做酒菜.”
作者:路来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这大冬天的,您是不是就想吃点热乎、有肉、有滋味儿,做起来不麻烦,还不会增加体重的晚餐?但是,功能这么“全面”的晚餐,真的存在吗?答案尽在这锅豆角香菇腊肠饭里.快来学学吧!
作者:郭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几年,我国进入冬季后频繁被雾霾侵袭,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影响.不少人会选择购买空气净化器来打造安全的室内小环境.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治理下,空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空气净化器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消除PM2.5,帮助人们在空气质量欠佳时,“吹出”属于自己的新鲜空气,还可以用来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烟雾、花粉和尘埃,使空气变得清新,改善生活环境.
作者:蒯海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我虽不胜酒力,却偏偏爱吃“酒菜”,就是那些在烹饪过程中加了酒做出的菜肴——黄酒温热、白酒辛辣、啤酒爽口、红酒甘醇、米酒清甜,以酒入菜,食客即便不喝酒,也能在吃菜的过程中品尝到鲜、甜、辛、香的混合味道,于不知不觉中,“醉”倒在一汪金波入肴的香气里.
作者:林清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上班族每天坐在格子间对着电脑,眼睛酸痛、疲惫乏力怎么办?长期伏案写作,腰酸背痛、无精打采怎么办?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紧张、睡眠不好怎么办?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说起来简单,但是上班族要遵守劳动纪律,不能妨碍其他同事工作,在空间局促的办公环境里养成科学的工作习惯,就是个大学问了.需要您做好以下五件事.
作者:范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刚上小学二年级的瑶瑶总觉得嘴角疼,照镜子一看,两个嘴角处有细小裂纹,而且周围的皮肤发白.爸爸说:“估计是天气干燥上火了,得多喝点水.”早晨上学时,父女俩在电梯里碰到了隔壁家的营养师李阿姨,她询问说:“宝贝儿,你是不是不喜欢喝牛奶、不爱吃蔬菜啊?”瑶瑶点了点头.李阿姨跟瑶瑶爸爸说:“孩子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缺维生素B.了.”这位李阿姨为什么把嘴角出现裂纹,和不爱吃牛奶、蔬菜联系在一起呢?“上火”又为什么是缺维生素B2导致的呢?
作者:段梅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全家福”,即天津传统名菜“全爆”,是天津人喜寿节日宴请时少不了的一道典型津菜.相传清同治年间,李鸿章来津与各国驻津领事交涉有关事务.一日李鸿章宴请洋人,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筹办,仓促之中厨师将冰桶内发好的海鲜、鸡脯肉等十余种熟主料放在一起,按津菜做法烧了个菜.洋人吃后连声称好,问是什么菜.李鸿章一时语塞,信口称其为“杂烩”,后传到海外称“李鸿章杂烩”.后人嫌不雅,改名为“全家福”,后又因手法与鲁菜中“全爆”类似,改名为津门全爆.
作者:程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对于老年人而言,年纪增长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除了身体器官的老化,不少老爸老妈心理上也会出现波动,情绪低落,甚至性格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都有可能是“焦虑”导致的.
作者:宋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日前,广东的友人来看我,送我一包“金银盏”.“金银盏”是一种广东腊味,是把腊肠馅心压成片状,上面放咸蛋黄腊制而成.“金银盏”呈圆形,底部一个扁平的腊肉饼,像一个碗盏,上面承托着一个咸蛋黄,故而得名.色泽金黄,算是“金”;腊肠馅有白色肥肉,算是“银”.当然,这样给食物命名,也是取一种好意头,意为“一只托金镶银的杯子”.
作者:俞国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每逢佳节聚餐,餐桌上少不了鸡、鸭、鱼、肉,各种煎、炒、烹、炸、煮、炖、熘、烧的美食,此外,坚果、点心也是一应俱全.可以说,对不少人而言,过节期间都会存在营养过量摄入的问题——觉得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便只顾嘴上舒服,大快朵颐,反正可以“吃完了再减嘛”.
作者:杨传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夜幕降临,水泊梁山格外热闹,聚义大厅外,灯火通明,弟兄们杀猪宰羊,看来是在准备一场盛大的宴会.大家都喜欢的烤肉串是必不可少的.新鲜上好的羊肉块,用姜、料酒、盐、五香粉等腌制了半个时辰.负责穿串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兄弟.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1文怡煎蛋饼2牛肉切片蛋饼切丝3放入年糕原料:片状年糕300克,牛里脊150克,鸡蛋1个,紫菜1/4张,蒜末5克,葱花5克.调料:盐1茶匙(5克),生抽(5毫升),白胡椒分1/2茶匙(3克).1.平底锅中倒入少许油,晃动锅子使油均匀覆盖锅底.油温三成热时,转中小火,将打散的蛋液倒入锅中,快速转动平底锅,使蛋液均匀地铺满锅底.大约2分钟后,翻面继续煎,待蛋饼呈金黄色时,关火盛出.
作者:文怡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