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健;许江峰;周正宇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64例双侧THA患者按照ASA评级分为两组,A组34例行同期双侧THA,B组30例行分期双侧THA。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 A 组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双侧THA安全有效,节约医疗资源,但需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且应控制好围手术期管理。
作者:骆雷锋;袁文旗;卞春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痛风病变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术中及病理证实为痛风性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及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血尿酸水平、影像学特征及手术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及神经根性间隙性跛行,伴或不伴全身其他部位痛风病变及疼痛,血尿酸高低不一,CT检查可见关节突增生破坏,伴或不伴黄韧带钙化,椎管骨性狭窄。术中见关节突关节囊及黄韧带尿酸盐结晶沉着,关节突增生及骨质破坏,椎管显著狭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腰腿痛均消失,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尿酸无显著变化,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痛风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相结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谭小云;蒲涛;刘计鲁;许轩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110例尺桡骨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髓内钉组67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钢板组43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髓内钉组为32~41(36.92±4.21)min,短于钢板组的73~87(80.51±6.64)min(P<0.05)。术中失血量:髓内钉组为11~17(14.15±2.86)ml,少于钢板组的的147~171(154.26±16.90)ml(P<0.05)。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髓内钉组分别为4~8(6.18±2.33)周、5~7(6.21±1.09)d,短于钢板组的8~12(10.12±2.76)周、9~13(11.80±2.11) d;住院费用:髓内钉组为0.84~1.31(1.09±0.24)万元,少于钢板组的0.99~1.50(1.09±0.24)万元;两组3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nderson评分优良率:髓内钉组为94.03%,钢板组为9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为1.49%,钢板组为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尺桡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蔡明;杨文彬;包一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科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1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谢健;许江峰;周正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0例髌骨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0例行克氏针改良张力带固定术(改良张力带组),20例采用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术(薇乔抗菌缝线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功能情况。结果改良张力带组比薇乔抗菌缝线组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完全负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改良张力带组优13例,良5例,可1例,差1例;薇乔抗菌缝线组优17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改良张力带组切口裂开、感染1例,薇乔抗菌缝线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疗效更好,创伤小,操作简便,无需二次手术。
作者:李正文;石玉芹;申国庆;张浩;高发旺;陈俊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后进行随机分组,并采用T10脊髓完全横断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和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2周后进行膀胱尿动力学、肌电图测定。结果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舒缩曲线大部分可见规律性变化,波形均匀一致;同时膀胱大容量增加,内压降低,顺应性升高;而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光感基因可以调节骶上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呼和;张志成;蒋飞;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和Gamma3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53例,Gamma3组33例,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15.16±2.77)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FNA和Gamma3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
作者: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 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OPSF)组( 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作者:卢政好;欧军;苏小桃;谭健;何俊;吴志良;刘静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门轴位置内移与术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将68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宽开门组:36例,为常规开门组,门轴位置为侧块内缘;②窄开门组:32例,为门轴内移组,门轴位于椎板外缘1/4处。比较两组患者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影像学的各项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但是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窄开门组明显低于宽开门组(P<0.01)。结论手术中适当将门轴位置内移既可以保证手术效果,又可以限制脊髓过度后移,有效避免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概率。
作者:周金才;王栓科;厚兆军;鲁永刚;张玉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科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逆行穿针经髓腔内固定治疗65例儿童锁骨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苏驰;马长生;邓丽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骨质疏松性脊柱内固定技术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椎弓根螺钉强化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提高螺钉稳定性的主要技术之一。椎弓根螺钉设计研究热点从螺钉的长度、大小与把持力相关性研究逐渐转向设计更佳螺钉形态并与骨水泥强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脊柱融合理念及技术措施都是更加强调脊柱的整体平衡;临床上攻丝是否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旋入扭矩和把持力仍有争论。该文就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森(综述);郝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 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 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 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作者:高宏梁;黄胜;管国华;吴锋锋;李建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7月~2015年1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保军;胡杰亮;高富军;陈力援;祁志轶;魏孔星;王晶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肱骨长节段骨折患者。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可2例。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肱骨长节段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敏;李光胜;余江;吴贵亮;冉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 IMN)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经皮LCP固定,45例行IMN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IMN组高于经皮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经皮LCP组高于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N和经皮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方面经皮LCP内固定更具有优势,但应注意预防感染。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贺瑞;姚刚;葛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5例复杂性断指患者(22指)用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结果再植的22指术后均存活。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指,良11指,可3指。结论利用同指指动脉移植修复指动脉缺损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王锟;陈江海;黄江;陈振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曾有妊娠后慢性腰痛史3年。入院10 d前,患者因二次妊娠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再发加重,活动时可诱发左侧大腿部抽痛,疼痛在夜间持续存在。查体:腰部各椎体棘突及棘旁未见压痛及叩击痛,左侧骶髂关节压痛,同侧“4”字试验阳性。辅助检查:ESR 30.0 mm/1 h, HLA-B27(+),尿本周蛋白(-)。胸腰椎X线片:T12~L3、S1椎体见片状高密度影,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中下见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朝上,未累及关节面。腰椎及骶髂关节CT(见图1):双侧髋臼、髂骨及髂骨翼、各骶椎、腰椎及椎弓根等部分骨质可见多发致密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骨外形及结构未见缺损、破坏;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骨质致密,未见累及关节面。 MRI:T12~L3、S1椎体及T12右侧、L5左侧附件及双侧髂骨翼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结节状长T1短T2信号影,界清,抑脂像呈低信号,较大者为2.2 cm ×1.5 cm;增强后似见轻度强化,不除外转移性病变;双侧骶髂关节面于抑脂像见絮状高信号影,考虑双侧骶髂关节炎症。
作者:曾振明;阮宜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4年12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雷宁波;邢涛;董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18岁,因“左足内侧疼痛、跛行1年,扭伤后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外伤诱因出现左足内侧疼痛,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减轻,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再次加重,跛行步态,症状反复发作,未行检查治疗。1个月前扭伤后出现疼痛加剧并呈持续疼痛,活动受限,跛行加重。查体:左中足内侧肿胀、左足舟骨向背侧、内侧突出、压痛(+),足弓扁平,后足呈内翻畸形。血常规、血沉、风湿三项及结核菌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左足CT平扫+重建显示(见图1):足舟骨陈旧性骨折伴缺血性坏死。 MRI显示:足舟骨形态不规则,外上份骨质大部不连、边缘硬化并见小囊变影;舟骨呈 T1 WI 低信号, T2 WIfs像呈高信号,信号不均;舟骨周围关节间隙变窄、未见脱位征象;周围软组织肿胀,fs像呈高信号。距舟关节面舟侧关节软骨变薄、距舟关节面骨赘、关节积液;前距下关节、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后缘见少许积液影。距舟背、外侧韧带、跟舟韧带、足底部分肌腱水肿,伴部分韧带松弛,继发足弓消失。其余诸骨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左足负重侧位 X线片显示:舟骨形态不规则,中部骨质不连续,边缘略欠规整、硬化毛糙;其余骨骨质正常,各关节间隙及关系正常;软组织正常。足弓低平,距骨长轴延长线不与第1跖骨基底部相交。测量 Meary-Tomeno角(足负重侧位X线片第1跖骨轴线与距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距跟角(足负重正位X线片距骨轴线与跟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足长度(足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结节上缘到第2跖骨头部的距离)14.8 cm,根据 Maceira 分期[1]为4期。术前AOFAS评分37分。诊断:左足Müller-Weiss病。
作者:葛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10例跖骨颈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中万;付小勇;潘永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