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万;付小勇;潘永雄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 IMN)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经皮LCP固定,45例行IMN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IMN组高于经皮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经皮LCP组高于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N和经皮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方面经皮LCP内固定更具有优势,但应注意预防感染。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贺瑞;姚刚;葛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Judet入路手术治疗18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安勇;杨廷燕;吴国兰;朱雄;裴有智;李风强;王平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 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OPSF)组( 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作者:卢政好;欧军;苏小桃;谭健;何俊;吴志良;刘静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2岁,工作时受电击后被倒下的电线杆砸中肩部,当即感左肩部肿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而就诊。查体:左侧肩部稍肿胀,未见明显“方肩”畸形,局部压痛,关节腔空虚感存在,肩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 Dugas 征阴性,其余关节活动正常,肢端感觉、血供正常。急诊摄肩关节正位 CR 片,显示左肱骨头形态欠规整,未发现明显骨折脱位征象。考虑肩部损伤收住入院。次日行肩关节 CT 三维重建,显示左侧肱骨近端骨折,左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头前侧压缩性骨缺损,见图1。诊断:左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反 Hill-Sachs 损伤。在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肱骨头骨缺损较小(<10%),因此术中未予以植骨等特殊处理,修复结节间腱鞘后,以可吸收线编织法缝合在内侧骨质及钢板上的线孔间,跨过骨块并覆盖在腱鞘上,不仅固定了骨块,也固定了肱二头肌腱,防止其滑出结节间沟。术后行颈腕吊带固定4周后开始逐渐行前屈、外展、外旋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开始行阻力对抗性锻炼。8个月后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为82分。
作者:沈彦;王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建立压疮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创面涂抹蛋清,单纯负压组单纯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钻孔负压组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结合骨组织钻孔,生长因子组使用负压封闭材料覆盖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每周更换负压封闭材料进行创面观察(肉芽组织情况,创面表面积,切取创面组织行切片HE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创面于5周愈合外,其余3组均于4周愈合。第1周创面表面积钻孔负压组及单纯负压组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负压组、钻孔负压组、生长因子组于第1、2、3周HE染色纤维细胞密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愈压疮切实有效,早期结合使用促软组织生长方法可加强疗效。
作者:张天浩;陆骅;林涧;王之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内置入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变化的意义。方法200例行内置入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09例(微创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91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CRP水平变化。然后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例)和未感染组(198例),比较两组各时段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微创组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术后1、3 d和传统组术后各时段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感染组术后各时段、未感染组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感染组术后3 d明显升高(P<0.05),未感染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内置入手术治疗骨折患者血清CR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血清CRP水平在术后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感染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吴金伟;欧阳义军;卢盛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曾有妊娠后慢性腰痛史3年。入院10 d前,患者因二次妊娠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再发加重,活动时可诱发左侧大腿部抽痛,疼痛在夜间持续存在。查体:腰部各椎体棘突及棘旁未见压痛及叩击痛,左侧骶髂关节压痛,同侧“4”字试验阳性。辅助检查:ESR 30.0 mm/1 h, HLA-B27(+),尿本周蛋白(-)。胸腰椎X线片:T12~L3、S1椎体见片状高密度影,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中下见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朝上,未累及关节面。腰椎及骶髂关节CT(见图1):双侧髋臼、髂骨及髂骨翼、各骶椎、腰椎及椎弓根等部分骨质可见多发致密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骨外形及结构未见缺损、破坏;双侧髂骨沿骶髂关节骨质致密,未见累及关节面。 MRI:T12~L3、S1椎体及T12右侧、L5左侧附件及双侧髂骨翼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结节状长T1短T2信号影,界清,抑脂像呈低信号,较大者为2.2 cm ×1.5 cm;增强后似见轻度强化,不除外转移性病变;双侧骶髂关节面于抑脂像见絮状高信号影,考虑双侧骶髂关节炎症。
作者:曾振明;阮宜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微创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开放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别采用开放TLIF(34例)和微创TLIF(19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ODI、VAS评分等指标。结果2例失访,51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微创TLIF组均少于开放TLIF组(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微创TLIF组均长于开放TLIF组(P<0.05);腰背痛VAS评分:微创TLIF组术后2周、12个月时低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DI评分: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生植骨不融合。结论微创TLIF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明;许红云;鞠亮;刘波;张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 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 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 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作者:高宏梁;黄胜;管国华;吴锋锋;李建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7月~2015年1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保军;胡杰亮;高富军;陈力援;祁志轶;魏孔星;王晶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肱骨长节段骨折患者。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可2例。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肱骨长节段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敏;李光胜;余江;吴贵亮;冉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后进行随机分组,并采用T10脊髓完全横断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和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2周后进行膀胱尿动力学、肌电图测定。结果脊髓损伤蓝光刺激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舒缩曲线大部分可见规律性变化,波形均匀一致;同时膀胱大容量增加,内压降低,顺应性升高;而脊髓损伤无蓝光刺激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光感基因可以调节骶上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呼和;张志成;蒋飞;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3月~2014年8月,我科采用骨搬移技术联合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宋玉鑫;王增平;薛文;管晓鹂;刘林;钱耀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10例跖骨颈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中万;付小勇;潘永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3例失访。35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8~18周。根据MEPS评定疗效:优26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出现异位骨化。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 ⅢB型骨折,可以在直视下复位骨折,牢固固定,恢复肘关节解剖关系,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作者:衡立松;朱养均;张堃;张军;段虹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板和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a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解剖锁定板固定(18例)和钩钢板固定(14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0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钩钢板组出现2例肩关节疼痛、外展受限,3例肩峰下骨侵蚀,于术后6~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肩关节疼痛逐渐缓解,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解剖锁定板组肩关节功能优于钩钢板组(P<0.01),内固定物取出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板和钩钢板都是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作者:赵鹏;李东亮;杨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21岁,以“外伤后胸背部疼痛、双下肢瘫痪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溜冰时摔倒致伤,当时感胸背部疼痛,未做任何检查,在家休养,外敷膏药治疗,于2周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用药不详),3 d前双下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下地行走,于12 h前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遂由家人急诊送至我院。胸椎CT提示“T3椎体形态改变、T3椎体骨质不连续”。患者平素无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家族无肿瘤病史,触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查体:T2~3棘突压叩痛阳性,双侧乳头连线以下平面感觉明显减退,部分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射消失,双膝跟腱反射消失,肛门括约肌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胸椎MRI (见图1A)显示:T3椎体楔形改变,其内可见长T1短T2信号,T2~3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一梭形高T1、T2信号,脊髓受压。实验室检查:肝功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常规、凝血四项、结明实验均未见异常。因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初步诊断为创伤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考虑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入院3d前双下肢已完全瘫痪,遂于入院第2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胸椎管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平T2椎板中上缘至T3椎板下缘硬膜外有一2 cm ×1 cm ×1 cm大小的灰白色软组织块,质软易碎,与周围组织粘连,彻底清除病灶。
作者:罗俊普;王志国;刘文德;吴一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 VAS 评分、ODI、Cobb 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作者:罗鹏明;张国华;王新虎;左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定期采用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复查MRI明确上下邻近节段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和1年融合率和JOA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和颌眉角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后凸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邻近节段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好的近期脊柱稳定性。
作者:陈德明;徐晓阳;张力;常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对19例四肢肌腱止点区断裂伤患者采用缝合锚钉修复,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何仁高;胡军祖;粟玉斌;梁立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