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东;周习
目的 建立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HPLC法对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 经测定黄芪甲苷在芪丹颗粒剂中的含量为0.165 mg/g.标准品黄芪甲苷在0.28 ~ 3.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43%(n=5);稳定性良好,RSD=0.31%;重现性RSD值为RSD=1.44%(n =5).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值为1.44%(n=5).结论 该方法简单,精密,专属性好,可为芪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关欣;徐雅娟;解生旭;刘悦;司云珊;刘云雪;张丁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中风后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表现为阴急阳缓的症状:上肢的手指、腕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并旋前,肩关节内收,下肢的髋关节内收、内旋,髋和膝关节痉挛性伸直,足内翻下垂,脚趾屈曲.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以疏通经络、放松肌痉缩为治则,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放松痉挛肌肉,活血舒筋通络,使肢体阴阳趋于平衡.
作者:严连凤;金宏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ACO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静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平均昏迷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4h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变化情况,并随访观察2组出院3个月中毒后迟发脑病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24h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XH-PX、SOD活性、MDA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ACOP能明显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并可减少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焦海朝;赵勇军;石素萍;安淑霞;郭绪荣;于江华;周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西医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多种代谢异常聚集存在的结果.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脾气机失调,津液代谢紊乱,痰瘀形成有关,且痰瘀贯穿整个病程.中医治疗注重祛痰化瘀,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作用.
作者:李琛瑛;陈兆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非药物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延缓糖尿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初次检测确诊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19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1例给予非药物干预治疗,如生活方式的干预,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全方位指导患者饮食摄入、运动方案等;对照组97例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2组每3个月行常规体检,并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对比2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及2组干预1、2、3年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BMI、FBG、TG、TC、HDL-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BMI、FBG、TG、TC、LD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干预后1、2、3年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糖转归正常的概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及水平,阻止或延缓其向DM发展.
作者: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与典型哮喘相似,均以持续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为特点,平均约有30%的患儿终发展为典型哮喘.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的发展,发现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增多,提出了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概念.气道炎症是气道重塑等病理发展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机制复杂.明确有关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在气道炎症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或影响,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干预,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红燕;隆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证候要素的组成和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9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93%,寒凝占91%,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血虚、气滞、肾虚、阳虚、湿阻.证候要素共有31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4.6%,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5.4%.证候要素的组合形式多的是脾肾两虚兼寒凝血瘀证.结论 气虚、寒凝是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病机;脾肾肝是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寒凝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
作者:高剑虹;卞松;刘坤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中医药期刊目前的出版现状,携手大数据可能给中医药期刊发展带来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大数据挖掘可明确期刊在中医药发展历程中的出版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挖掘“沉睡”于期刊中的新疗法、新产品;促进期刊出版发行的合理布局;理清中医药期刊的出版走向.中医药期刊的出版需要顺势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整合现有的中医药期刊资源,创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重组与共享,拓宽、发展出版空间.
作者:高荣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开展临床病理讨论(CPC),可强化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目前,临床病理讨论仍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今后应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及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法,来提高临床病理讨论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式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白芍总皂苷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大孔树脂纯化白芍总皂苷,高效液相-四级杆质谱分析,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6mm,5μm);流动相A为0.05%甲酸,B为乙腈,梯度洗脱;对白芍总皂苷部位进行分析,对主要离子碎片裂解过程进行解析.结果 白芍总皂苷中鉴定出22个化合物.其中所含的化合物除少数为黄酮、三萜类苷元外,均为白芍苷等蒎烷类单萜苷成分.结论 白芍总皂苷中主要为单萜皂苷类成分.
作者:陈佩东;周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药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颈动脉斑块和中医痰瘀互结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痰逐瘀通脉颗粒(半夏、陈皮、茯苓等,1剂/d)联合辛伐他汀(1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仅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IMT、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IMT和血脂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中药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能够起到消除或减缓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赛忠;严立平;陈卫元;屠明锋;孙杰;于佳卫;蔡斐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肾浊清灌肠液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爱西特、开同等常规药物口服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肾浊清灌肠液灌肠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改善程度,及临床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Ccr)明显上升或者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浊清灌肠液具有利湿解毒、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之功,通过结肠给药,可以直接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病情,进而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病程进展.
作者:杨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从名医经验、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探究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规律发现,本病证候因病程、分期及患者个体因素不同而变化,但总体以急性期湿热下注为主,缓解期以痰瘀阻滞、浊毒蕴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为常见.临证用药亦有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中药外用等不同,但处方用药不离“虚”“湿”“热”“痰”“瘀”“毒”六大病因病机.
作者:吴霜霜;戚益铭;沈敏鹤;阮善明;冯波;方芝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发病机制未明,现代医学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用药,调整整个机体的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症状的目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疼痛、抑制血管形成及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发挥作用,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可长期用药.
作者:魏郁清;孙萃;周亚红;温丽娜;王燕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创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0例患者根据体质及状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神经定位仪定位股神经阻滞麻醉、苏氏抖牵旋按复位、微创撬拨复位、斜孔多功能外固定结合强斜针内固定综合方法治疗,观察佳疗效.结果 优89例,良43例,可7例,差1例,总优良率94.2%.结论 微创复位固定术能解决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后不稳定的问题,适应于体弱多病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作者:王兴国;钟声;苏继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平肝熄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对痰浊型眩晕患者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单项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生存质量评定表(SF-36表)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降低眩晕发作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DHI、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眩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及躯体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褚春梅;高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明;郭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收入院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1组36例,实验2组36例.记录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BNP、CRP以及和肽素水平,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患者BNP、和肽素、CRP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无显著关系.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于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沈洪教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发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失健的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是恣食肥甘厚腻,酿生湿热,或寒湿化热客于肠腑,导致气机不畅,通降不利,血行瘀滞,肉腐血败,脂络受损而成.病位在大肠,病机根本在脾.肝与脾、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治疗上应注重调肝护肝,灵活运用治肝之法,可减轻患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病情复发.
作者:李平;沈洪;徐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瘿瘤”为甲状腺疾病的中医相对应病名,桥本甲状腺炎所涉及的脏腑主要在肝脾肾三脏,致病因素主要是气滞、痰凝及瘀血.辨证论治涉及多的脏腑为脾脏,主要证型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肾亏虚等,并可根据疾病的早中晚期随症加减.根据临床实践,中医学家总结出的专方验方主要有芪贝消瘤方、软坚消瘿汤、阳和汤及疏肝散结汤等.隔药灸与优甲乐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激素替代疗法,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
作者:张翠;吴敏;刘克冕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