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
小乌桂汤由陈宝田教授所创立,该方由《千金要方》的小续命汤、《金匮要略》的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三个经方的合方加减,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痹证,具有疏风通络,散寒除湿,益气养血的作用.陈宝田教授认为,顽固性痹证多因风寒湿邪阻滞经络肢体关节,且邪实甚重,非一般之剂能除之.临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加全蝎以加强通络止痛之力;多发性动脉炎加黄连解毒汤,以增清热解毒之功;退行性骨关节病及年老病久、体质虚弱明显者,加独活寄生汤以补肝肾,强筋骨;寒盛者,加大辛温药量;化热者则减辛温药量,并加大黄芩、知母、白芍之用量.
作者:周楚莹;袁立霞;谢凌鹏;杨满妹;韦玉婷;郑玉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风湿6号膏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胶囊、秋水仙碱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湿6号膏方(金银花、玄参、当归、黄柏等)内服,比较2组总体疗效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湿6号膏方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降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
作者:范利锋;王楠;廖莎;黄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灵须护肝片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50%乙醇灌胃方法造成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灵须护肝片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及肝组织中TG、MDA的含量(P<0.05),提高肝组织中GSH的含量(P<0.05).结论 灵须护肝片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ALT、AST活性,升高GSH含量,调节TG、MDA含量.
作者:綦菲;陈丽艳;孙银玲;王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变化,探讨半夏提取物(EP)治疗ALI的药理机制,为半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3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NS组)、肺损伤造模组(ALI组)和半夏提取物治疗组(EP组),6h后观察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炎症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浓度,RT-PCR检测肺组织匀浆AQP5 mRNA表达情况.结果 ALI组小鼠肺部炎症反应显著,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同时肺泡明显充血水肿.EP组肺组织炎症减轻、充血消退.与NS组和EP组比较,ALI组的W/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肺组织AQP5mRNA的表达,较NS组显著降低,较EP组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ALI组血清TNF-α的表达,较NS组显著升高,较EP组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半夏提取物可通过上调肺AQP5的表达减轻肺水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周建龙;邓青南;梁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医湿毒理论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湿毒致病的研究逐渐与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相结合.不少医者提出从湿毒角度论治某些疾病,广涉中医临床各科,总结临床经验,探讨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阐释病理发展过程,提出以祛(化)湿解毒为法则,遣方用药,多有疗效.梳理近10年有关从“湿毒”论治疾病的文献,综合归纳现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疾病提供参考,为探讨湿毒致病机制的应用研究开拓思路.
作者:张晓敏;张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非药物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延缓糖尿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初次检测确诊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19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1例给予非药物干预治疗,如生活方式的干预,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全方位指导患者饮食摄入、运动方案等;对照组97例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2组每3个月行常规体检,并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对比2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及2组干预1、2、3年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BMI、FBG、TG、TC、HDL-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BMI、FBG、TG、TC、LD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干预后1、2、3年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糖转归正常的概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及水平,阻止或延缓其向DM发展.
作者: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药物组成:黄芪、西洋参、桃仁、红花等),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胃病、嗳气反酸、大便稀溏、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反酸、嗳气、大便溏薄、胃痛、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使脾气健运,瘀血得消,扶正与祛邪兼施,从根本上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对体内药物代谢和药物分布的影响,探讨针刺特定穴位对靶器官药物含量的影响.方法 把雌性A/J系小鼠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2只,并建立模型,采用诱发小鼠肺鳞状细胞癌造模法,分别采用针刺、药物及针药结合法对其进行治疗,对不同时间内,不同组内的小鼠分别进行药物浓度注射,处理后,提取相关脏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织器官(肺脏、肝脏、心脏)的紫杉醇浓度.结论 针刺特定穴位能增加靶器官药物含量,提高疗效.
作者:赵宏亮;成泽东;李春日;张小卿;张志星;陈以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孙升云教授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关键在于心肾不交.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盛不得入阴而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而发,但失眠日久可出现虚实夹杂,实火、湿痰等病邪与气血阴阳亏虚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临床以虚实夹杂多见.临证强调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病情变化多端,证型也非固定不变,病情常虚实夹杂,故当整体辨证论治,寒热平调,攻补兼施,各不为过.
作者:李长春;孙升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医认为,IgA肾病的发病与热邪有关,病位在肾与膀胱,外感风热之邪,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气血失和,湿热内聚,瘀血阻络,血络损伤而成本证.中医药在治疗IgA肾病方面,各医家根据分期、分型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分级治疗,均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IgA肾病患者症状及减少毒副作用方面较单纯使用西医或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盈;何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脏器损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急诊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1周后观察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动脉血氧分压(PO2)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1周后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比较患者1月后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1周后血WBC、CRP、ALT、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2组1月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减轻对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无明显作用.
作者:徐敏;徐继扬;陆明峰;杨燕;稽玲;耿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咳嗽是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临床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为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多种,虽然机制还尚不清楚,但是大多数病人存在咳嗽反射过敏和敏感性增加,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导致感觉神经阈值降低有关.咳嗽一症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
作者:李钊;王雄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证候要素的组成和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9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93%,寒凝占91%,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血虚、气滞、肾虚、阳虚、湿阻.证候要素共有31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4.6%,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5.4%.证候要素的组合形式多的是脾肾两虚兼寒凝血瘀证.结论 气虚、寒凝是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病机;脾肾肝是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寒凝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
作者:高剑虹;卞松;刘坤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开展临床病理讨论(CPC),可强化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目前,临床病理讨论仍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今后应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及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法,来提高临床病理讨论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式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卵巢缺失综合征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健康,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常规药物治疗对卵巢缺失综合征的疗效较为有限,而中医药补充替代治疗通过补充替代和代谢调节,不仅协同手术、西药的治疗作用,减少西医西药对人体的损害,而且经济实用,减轻肿瘤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同时中医药绿色疗法,回归自然,亦是创造医疗和谐的保障.
作者:陈思;王佩娟;叶宇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吴敏教授认为,邪热内蕴脏腑为痤疮发生主要因素,风热熏蒸,上壅肌肤;或血热气盛上壅,夹湿夹毒,壅于肌肤;或湿毒郁滞,不能外宣,郁而化热,热盛肉腐;或气血运行失常,瘀血阻滞;或运化失健,酿生湿浊,湿聚成痰,凝滞肌肤等均可导致痤疮.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五脏辨证的方法对痤疮进行辨证,并根据所辨之证型选方用药,运用内外兼治的方法,病证结合,并研制出痤疮灵、归白面膜等经验方.
作者:郭永一;吴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重症监护、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治疗,对照组给予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细胞因子水平、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CRP、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Balthazar 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IL-6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能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有利于药物吸收,促进肠功能恢复.
作者:梁杏仪;郭广彬;周定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发病机制未明,现代医学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用药,调整整个机体的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症状的目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疼痛、抑制血管形成及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发挥作用,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可长期用药.
作者:魏郁清;孙萃;周亚红;温丽娜;王燕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收入院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1组36例,实验2组36例.记录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BNP、CRP以及和肽素水平,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患者BNP、和肽素、CRP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无显著关系.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于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明;郭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