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程瑞欣;汪景林;徐新明
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21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桑建新;刘世兴;张俊杰;宋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融合术中采取健侧预防性减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1147例接受腰椎减压融合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非预防组(732例)和预防组(415例),预防组根据术前健侧腰椎椎管狭窄程度选择性行健侧预防性减压。分析两组术后健侧腰源性腿痛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结果非预防组腰椎术后发生健侧腰源性腿痛27例,发生率3.69%,其中19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8例需再次手术,再手术率1.09%;预防组术后发生健侧腰源性腿痛11例,发生率2.65%,均为预防组中根据标准无需预防减压的患者,其中9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再次手术,再手术率0.48%。术后健侧腰源性腿痛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预防组均低于非预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腰椎MRI显示健侧严重狭窄或中度狭窄且曾有过下肢症状的患者,行健侧预防性减压可以降低术后健侧下肢痛的发生率和腰椎再手术率。
作者:谭荣;马华松;吴继功;陈晓明;周建伟;汪东;杨滨;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度。应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结果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随访,时间29~48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4.6分增加到16.1分±5.3分,置换节段矢状位活动范围4.3°~7.2°(5.6°±2.4°);冠状位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1°~4.3°(3.8°±1.1°)和3.1°~4.6°(3.9°±0.9°)。随访期间假体无偏移松动或下沉,无置换节段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较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生理曲度和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作者:梁英杰;钟润泉;郭东明;温世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联合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短程化疗、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7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结果70例均获随访,时间1~5(3.5±0.8)年。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植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较满意。结论短程化疗联合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病椎的融合、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等方面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赵斌;孙璐;康学文;王红;王栓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对41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卢启贵;王平;黄东红;孙克民;李政;郑英慧;沈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Frankel分级变化,复查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4.5±5.2)个月。骨折脱位均获得复位。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显示椎体间距稳定,植骨在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1周和3、6、12个月Cobb角分别为-0.12°±1.89°、0.10°±1.92°、0.12°±1.98°、0.14°±2.54°,与术前(22.89°±10.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术后1周和3、6、12个月分别为:(10.56±6.23)mm、(9.85±5.54)mm,(10.45±5.96)mm、(9.12±5.57)mm,(10.46±6.12)mm、(9.98±5.75)mm,(10.41±6.11)mm、(9.07±6.01)mm;与术前(-3.23 mm ±1.56 mm、1.89 mm ±2.65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够提供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稳定和植骨融合的疗效。
作者:戴斌;周克中;戴九明;祁才;王金荣;李道龙;沈海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钢板螺钉、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探讨空心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5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中采用克氏针治疗58例,钢板螺钉治疗62例,Herbert空心钉治疗30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50例均获随访,时间6~21(17.3±4.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Herbert空心钉组、克氏针组均较钢板螺钉组短或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Herbert空心钉组短于钢板螺钉组和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Herbert空心钉组与钢板螺钉组均高于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Herbert空心钉组明显少于克氏针组和钢板螺钉组。结论 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用于横行或短斜形锁骨中段骨折。
作者:王勇;吴银生;许兵;郑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8年9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适度椎板减压、椎板、横突间或椎间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新;郝明;刘义辉;龚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结合持续冲洗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结合持续冲洗方法治疗28例(VSD组)、传统换药方式治疗2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清创后距植皮时间、植皮后治疗时间、植皮后换药次数。结果 VSD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发热,创面均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VSD组为(4.35±1.27)cm2,传统组为(2.24±0.68)cm2。清创后距植皮时间:VSD组为(11.82±2.37)d,传统组为(16.07±2.58)d。植皮后治疗时间:VSD组为(13.93±3.80)d,传统组为(19.00±4.75)d。植皮后换药次数:VSD组为(4.86±1.53)次,传统组为(8.39±1.59)次。两组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结合持续冲洗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创面修复及移植皮片的存活。
作者:龚翔;杨杰;彭吾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空心加压螺钉组20例,DHS组16例,Gamma钉组14例,PFNA组33例,对比4组的手术效果。结果8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4年。4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DHS组均长(多)于其它3组(P<0.01),空心加压螺钉组、Gamma钉组、PFNA 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DHS组发生率高于其它3组(P<0.01),空心加压镙钉组、Gamma钉组、PFNA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系统。DHS术中损伤较大,PFNA固定相对较满意。
作者:夏良平;柳惠江;林佩达;林岳平;乐富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科对20例累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联合入路复位固定,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达根;郝鹏;李步云;陆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7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双钢板及锁定板加空心螺钉治疗,分析术后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6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57个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95例,良43例,可22例,差7例,优良率为82.6%。结论术前准确评估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注重软组织损伤程度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入路和固定方法,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充分植骨、可靠的固定,术后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提高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金山;虞堂云;戴善和;王强;陈鹏涛;周岳来;胡元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指尖离断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指尖平面完全离断伴有指骨、甲床损伤而无法再植的37例患者(39指),创面面积:0.3 cm ×1.2 cm~0.5 cm ×1.8 cm。常规清创后,将离体指与近端断面解剖复位,用5-0丝线间断缝合,加压包扎固定;术后12 d拆除加压包堆,3周拆线。结果成活34指,成活率87.2%。33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伤指外形、颜色与健侧基本无异,指甲生长完好,局部无触、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原位缝合打包加压包扎修复指尖离断无法再植的手指,可以保留佳的外观和功能。
作者:黄益楚;章伟祥;陈孝军;都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侧L形切口联合跟骨锁定板治疗28例跟骨骨折患者(共31足)。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与术后及术后6个月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9足,良2足。结论外侧L形切口联合跟骨锁定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优良。
作者:尚炜;赵刚;舒钧;张雪绢;任莉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8±4)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发现髋内翻、感染、脱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2例,良7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作者:赵杰青;朱曙;张西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0年1月~2012年7月,笔者对25例Barton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汪波;李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患者,术后均积极进行康复训练。结果5例失访,23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伤口感染1例,经再次手术冲洗引流后痊愈;钢板松动、髁上骨折未愈1例,经再次手术锁定钢板固定并髁上植骨后痊愈。23例骨折均愈合,时间6~18个月。术后4周时21例患者主动活动度>90°。按Evanich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8例,可2例。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简单、方便、有效,早期规范的功能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作者:周拥军;林峰;刘威;牟双林;姜迪;高健;林桂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8年3月~2012年12月,我科对3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聂涛;李志华;高泓一;文渊;杨法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田子军;孙承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7年5月~2013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国新;汤志辉;毛成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